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0-12-30谭翠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主体性趣味性

谭翠萍

摘要:广西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已经进行多年,与大纲版相比,新课标更注重实验教学。毕竟生物与物理、化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科的灵魂,是学生认识生物世界的窗口之一,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手段,生物实验对于完成生物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实验;趣味性;设计的能力;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41

生物实验的目的不是单纯验证知识,获得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说、解释、判断。自己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相应结论,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理性认识,最后上升成一种能力。面对新课程众多的实验,如何有效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下面谈一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和了解实验的步骤,正确的选材和合理的步骤是生物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验前应就选择的材料仔细做一次实验,充分了解实验的步骤,把握实验成功的关键环节,预见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这样在实验课堂上才能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从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材料,在色素分离中假如选择93号汽油作为层析液,分离效果不明显,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不事先做实验,就不会发现问题,那么就会出现由于实验结果不明显,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验前要充分的准备。

二、挖掘教材,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生充满好奇,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生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实验中的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生活中,学生会碰到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塞进牙缝里的肉丝两天后还没被消化?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在酶的实验中分别设置瘦肉块在蛋白酶和淀粉酶作用下的实验,从而得出酶具有专一性;加酶洗衣粉比普通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更强;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把硬挺的香菜放在盐水中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趣味性,从而忽视与教学内容的实际联系。

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最为关键的因素,一旦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了,对于很多实验就会迎刃而解。在高中实验课,要提高实验设计能力,首先教会学生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实验材料、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现象和“两种方法”——操纵实验变量的方法、检测实验现象的方法以及实验步骤设计的一般规律(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以及实验材料处理,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

第二步:施加实验变量——根据自变量设置对照组(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宜)

第三步——放置相同的环境一段时间(进一步的相同处理,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宜的继续)

第四步——对因变量进行检测、观察、记录

带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前布置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分析,并与课本的实验步骤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发现其实课本的实验步骤就是在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呈现出实验的过程。按照这样的原则,其实自己也可以,在接下关于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设计出整个实验的过程。在高中需要学生设计这样的实验很多,比如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各种激素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作用等。我们只有教会学生设计的方法,他们才能从容的面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生物实验除了分组实验外,还有很多分析实验,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是提高生物实验有效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在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对于此实验,在子二代中,出现白眼果蝇且都是雄性,学生很自然地想到,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相比,不同的是Y染色体,所以很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与Y染色体有关。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验证自己的质疑正确与否。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动态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大大提高生物实验的有效性。

五、课后及时评价、反思学生经过亲身的实践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对于实验中学生的表现,我们应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比如,这是某某同学的创新,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真了不起,你做得很好,你的观点很独特等评价。让他们体验到实验的成功与快乐,以便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中,发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如此一来,我们还用担心不能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吗?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学识,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对于每一节实验课,其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都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分析、总结。尤其是对实验的不足之处,要提出改进的方法,然后再实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这样,一方面可以针对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时及时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经验,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借鉴,不断提高自己对实验教学的把握能力,以此促进今后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而言之,生物教师在平时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创新、反思,努力提高生物课堂实验的有效性,从而促进生物教学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宾阳县高级中学530400)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主体性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