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羽毛球运动中非执拍手臂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

2020-12-3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远球步法手臂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羽毛球运动由于其易于开展、富有趣味、强度可控,正成为受各个年龄段健身爱好者所喜爱和追捧的运动,并且也是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中的传统优势项目,担负在各项世界大赛中夺金摘银的任务。作为一名体育教学方向羽毛球专项的研究生,同时也作为一名课余时间兼职羽毛球少儿培训的教练,无论是在反省自身实际的教学训练中,还是观察比对其他教练员在实施训练时,均发现教练员仅仅强调和关注于执拍手臂的练习,没有强调突出非执拍手臂练习,这导致技术动作缺乏美观且容易变形、步法移动较慢、击球结束后重心不稳等问题。基本技术若没有得到正确规范的训练,难以形成扎实牢固的基本功,则会限制其后期各项技术及整体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与我国当前体育事业中技术与理论全面、协调、系统化发展的局面极不相符。留心观察和羽毛球非常相似的乒乓球运动后可以发现,非执械手臂的作用十分重要,起到的许多作用对于研究羽毛球非执拍手臂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羽毛球运动中,非执拍手臂作用同样重要,贯穿整个运动的始终,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探寻非执拍手臂运动轨迹的一般规律,将对完善羽毛球运动技术动作并丰富其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羽毛球运动中的非执拍手臂。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相关书籍,阅读相关理论知识。检索并查阅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中相关研究论文,为论文提供了一些研究思路和理论参考。

(2)访谈法。

通过对专业训练队、高校羽毛球教师、球馆业余教练进行面谈或电话访谈,真实了解到羽毛球运动中非执拍手臂在训练中的受重视情况。

2、研究结果和分析

2.1、对非执拍手臂概念的界定

羽毛球运动中需要单手执球拍,因此双臂分别被称作执拍手臂和非执拍手臂,执拍手臂常被称为“主动手”、非执拍手臂被称为“辅助手”、一般人均为右手为“主动手”、左手为“辅助手”。(本文以右手为执拍手臂,左手为非执拍手臂为例)。

2.2、非执拍手臂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1)发球时的持球作用。

发球是每回合开始前发球方唯一可控的一拍,高质量的发球能为自己积累优势。在羽毛球运动中进行发球动作时,需要发球一方执拍手臂执拍,另一手臂(即非执拍手臂)执球,两只手臂按照一定次序协同配合,才能完成正手发高远球、反手发网前球等以此二者为基础的各种发球动作,非执拍手臂发球时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发球质量和效果。

(2)增大挥拍速度和击球力量。

羽毛球运动虽然是单侧肢体运动,主要依靠执拍手臂一侧肢体发力,但是全身各部位主要肌肉均参与运动,无一处静止不动。各肌肉间的对抗降至最低,协调发挥最好,所表现的力量才能最大。在进行正反手击高远球及以正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动作为基础的后场技术动作(如杀球、吊球、抽球等)时,挥拍开始后,非执拍手臂由架拍动作积极前伸,击球完成后收至体前。在进行正反手挑球及以此为基础的中前场技术动作(如推球、扑球、搓球等)时,挥拍开始后,非执拍手臂由身体一侧迅速主动后伸并打直,击球后还原。在击球一瞬间,身体协调、舒展,这对于增加挥拍速度进而提高击球力量很有帮助,使球的出手速度达到相当快的程度,更好的压制对手。

(3)提高步法移动速度。

在前进或是后退过程中,我们的非执拍手臂并非固定不动,而是随着身体移动的进程,于侧面有节奏的前后摆动。类似跑步运动中双臂配合下肢的规律摆动,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动用各个肌群,从而提高步法的移动速度。我们可以观察到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进行步法移动过程中,非执拍手臂也是积极有力的进行摆动。步法是羽毛球运动的根本和灵魂,更快地移动速度更有利抢到先机,占据主动,将各项技术动作准确细致的发挥出来。

(4)稳定重心保持平衡。

当人体在失去平衡时,通过改变体姿,则可能恢复平衡。这种维持平衡和恢复平衡的动作,通常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射过程自动完成。我们可以从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中可以看出,球离地面越近,则运动员在接球时跨步越大、重心降的越低,非执拍手臂扬起则越高,伸展的也更加充分有力,击球结束后身体重心保持良好,也有助于迅速退回中心位置准备防守。

(5)提升动作优美性和观赏性。

羽毛球运动具有“球类中的芭蕾”美称,这是由于其技术动作和步法移动都舒展柔和、富有美感和节奏,既有柔和精细的网前控制,也有迅速有力的后场强劲进攻,既有网前高点的推、搓、放、勾,也有奋不顾身的鱼跃救球。若非执拍手臂在击球或移动时放置在身体侧面,并不随步法移动和各种击球动作做相对应的摆动,那么很直观的一个外部表现就是动作十分生硬,不够舒展导致缺乏美感。

2.3、对非执拍手臂运动轨迹的分类及训练方法

(1)对非执拍手臂运动轨迹的分类。

在羽毛球运动中,所有的技术动作都以正手高远球和正、反手挑球的技术动作为基础发展而来,它们的区别在于击球位置不同,以及执拍手挥拍击球的轨迹、手腕动作不同,而非执拍手臂的运动轨迹基本相同。通过观察国际赛场上的运动健将们,以及本人多年参与羽毛球系统训练,可以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基于以上,我将非执拍手臂的运动轨迹大致分为如下四种:

