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健身气功·气舞比赛探析
2020-12-31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门研究自我身心和谐的学问。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通过各种途径挖掘整理,编创出健身气功·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养生杖、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十二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大舞等系列功法。近年来,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中国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推出健身气功·气舞,以健身气功动作为元素,规定自创主旨,自编功法,自配音乐,自选背景和服装的健身气功竞赛、表演性套路。在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健身气功首次列为比赛项目,健身气功·气舞也是比赛项目之一,共十三个州市参与此次气舞比赛。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本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问题,访谈专家,查阅文献,提出个人意见。
1、气舞的发展情况
健身气功·气舞于2017年在天津举行的全运会舞台上正式亮相,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健身气功·气舞的出现看似具有偶然性:它萌芽于健身气功、太极和武术的综合型表演,最初只是在这种表演中掺加了一些健身气功动作,后来在首届国际气功联合会上的表演才引起大家关注,并以在2017年全运会群众项目中申报成功为主要契机发展起来。新的事物产生必然要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健身气功·气舞融合进“声、光、影”技术,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顺应了当前大众的审美需求,更容易引起群众关注,增加了参与度。然而健身气功·气舞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更多的理论基础,只是对于竞赛表演的规则上做出了一些调整。通过一些文献的查阅发现,把健身气功·气舞主要划分为两个概念:一是舞台上的气功,二是气功与舞蹈的结合。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哪一种概念,他们的根基始终是传统的气功,任何传统的文化都是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传承的。如果脱离了传统这一关键性的特点,仅仅只是为了健身气功的发展和受众面的广度,不去仔细揣摩其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那么传统的文化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命力。
目前习练健身气功的人群占比例较重的依然是中老年人,而青少年人群的接受途径多是学校,由于受众面的不均衡和文化层次的不同,对健身气功的理解也就相差甚远,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压力不断加剧。老年人更加注意身体健康,一是可以丰富老年生活,同时可以减轻儿女的压力,有更多的人参加到健身气功的队伍中来,这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现象,老年人坚持每天的锻炼学习,四套普及功法对他们来说不在话下,可见他们的学习能力一点不比年轻人差,只是把气功和其他的锻炼手段划为了一列,比如现在比较火的广场舞,健身气功·气舞的发展就避免不了落入俗套,这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道路是背道而驰的,成为健身气功在发展的前进道路上的阻碍。长征路上虽然很艰难,但至少我们脚下的路是正确的,而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广场舞划为一级别的健身活动,那会使我们的先辈们感到非常痛心的。毫无疑问,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我们需要沉着冷静地思考健身气功·气舞的发展道路,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逐一击破。
2、健身气功·气舞的音乐使用问题
健身气功,按照官方的定义就是一种民族的、传统的体育项目———主要运动形式是自身形体活动、吐纳呼吸以及心理调节相融合;此项运动是华夏悠久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确定的第六十二个国家体育运动项目。健身气功背景音乐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以科研课题的形式,面向全国公开招标而组织编创的,其特点是具有古典性,使习练者在练功时达到周身放松、减少心意波动使心灵引向宁静、平和的效果。每种声音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振动频率,当我们听到了某种声音后,这种声音的振动频率就会对我们的身体器官产生影响,从而作用于我们的身体,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具有典型的节奏韵律感和艺术感染力,对人的内心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如《史记·乐书》中就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内和正心也比如在听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时,我们就会自然的进入一种安静的状态;在强烈的动感节奏的环境下,我们不由地蠢蠢欲动,这些声音从某些程度上诱导了机体相对状态的形成。
