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战“疫”实践与反思

2020-12-30张宝君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天津市资源信息化

张宝君

2020年春季,在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简称为“天津市教育两委”)的直接领导下,天津市中小学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战略部署,积极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展在线教育教学工作,最大程度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各类学生的居家学习需求,做到“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疫情防控期间,笔者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战“疫”情况进行了追踪与研究,本文意在梳理和总结天津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战“疫”做法与成效,探讨存在问题与解决之道,以期为常态化教学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一、基本情況

1.总体规划,以教育信息化支持“停课不停学”工作落实。天津市教育两委自2020年1月30日起,先后印发了《天津市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关于防疫延迟开学期间做好信息化教育教学保障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市“停课不停学”工作进行统一部署,采取因区制宜、因校制宜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各区及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统筹师资力量、信息技术人员和软硬件设备,全力推进“停课不停学”工作。

2.统筹部署,科学推动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2月10日春季开学第一天,全市中小学开始线上学习。市教育两委集合多方力量,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区的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一是依托“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与国家课程配套的人教社版数字教材和微课程学习资源,覆盖小学一年级至普通高中三年级12个年级的主要学科。学生可以下载数字教材,参加微课学习。同时,精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资源,推出一至八年级和普通高中一、二年级每门学科的课程目录菜单和课堂教学实录等相关资源。二是集中录制了264个初三高三年级学生复习专题指导讲座课程,通过天津有线电视台“广电云课堂”向全市播放,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答疑,保障毕业年级学生“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三是组织教研与电教力量,集优秀教师、教研员、摄录编教师的智慧与力量,录制了1254节中小学非毕业年级精品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播出,满足了全市110万中小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需求。四是基于“个性化学习服务系统”“天津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开放学堂”“博学乐园”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空间进行研究成果与才艺展示。五是录制幼儿园大中小班各10个共30个游戏活动,在“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供教师和家长辅导幼儿使用。

二、成绩与经验

1.突出战时思维,创新组织管理机制。通过“三三三”管理体制,保障教育信息化战“疫”整体均衡推进。一是“市—区—校”三级纵向联动。天津市教育两委、各区教育局、各学校形成了三级纵向联动的组织机制,保障政策落实到位,水流到头。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技术保障部门三方联动共进机制,以及特殊时期教研和信息化部门协同保障机制,为疫情期间广大师生发展服务。三是按照“一校一策”要求,学校实行三层包干机制,即校长包学校管理,中层干部包年级或德育、教学工作,任课教师包学科教学及班主任包班,搭建起畅通的家校无缝衔接和立体互动网络,以教育信息化确保“停课不停学”。

2.课程设置坚持五育并举,实现全面育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强主渠道,积极搭建教育信息化“战疫课堂”,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内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全市中小学非毕业10个年级所有学科的在线课程。新增防疫公益课程、心理健康公益讲座、中小学科普课程,按周发布。

各区落实“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要求。做到区域引领,学校结合校情、生情合理选择教学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疫卫生常识、体美劳教育等内容充分融入课程学习。南开区基于“云动”课程资源平台,提供“疫情应对课程”“学生选修课程”“教师研修课程”等共计500余门丰富的网络课程,供全区师生开展线上学习活动。

3.多渠道推送教学资源,实现资源有效供给。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育两委积极协调组织下,市信息、电教、教研部门,各学习平台运维和支持单位,天津广电有线网络,三大运营商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合作,向广大师生推送丰富的免费教学资源,全力支持“停课不停学”工作。学校应用市、区级网络平台资源,帮助师生实现在线教与学;广大教师积极录制微课、丰富校本课程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师生间、家校间,利用微信、QQ、钉钉、腾讯会议等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完成视频会议、资源下发、通知发送、疫情报告,辅导答疑。广大中小学师生依托各级平台,畅通网络渠道,实现线上学习常态化。

