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探讨

2020-12-30高冬梅

下一代 2020年2期

高冬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德育教学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为此,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从而使德育教学能够很好与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做到讓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探讨展开论述。

关键词:基于积极心理学;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探讨

引言

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工程,良好有效的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生未来发展,以及能否成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目的是培养中职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先进的思想理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加强德育教育更是推动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会让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宽广的胸怀以及远大志向。一个人如果失去方向和动力就难以获得成功,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寄予了极大厚望,然而现在的中职学生受到一些外力的干扰,导致德育的实效性有些趋弱。又因高职逐年扩招,独生子女逐年增加,招生情况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生的个体情况良莠不齐,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学生的管理方面遇到极大挑战。此外,中职德育教育还存在着照搬普高德育的经验,认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同一年龄段,二者在身心特点上会有许多共同之处,德育工作也自然有共性。却因此而偏离了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没有注意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普高不同,没有注意到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之间有差异,以及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区别。现在有些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之少、引之少,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使学生的道德知识内化践行。

2 当前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发展困境

2.1对德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些学校、家长认为专业课、实习对学生更为重要,德育课程作为公共课,对学生的意义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也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德育课程的学习不积极,上课不听,不配合教师教学,课堂效果差,使德育教师教学工作开展艰难。久而久之,一些德育教师在课上出现缺乏激情,教学不认真等问题。

2.2社会诱惑逐渐增多,学校未能做出适当改变

在当前智能手机与网络的广泛普及下,虽然信息化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在信息交换、交流中也充斥着很多不良言论、暴力信息、拜金主义以及低俗信息等,这不但会严重影响到中职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培养,还会导致中职学生出现德育问题。然而在这样的教育问题下,中职学校却并未能意识到社会诱惑的逐渐增多,德育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多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特点,无法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一度使中职德育教育陷入难以挣脱的发展困境。除此之外,学校也未正确意识到德育教育与其他科目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教学的考核方面。当前中职教育考核的形式相对单一,缺少针对性,也使得中职德育教育陷入困境之中。

2.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大多秉承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将知识以“填鸭式”教学灌输给学生,教学内容概念化、理论化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使德育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教学评价多以单纯的背诵概念为主,缺乏实践性,学生虽能明白善恶是非,但却无法在实践中理解与体会。

3 中职德育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创新策略

3.1优化学习效果

以往中职德育教育教学采用的方法是灌输教育,在课堂上通过理论知识的教授培养学生德育能力,但这种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德育教师应当在德育教学中积极应用积极心理学,用心理暗示的手段完成德育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发挥情感说服功能,这样可以建立师生间和谐的关系,避免学生在德育学习中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积极心理学能够借助心理学的暗示作用,激发学生的心理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比如,在开展中职德育工作时,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取向塑造学生幸福感知度,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乐观积极的元素,以便学生在日常学习遇到困难时不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从而让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化解消极情绪,促进学生日后茁壮成长。高中生的心理实际上更加脆弱,所以教师需要对他们心理情绪的变化做到及时观察,并教会学生利用心理学中的自省法正视自身不足,建立一个谦逊的心理模式,将消极情绪转化为奋斗的助力,进而提升自我素质,实现优化德育教育的效果。

3.2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德育教学

结合当前实际的教育问题,合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当然,由于网络资源的双面性,教师在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德育教学时同样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问题:一是,要提高中职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加强中职生的网络德育教育,不利用网络传播、发布不良信息及虚假消息,随意散布他人隐私,不盗用他人网络资源,文明上网,科学选择网络信息资源;二是,教师应更多选取网络上的正面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悖的事例,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危害,自觉抵制类似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利用完善高效的实验手法来研究人类思想道德积极层面上心理领域的科学。通过近些年学者的深度研究,一致认为人生而具有积极本性,人的心理品质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道德,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德育教师应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为中职学生营造精准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在社会上立足。

参考文献

[1]蒋璐原.浅谈中职院校德育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92.

[2]薛涛.德育教育在中职体育课堂中的开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0):109+111.

[3]邓生恒.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