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健身气功·气舞比赛中音乐自选,受现代音乐的冲击及参赛队对好成绩的渴望,音乐出现了五花八门,过于注重追求音乐的节奏、旋律美,忽视音乐对习练者的身心影响。音乐的选择首先应该是节奏舒缓的,根据健身气功功法柔和缓慢的特点,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多是四四拍的,或者是四二拍。四四拍,它的强弱周期性规律是: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四二拍,它的周期性规律是:强拍、弱拍。也有人会觉得四三拍也是可以的,那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周期性规律:强拍、弱拍、弱拍,华尔兹就是典型的四三拍或是八六拍节奏,八六拍较四三拍节奏感更快,因此,是不适合用于健身气功的功法练习当中的。四三拍多是进行曲、摇滚、华尔兹等,也与健身气功的功法特点相悖。健身气功要求清净、自然,正如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功前口诀: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强调呼吸要缓慢均匀深长,气沉丹田,因此也是不能采用的,四二拍多表现为雄壮、豪迈的特点,显然也被拒之门外。然而,很多参赛队却没有寻找音乐与表演的功法之间的契合点,也不去揣摩音乐背后的意义、主题思想,信手拈来,只要能跟得上音乐的节奏,喜欢它的旋律即可。这与我们广场上看到的广场舞又有何区别,如何谈气功的练和养的结合?合理使用音符和音乐是养生,不滥用声音也是养生,健身气功之所以为其名,其原因就是在健身两字作为形容词,达到养身的目的。本是古老的、传统的、深奥的、具有民族意义的,而现在云南省的比赛场上,我们看到的并不能很好的呈现这些,这些表演只是一些形式型的表演。
3、健身气功·气舞LED背景使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美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舞美设计是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产物,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来展示舞台效果,运用新兴技术来营造视觉氛围,渲染舞台立体效果,突出舞台设计的一种新兴技术。其中会运用很多种类的多媒体设备,运用多媒体设备的新兴功能来增强舞美效果,来展示多媒体各式各样的创造性、多元性,为舞美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健身气功·气舞比赛规则里规定了必须有舞台背景的设计,各地州代表队剪辑各自地区的名胜古迹、美景甚至整个地区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做成了舞台背景,配上四二拍节奏的《映山红》,这是一首红色革命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漫山遍野盛开的映山红,在清新优美的意境中,我们在岭上仿佛看到当年的红军又要归来。我们先分析舞台背景与音乐的搭配是否和谐,赞美红军的革命歌曲,背景确是本地的美景,这样雄壮豪迈的歌曲与此时的背景是不协调的;再者现在广为流传的健身气功是在我国古代的导引术的基础上经历千余年的发展演变过来,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练功时需气沉丹田,背景的设计过于重形而轻质,避开了练功的本质特征,不仅会使练功者心意波动,还会让观众感到茫然,背景设计过于美轮美奂这会让观众的裁判员和观众的审美移植,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
当然,健身气功·气舞是其在追求艺术美感方向上的最新尝试,舞台背景的使用也未尝不可,但不能盲目的为了迎合现代人审美观而丢失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本质的美。时代的进步,使得我们过于注重复杂的美,喜欢都市的繁华、多彩的生活方式,参加各种宴会等,物质生活的极度富裕,导致了我们的精神生息环境愈贫瘠。美其实是越简单越好,就比如一位身穿白衬衫,浅色牛仔裤的素颜女生,比那满身的名牌,浓妆艳抹的“美女”看着要顺眼得多。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笔下的花鸟、虫鱼、山水,笔墨雄浑滋润,造型简练生动。
中华传统文化向来注重内在美,追求意境上、神韵上的美,健身气功·气舞舞台背景的使用还需要我们仔细的揣摩,目前的健身气功·气舞,由于人为地添加多种舞台元素,有碍于审美移情作用的产生。虽然不乏有运动项目的舞台表演运用了很多舞台元素,比如武术表演、太极表演,但健身气功主要目的是通过伸筋拔骨和调整呼吸的方式养生,其动作全部是缓慢柔和的,动作数量有限,激烈程度不够,在欣赏中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所具有的优美感只能在特定的心境下才能体悟。
4、结论与建议
针对音乐、表演和动态背景不相契合影响审美移情作用的产生和意境的营造,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即使是作为健身气功的虚拟化演练,我们仍需要体现中国传统美学和养生学对“天人合一”的精神诉求,尤其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当我们生活于钢筋混泥土铸就的高楼大厦之间,时常被无从逃遁的雾霾笼罩着,城市的种种喧嚣萦绕耳畔,此时林泉高雅的追求只能化作想象。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营造出心中所有而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就健身气功·气舞而言,这种创造必须是以健身气功为核心,为其服务的,这就要求必须与其性质、特点和追求一致。正如《礼记·乐记》中说“心物感应”,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同类相动”,如果选择音乐,建议选择模拟自然之音,能引导人步入化境的声音,因为五音入五脏(“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第二,选择有助于参与者融入身心的场景,产生的心理效果是忘我,是情景交融,可以帮助参与者达到心灵的解放与身体的完全放松,置身其中,其乐融融,比如具有立体感的桃花源境。所选用的音乐是否富有合理的逻辑层次,音乐的速度、音的高低、力度及乐曲的长短等要充分考虑周到。这种陶醉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美,类似于康德的“酒神”精神(狄奥尼索斯精神,本质是使主观消失在完全的自我忘却中。在酒神的陶醉下,人与人重新团结,被疏远的大自然与人重新和解)。对观众而言,使他们欣赏自然而然的表演,其感染力与带动力远胜于为取悦而表演的表演,因此更容易被打动,进而增强对健身气功的体悟,从而达到传播和教化的双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