4.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在线教学模式。全市中小学在“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期间,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微信、钉钉、QQ、腾讯视频会议等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同时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学生通过这些平台或采用拍照的方式将作业传给任课教师,由教师进行批阅,特殊问题也可以通过电话直接向任课教师咨询。广大教师采用“录播+资源+作业+答疑”和“直播+资源+互动+作业”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指导。和平区将“先学后教线上翻转教学策略”作为此次“战疫”线上教学主要策略,并确定了“微课资源+线上辅导”的基本模式,问卷调查家长满意率高达95%。河西区为学生提供了“河西区特色课程资源平台”和“河西教育在线课堂”两个在线学习平台,包括1175个文本资源、626个视频资源和1700节课程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选择使用。红桥区发挥名师团队作用,利用名师工作室平台向学校微官网提供400余个优质资源。

5.发挥“政校研企”合力,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并平稳实施,有赖于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三通两平台”建设奠定的坚实基础,更是政府、学校、教育研究部门、教育服务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线上教学需要强大的资源保障。腾讯公司与多个区教育局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此次“战疫”中,腾讯教育为各区提供公有云、腾讯智慧校园、腾讯空中课堂、腾讯会议、腾讯智启学堂等多线服务,腾讯派出多名工程师,协助完成后台保障、疑难解答、师生培训等工作。科大讯飞依托智慧课堂及精准教学等多个智慧教学系统,为多个区及部分学校提供在线教学服务,“一区一政策,一校一方案”,共计服务260余所學校,20万师生。其中利用平台录制、上传微课视频约4.5 万份,累计布置作业高达1000万份。

6.加强精准帮扶与沟通。市教委积极协调市通信管理局和三大运营商研究出台资费优惠政策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困难家庭学生网上学习。河北区制定了由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上网流量进行支持的政策。河东区为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群提供资源推送和答疑服务,为社区工作者子女毕业生开展一对一资源推送和指导答疑服务。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达成协议,将“广电云课堂”初三、高三课程资源,免费赠送给处于疫情中的广大师生。

三、反思与建议

1.合理应用战时教学资源。“停课不停学”期间,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学研究部门组织广大一线教师,建设了大量的课程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蕴含了许许多多教师的智慧与汗水、时间与精力,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常态环境下,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秋季开学以来,这些资源按学段分学科集聚在市级公共服务平台上,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进行二次开发与合理使用。与此同时,市教育两委未雨绸缪,组织10余个区的教师,进行了义务教育一至九年级和普通高中三个年级共2300余课时的秋季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这些资源不但可以支撑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发挥战时状态线上教学中教师有指导、有答疑、有互动、有反馈、有评价的优势,使常态教学环境中,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实现精准学习、个性化学习。

2.做好泛在学习便携设备和软件技术的支撑。疫情防控期间,广大教师自费购买了PAD、笔记本电脑、数位板、手写板、摄像头、话筒、打印机等设备,以保证线上教学正常开展。这一趋势提示我们,教育信息化深化应用不仅需要录播教室等整建制的硬件环境投入,也需为教师配备便携的支持泛在学习的硬件移动设备,可以将其纳入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中投入。与此同时,教学平台常用APP和学科教学软件的投入与培训也应持续跟进。

3. 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在本次教育信息化战“疫”中,发展程度不尽相同。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应进一步促进各区域、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比较薄弱的区域,在硬件更新、人员培训上应有一定举措。尤其应持续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可以参照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长期周期培训中实施。

4.大力推广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的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坚决避免疫情过后恢复如常、一切照旧的情况,采取多方面措施切实推进混合教学。探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评价,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态度、人格发展等多维度综合性评价。

5.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与本地化留存使用。“停课不停学”期间,绝大多数学习支撑平台所产生的学习数据,保存在技术服务公司的服务器上,数据没能进行教育行政单位的本地化留存,为今后大数据的进一步追踪和使用带来不便。众多APP使用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今后应依法做好使用和管理规划,强化大数据在学校或市、区级平台的本地化留存,明确大数据的分析、开发与使用主体及相关责任。

6.固化战时成果凝练“天津经验”。天津基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在“停课不停学”期间,进行了广泛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探索与尝试,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案例与成果,亟需将广大教师战“疫”期间创造的宝贵实践成果转化为学术成果,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凝结出“天津经验”。

猜你喜欢

天津市资源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果画笔会说话?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The Right Mindset is the Key to Success
资源回收
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