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劳动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2020-12-30崔晶
崔晶
【关键词】学校;劳动教育;学生发展;实施策略
一、建构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且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是以课程为载体的。因此,要想将劳动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学生在校的九年学习生活里,学校首先要建构适宜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我校尝试如此建构劳动课程:
(一)目标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组织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要想有效地建设学校劳动课程,教师首先要围绕劳动教育内容,设定具体的劳动课程目标,一方面,把握劳动教育方向和育人方向,一方面,使学生在体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我校在建构劳动课程的时候,设定了如下课程目标:一,回归生活,开展我是“书包整理小达人”“五星五最”评比活动、我的房间我做主、我是家庭劳动小帮手等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多样的生活活动,潜移默化地积累生活自理的常用技能;二,体验学习,“绿拇指”种植能手、“就匠吧”分享会、我是社区小主人等劳动教育课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学习必需的劳动技能,同时积极地参与相关的劳动技能实践活动;三,个性发展,“创意果子”“心灵手巧”等劳动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在体验多种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等。
(二)课程资源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立足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端,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同时指出,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活力是需要教材的,但是,需要的是活教材。在此理念指导下,我校在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家庭生活背景、个体差异,立足学生的生活实情,挖掘多样的生活资源,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积极地体验生活生产劳动,以用好课堂、校园、家庭、社区这些活教材。
(三)课程实施常态化
学校建构劳动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长期的各种劳动实践中通过体验活动,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能力,塑造健康身心。如此教学目的的实现,是以日常劳动教育为保障的。也就是说要想真正地使学生获得健康发展,在实施劳动课程的时候,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将劳动教育贯彻落实于日常,使劳动课程常態化。为了实现这一点,我校加强组织劳动教育培训活动,增强教师认知,教给教师组织劳动教育的方法,同时还创新劳动教育评价,不同学年不同学期设有不同的劳动教育目标清单,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同时采取师生互评、生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的方式。
二、组织劳动教育活动
(一)组织综合劳动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综合劳动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尝试自主地选定劳动主题,设定劳动实践活动,驱动学生在切身体验中体验劳动、增强劳动,在不断的劳动中锻炼身体,塑造健康心理。以“我劳动我快乐”实践活动为例,在实施活动时,我们先要求学生从身边入手,观察身边存在的劳动现象,以小组为形式,合作分析如何完成这些劳动,完成这些劳动有什么作用,进而由学生自主地设计劳动计划、体验劳动。在此次活动参与过程中,以一个班级,以本班卫生情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会提出诸多的问题,如清扫工具摆放不整齐、教室窗户上有尘土等。于是,班主任按照学生提出的问题,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接着动手实践。解决清扫工具摆放不整齐该问题的小组发现,本班没有盛放清扫工具的设备。于是利用废旧纸箱,里外缠裹上防潮膜,制作成清扫工具箱,将清扫工具整齐摆放。如此,不仅使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还使他们通过切身体验解决了问题,获得劳动乐趣。
(二)组织校园劳动活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服务劳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的时候,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劳动机会,且在劳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组织校园劳动活动中,教师会和学生一起提前规划。如在开展班级小小植物园认领活动中,班级会规划出土地平整组、播种组、浇水施肥护理组、植物介绍宣传组等,班主任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小组,并引导每一个小组不同成员轮换体验岗位,不同小组的成员要定期分享自己的岗位心得。通过类似劳动活动的开展,学生会意识到他们不只是为自己服务,也要为自己所处的集体服务,为同伴服务,从而培养起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思想品德,为今后合作劳动打下基础。
(三)组织家庭劳动活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助手。开展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弥补学校驾驭的不足,增强学校教育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样的教育活动体验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发展。立足于此,我们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的时候,制定了《居家劳动清单》,为学生设置了必做项、选做项、展示项。其中,学生必做自理活动,如清扫家庭卫生、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等。选做的活动是帮助父母买菜、做饭等。展示项更多是关注孩子之间的成长环境不同,鼓励学生的个性劳动。学校每周将劳动清单发给学生和家长,学生需要完成必做活动。家长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及时在清单上做好记录,同时每月在清单上书写自己的想法及意见。班主任回收清单,对照学生和家长的记录情况,选出本班的“劳动之星”。在学期末,学校会在家访时综合调查,选出校际“劳动能手”。如此家校合作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日常劳动过程中锻炼自我,发展劳动能力,也让家庭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组织社区劳动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社会公益劳动,通过参加清扫楼廊、巧手涂鸦美化社区、为社区养老院的老人送温暖等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不计报酬帮助他人的义务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为做合格公民打下基础。
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建构校本劳动课程体系,开发劳动课程资源,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创设学生切身体验的劳动时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