①中场位置的准备姿势

在羽毛球运动早期训练,我们经常训练的一个姿势是准备姿势,所谓准备姿势就是击球结束后回到球场中心位置准备下一拍击球的姿势,执拍手臂的大臂自然前伸,小臂与大臂成稍大于90°的夹角,手腕稍向前立起。非执拍手臂此时并不垂下,事实上,只要回合开始后,非执拍手臂基本没有自然垂下的时刻,稍收小臂于胸前。中场平抽挡球以及连续网前封球时,非执拍手臂姿势均也是保持如此。

②以后场正手击高远球动作为基础的一系列技术动作的非执拍手臂运动轨迹

如,正手高远球、吊球、杀球、抽球及劈吊、劈杀、滑板等技术,均以正手高远球为基础,执拍手臂挥拍过程中略有不同,但非执拍手臂的运动轨迹基本相同。其由中场准备姿势转变为准备击高远球的架拍姿势——侧身举起与右臂成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地面,小臂垂直于地面且与大臂夹角为90°左右。当倒拍击球开始时,非执拍手臂小臂向前打开至略微伸直,执拍手下至最低点并加速起拍击球时,非执拍手臂向大臂收回的同时微屈小臂自然放于胸前,执拍手臂击球结束后自然舒展并收于非执拍手臂下。非执拍手臂运动的速度主要由技术动作的完成节奏所决定。

③以前场正反手挑球为基础的一系列技术动作的非执拍手臂运动轨迹

此类技术动作非执拍手臂的运动轨迹与前述两种相反,在进行以正反手挑球为基础的动作时,如正反手的推球、搓球、扑球、勾球,非执拍手臂由准备姿势时的位置逐渐伸直并向与执拍手臂相反的侧后方打开,如前场正手位击球时执拍手臂向右前方打开,非执拍手臂向左后方打开,且根据执拍手臂的不同击球位置来确定非执拍手臂扬起的高度,若球落至较低,击球时的非执拍手臂扬起越高,若抢到较为主动地高点,则非执拍手臂打开角度较小,一般为45°左右。反手击球时则方向相反。

此外,在做反手高远球以及反手抽球、杀球、吊球等技术动作时,非执拍手臂在击球时斜向下打开一定角度。

④击球和移动过程中非执拍手臂转换的运动轨迹

非执拍手臂的运动轨迹不仅包括击球环节,击球前以及击球后的移动过程中均发生着非执拍手臂运动归集的变化。羽毛球后退步法以并步为主,前进步法以交叉步为主我们可以总结出的一般规律是,非执拍手臂基本在准备姿势和前后场击球环节来回切换,向前移动时,非执拍手臂同准备姿势的非执拍手臂位置,向后移动时,非执拍手臂迅速架起,同高远球架拍姿势非执拍手臂的位置。待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非执拍手臂做击球环节的运动轨迹的变化,此后还原为准备姿势,这个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点。

(2)非执拍手臂的训练方法。

①原地基本技术动作的重复挥拍训练

在早期训练时,应当花费大量时间重复雕琢原地挥拍的动作,优先注重其他动作细节的同时,也要突出强调非执拍手臂的运动精确性和规范性。在进行练习时,可以刻意将非执拍手臂的运动幅度和幅度加大,对着镜子或在教练监督下练习都是不错的练习手段,练习时要注意用心体会。

②对非执拍手臂施加外力的训练手段

此方法主要针对以正反手挑球为基础的前场一系列技术动作的非执拍手臂练习,在进行以前场技术练习为主的多球训练中,对非执拍手臂施加固定外力以此强化学习者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③教练在全场步法练习及比赛对抗中的强化指导

通过全场步法训练以及比赛对抗训练,教练员针对性的观察运动员的非执拍手臂运动轨迹的变化,一些动作细节是否处理得当,整体表现是否流畅,步法节奏是否欢快有力,一定要在场边及时准确的进行反馈和指正。结合实战去训练,这也是贯彻“练为战”的具体举措。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非执拍手臂在羽毛球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教学和训练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和针对性的训练;

(2)非执拍手臂的运动轨迹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找出一般性规律,按照原地基本技术动作到步法移动击球再到比赛对抗的次序进行逐步强化的训练;

(3)以后场正手击高远球动作为基础的一系列技术动作的非执拍手臂在倒拍击球开始时,非执拍手臂小臂向前打开至略微伸直,执拍手下至最低点并加速起拍击球时,非执拍手臂向大臂收回的同时微屈小臂自然放于胸前。以前场正反手挑球为基础的一系列技术动作的非执拍手臂由准备姿势时的位置逐渐伸直并向与执拍手臂相反的侧后方打开。

3.2、建议

(1)羽毛球非执拍手臂作为羽毛球运动中重要的一环,应当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足够的重视,发明并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2)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以及教学和训练前线的教练员应当注重运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分支学科知识来研究非执拍手臂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丰富训练方法和手段,为羽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热潮中的推广和普及做出贡献;

(3)对羽毛球运动中非执拍手臂的研究普遍以长期经验和多方资料总结为主,缺乏深入的量化研究,对于人体运动的研究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未来还需不断努力和加强。

猜你喜欢

高远球步法手臂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速度变化规律挖掘方法
手臂上的抓痕
简析羽毛球正手高远球动作教学
应用运动类APP分析羽毛球挥拍对击后场高远球的影响
章鱼长长的手臂是用来做什么的
抱手臂的娃娃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