“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
2020-12-3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 中山 750306)
近年来,新兴运动项目——舞韵瑜伽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成为高校体育中的热门课程。舞韵瑜伽是在金珠现代瑜伽体系——曼妙瑜伽的基础上,借助专业的音乐疗法,将瑜伽体式和舞蹈元素融为一体后创编而成。自普及推广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功能性和技巧性在高校体育课程和校园文化中占据着一席之地。长期进行瑜伽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释放压力、平衡心态、修身养性。舞韵瑜伽课程充实和丰富了体育课程资源,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在舞韵瑜伽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深切的感到生命的鲜活与灵动,更能在保证健康平衡的基础上,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课程内外互动式教学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及学校电子图书馆等检索工具,查阅近十年来与互联网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相关的报纸、期刊及硕博论文等科研文献,系统阅读后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
(2)访谈法。
围绕“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课堂内外互动式教学实验的相关内容对国内知名体育专家、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访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实验中效应指标的选取及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3)调查问卷法。
根据科研方法理论中关于问卷设计的科学要求,在心理学和体育学专家的指导下,设计《舞韵瑜伽学习兴趣调查问卷》以检测学生对舞韵瑜伽课程的热衷程度。同时使用世界著名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判断学生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以及发放、回收均按照相关要求严格进行。
(4)实验法。
①实验目的
通过对两组实验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验证网络平台支撑下的课内外互动式教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②实验对象与时间
选取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8级生物制药班为实验班(女生82人),环境设计班为对照班(女生78人)。实验时间持续一个学期,共计16周,32个课时。
③实验内容
由于教学实验对象均处于入门水平阶段,将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定为舞韵瑜伽组合《春暖花开》,难度系数较低,符合学习者特征。
④实验效应指标
基本身体素质(4×10m折返跑、立定跳远、坐立体前屈、1分钟仰卧起坐);舞韵瑜伽技术能力(呼吸与平衡、技术质量、动作与音乐、编排与表现);舞韵瑜伽学习兴趣(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
⑤实验流程与操作
在确保两组起始状态相同的前提下,在实验组实施课内外互动式教学:由课内SPOC教学模式与课外俱乐部活动两部分构成,对照组按照传统流程进行教学。考量、评测实验前后两组效应指标的差异特点,得出结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现阶段国内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当今的世界,是信息技术的世界。互联网+思维推动了行业间的融合发展,伴随着“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学习通”等教学APP层出不穷,人们的学习行为出现了时空迁移特性和个性化特征,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正面临着内容单一,课内外分化的困境。这种教育形态虽然保证了课堂的整齐有序,但严重损伤学生的积极性思维,课堂缺乏活力,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是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率先涌起的一批独立学院,长期以来体育课程基本袭承公办高校较传统的模式,对学生成长的贡献度微弱,未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因此探索一条顺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中面临的紧迫课题。
2.2、大学体育课内外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具体措施
本文探讨的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课程内外互动式教学,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植入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锻炼时间、场地器材使用以及教学评价方面实现联动耦合,为我国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模式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促进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课内SPOC教学,一是促成运动习惯养成与延续的课外俱乐部活动,在“超星学习通”、“活力圈”APP支撑下,两大板块互动联通,实现课程目标。我们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舞韵瑜伽》课程为例探讨实施课内外互动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课内学习。
在体育课内,针对独立学院师资困局及体育场馆建设滞后的压力实施大班制教学,在此基础上,借助超星学习通(泛雅)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线上课程,实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SPOC教学。课前,教师将《舞韵瑜伽》教学视频和相关拓展资料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学生登陆平台通过教学视频自主学习,组员间互相纠错,共同练习。然后,完成线上作业,在讨论区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课中环节为课堂面授,教师根据线上讨论情况抛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教师公布答案进行解惑后将体式动作在真实情境中再次进行详细讲解,师生共同练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练习,教师流动指导。课后,学生登陆平台,回顾视频,反复练习,深化动作技能,梳理知识脉络,完成当堂测试题。最后,将自己的练习视频上传至讨论区,完成本次课的课内学习。
(2)课外延续。
