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分层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12-30李守健
李守健
摘 要:德育分层教育的实践架构在初步理论基础之上,在实践中得出理论。具体实践中要注意个性化的认知实践,分层教育的关键因素实践。基于个性化德育分层教育理论的提出是一个不断设计、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不断实践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过程中总结出实效可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德育教育;分层;实践
在实践教育中,德育分层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使用率非常高,大多数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都或多或少采用德育分层教育,但是其最终取得的结果如何却不尽相同,有些班级管理虽然使用了德育分层,但是由于分层的策略、分层实施方案不规范、不科学,分层教育在班级管理效果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有些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活动中采用分层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就其原因来看主要是其科学化和规范化没有标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分层策略的规范化、基于个性化德育分层教育取得最大效果成为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实践是架构在前人的经验和自己不断论证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理论,将基于个性化德育分层教育的经验总结、升华成理论高度,认识到学生个性化和德育教育大目标不定变化和恒定值的把控,形成实践成果。特别是教育设计成果,能直接为教师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持,能直接帮助班主任教师在德育管理过程中设计出最可行的教育活动的预案。
一、个性化认知的实践
学生在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本阶段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教育力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或者根据一类问题采取类似措施称为分层教育。初中年级的德育分层教育具有关键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准确对学生的分层是关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式是基础,所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有积极影响使学生健康成长是目的,根据不同差异随时调整教育措施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比如:完善班级管理体系,建立以班主任、班干部、各科课代表、小组长为核心的班级德育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职责和制度。构建班级个性化分层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对学生初中三年的德育成长发展,采用整体规划、分层实施、逐步提高的办法,制定详实的、适合学生个性品质的、易于达到的德育教育目标,如七年级学生规则意识、尊重聆听意识、交往意识的培养;八年级法律意识的培养;九年级民族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等。构建班级个性化分层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主要完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互评体系。建立个案追踪研究,追寻学生德育成长轨迹,记录积累成功经验。
二、分层教育关键因素实践
学生在初中三年是一个变化阶段,所处的环境有差异,学生对待問题的态度也不同,教师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要有明确的认识。
划分的依据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交流习惯、融入班级生活的程度、面对问题的态度等因素。这些因素通常能反映出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师通过观察、沟通、调查等方法对整个班级学生划分,依照等级或者百分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划出分数档。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大范围误差,对于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要特殊处理,杜绝一刀切。划分的层次区别是优、次优、良好、欠优,在划分的等次的用词上要慎重,避免引起学生的逆反或者情绪上的对立,必要的情况下尽量含蓄,尽量使划分的等次和《中学生素质评价手册》相关德育目标相对应,使划分的依据科学性、有效性,对于个别学生要区别对待,不应死搬硬套,做到每位同学都有对应的等次,都有各异的教育措施。划分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将学生德育层次进行划分的目的是要指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其重点是教育的对象,使教师的目光重点关注到良好和欠优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怀,促使其健康成长,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
三、理论论证再实践
班级管理中基于个性化差异的德育分层教育研究的理论得出是基于教育实际和学生发展规律而来的,是长期从事一线德育教育经验和对当前学生认知规律的正确提炼。最终确定的分层理论的研究抛去了最初提出时的一些不可行的成分,总结出分层教育中的关键性因素,划分的依据、划分的层次、划分的目标分层教育的特异性,分层教育的准确性。经过不断实践、检验得出恰当地设计和把控五类分层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活动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促成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的结论。
基于个性化德育分层教育理论的提出是一个不断设计、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前人提出完整的理论,在不断实践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过程中总结出实效可行的理论依据,这一套理论是可行的,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中都能实施并且便于操作。能充分展示整个活动的过程和效果。教师在行为中最不易把握的是学生个性和德育教育的优质结合,而该理论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使得班主任教师针对不同学生教育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四、实践结论
科学分层方面主要研究分层依据、分层方法、为提高学生兴趣而使用依据范围、为达到教育目的而形成的划分思路。规范实施主要研究基于个性化分层教育作用、活动设置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德育教育的反思。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班级管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场所,要适应新时达德育教育就必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班主任老师要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在管理中准确安排教学内容,充分认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生个性化特征,促进学生自主成长能力的提高,对管理中学生的恰当定位才是教育预设的最终目标。构建班级先进的、可行的、有班级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培养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使德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向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德文.素质教育下的中学管理体制建构[J].长江丛刊,2017(11):250.
[2]李权.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高考,2019(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