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者能够掌握课堂传授的运动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课内和课外完美衔接,帮助大学生形成运动习惯。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课内外互动式教学中,将《舞韵瑜伽》课程的全体学生统一纳入课外体育俱乐部(大学生体育联盟)中的“舞韵瑜伽”单项俱乐部中,成为自然会员。由体育教学部主管,体育教师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策划与指导,进行课后的教、学、赛、练,如百人瑜伽表演、舞韵瑜伽友谊赛等。在课外体育俱乐部中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根据低阶、中阶和高阶会员层次水平的不同,进行个性化指导,其中高阶会员为校高水平训练队提供后备力量,形成良性循环,保证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启用“活力圈”APP进行社团信息管理,为课内外有机互动的落实提供技术保障,在平台上进行资讯发布、活动签到、赛事通知、组团约舞、场馆申请等,信息处理及时、有效,使高校体育管理告别松散、无序、低效的状态。学生在完成本学期单项俱乐部规定的积分后,可自由参加其它单项俱乐部组织的活动,拓展兴趣。俱乐部会员的个人积分可在APP中查询,是体育课程考核指标之一。该模式符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传统体育课的有效补充和有机延续,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终身体育”氛围。
(3)多维评价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课程内外互动式教学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将全国大学生体质检测成绩、期末考核、课外体育俱乐部积分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体育课考核中的期末考核40%、课堂出勤及表现10%、SPOC线上学习情况10%以及课外体育俱乐部积分20%、体质健康测试20%。强化各环节间互动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激发学生自觉参加线上学习和课后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实验成绩对比与分析
(1)身体素质成绩差异性分析。
舞韵瑜伽动作的完成需要柔韧、平衡、控制、耐力等多种素质作为基础。实验前对两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进行摸底,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验前不具备显著差异。通过16周的舞韵瑜伽学习,两组的身体素质指标结果P值小于0.05,具有明显差异。说明课内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究其原因,舞韵瑜伽中的瑜伽体式通过模仿动物、植物的体态使身体内在物质结构得到一种“平衡”与“协调”,从而改善体质。同时课内外互动式教学的有序开展,使学习者的运动时间、密度、强度得到了科学安排,且有专人的指导与监督,负荷痕迹的不断累积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2)体育舞蹈运动技能成绩差异性分析。
运动技能指的是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实验前,P值均大于0.05,推断出两组可作为对等的实验对象。经过16周的舞韵瑜伽技能学习,两组的运动技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性显著,P值小于0.05。这表明互联网+互动式教学在舞韵瑜伽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实效要优于传统教学。分析原因如下:首先,SPOC教学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了自定步调的空间,这为学习能力教弱的学生创造了反复学习的可能性,两极分化程度降低,运动技能的平均成绩提高;其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跃气氛增强了学生对专项技能的接受能力,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再者,课外俱乐部活动使课堂中的技能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动作技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3)体育舞蹈学习兴趣差异性分析。
体育参与兴趣是个体在认识和选择体育活动时的一种心理倾向,对于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及习惯养成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验前对两组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无显著差异,符合实验要求。实验后,P值小于0.05,两者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可见,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是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机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对舞韵瑜伽的学习充满激情。其次,不论是课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SPOC教学或是课外俱乐部的拓展学习,均为学生提供了探讨交流、协同合作的机会,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人际交往与合作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体育意识、运动观念开始发生变化,问卷统计结果显示:86%的学生表示在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里,他们更具有体育锻炼的渴望。
(4)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舞韵瑜伽不仅包含精准科学的瑜伽体式,还伴随着舒缓流畅的配乐以及优雅轻盈的舞蹈姿态,使精神和身体得以双重放松。实验前通过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德若伽提斯提出的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0个因子检测出两组学生的心理症状情况符合实验条件。16周后两组学生除了恐怖和强迫症状外的各因子分值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由此可见,互联网+课内外互动式教学对减缓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心理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这不仅因为舞韵瑜伽本身就具有缓解痛苦、正念治愈、追求身心和谐统一的特殊功效,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下的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向内关注自己、探索自己的积极情绪色彩与舞韵瑜伽身心互通的现代健身理念相契合。二者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平和自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实践证明互联网+课内外互动式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同时解决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有效融合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3.2、建议
学生需要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学校应在政策上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