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选考之新思考

2020-12-30邱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生物兴趣

邱娟

摘要:随着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各级各地学校高度重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和学生幸福感,以及如何使学生获得生物学核心素养。生物作为理科中的重要学科,在高考的格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理科综合到七选三的两考合一再到两考分开,每次变革都是对学生和教师的重大挑战。唯有学生对生物学的追求是不变的:力争生物学核心素养提升,力争在高考中有的放矢地成功跨入理想中的高校。因此,为何选择生物,又如何在学习道路上铿锵有力、坚持不懈,更是莘莘学子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生物;选考;兴趣;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情感,对学习才能够真正感兴趣。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获得兴趣并且长久地保持下去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在时该怎么办

很多学生会说,我对学习已经没有兴趣了。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学习任务让我疲于应付。这显然是对生物学习提不起兴趣的。那么,如果兴趣这个教师不在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家长,长时间引导自己的孩子看图写话,教会孩子要注意看、想、说、写四个原则。久而久之,就会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印象,看的时候,要认真观察,看得仔细一些;想的时候,要做到尽量合理,才能写得生动;说的时候,要说到位;写的时候,做到我手写我心。那么,比起那些没有经过引导的孩子,其实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引导的力量很大,如果我们可以在早期得到引导,去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对“苦难”就有更强的忍耐力,甚至在面对困难时,也可以更加坦然。

但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得到引导的机会,更不知道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努力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那么,是不是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就没办法做成一件事情了呢?

试想一下,我们学生时代的教师,很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是让人觉得枯燥的。我们喜欢那些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对那些一板一眼的教师,敬而远之。但是,要升学,我们依旧要接受这样一位教师的讲课方式。由此可见,怀有一个确切的目的后,我们同样可以达到终点。

兴趣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获得,也可以靠幻觉驱动。比如,有些人看到学长学姐们在不同的领域崭露头角,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勾勒展望,脑海中蓝图不断。看到领头人很厉害,带领团队获得新的突破。这种厉害的感觉,吸引了自己。特别是最近笔者所在学校84届毕业生陈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士,学生也想要变得和他一样,于是也开始学习生物学相关的知识。当然,结果依旧是有些人坚持、有些人放弃。

二、唯有信念才是硬道理——清晰的目标

兴趣和冲动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有时候突然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也许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们对一件事发生兴趣很容易,但是并不一定长久。就如学生选择生物选考,有些可能是长久以来的兴趣驱使,而有些也许是一时的冲动,甚至有些可能是对生物不慎了解,就觉得它会比较简单。

而选择的原因无非就是一个,想要在高考中得到好的分数,考个高分。但是高考的道路漫长而崎岖。在中途会遇到各个关卡,一次次的考试、练习、作业,学生发现自己并没有考好,甚至有些学生考得很糟糕。他们很可能过了一段很孤独也很怀疑自己的时光。有些时候,学生可能会因为兴趣使然而觉得生物学科很简单。但是很多事情,在经过尝试以后,我们很快就可以看清一个现实,自己感兴趣的这件事,根本不能让自己尽快尝到甘甜。这时候,我们就可能对一件事丧失兴趣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的道路上兴趣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是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来得更为有效。目标在哪里,我们就可以到达哪里。最终,我们会发现,任何领域兴趣都只负责你出发。这中间的道路,往往伴随了努力付出和痛苦迷茫。无限的重复最容易让人对一件事兴趣消减,这个阶段,代替兴趣的也许就是我们内心的信念。

所以,不要说你对某件事情没有兴趣,以此来为自己的懒惰合理化。即便是没有兴趣,这个教师我们也可以靠着信念,自学成才。

三、科学学习方法,创设合适的参与条件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乐参与”

现在市场上很多农副产品都打着转基因的旗号,什么转基因大米,轉基因食用油,转基因棉花等等。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让人们越来越担心。那么,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转基因到底是怎么来的,让他们能够产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学过的生物知识来解释,更使学生兴趣横生,充满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

2.了解学生基础,让学生“能参与”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教师发牢骚,说学生如何如何,讲了不知多少遍了还会错。自己也有切身体会,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匆匆地把课上完。其实,是我们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我们教师没有熟悉教材,有哪一部分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一部分是学生通过自习能看懂的,还有哪一部分是需要教师解释和拓展的。再有要能让学生用心听而不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否则即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复述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如在讨论“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水也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时,考虑到如果完全有学生独立地归纳概括,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就在师生共同研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设计方法后,先让学生了解水是通过什么输送的,怎样输送的,怎样才能做到部分不输送,有了这个基础,再来设计就容易多了。

3.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参与”

首先,为什么要强调学习方法?因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会使学习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学习的进步,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方法的突破。“授人鱼”更要“授人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一次参加瑜伽培训,听了很多次瑜伽,也看到了通知上写的瑜伽,可是当笔者拿起摘记本要摘记时却写不来瑜伽这个词,笔者把这个感受与同事交流发现很多人这两个字也是写错的。由此,请同学们可以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坐在教室里听课,可是真的在听了吗?你调动了你的哪些器官参与了,你说的懂了吗,你会写了吗,你会说了吗?我们在做题和考试中出现的懂得的知识做不来也就是这个现象。所以,在听课的同时觉得懂了再去说一说、写一写,你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去体验。

其次,学习生物三部曲也是简单易操作的。其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多读几遍。其二,要选择一两本辅导书。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笔者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读》和《创新设计》。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归纳比较凝练,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做题,冲击高考。其三,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1)把做题当成积累。(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3)运用思维导图,将知识串联起来。

总之,在新高考的新形势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获得兴趣,也可以靠有效的教学活动驱动学生的兴趣。纵使没有兴趣,也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顽强的信念。在新高考的道路上持续行动,持续学习,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辅以必要的训练,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教学.2018年5月《基于命题思维的教学策略》.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2015年7月

[3]刁生富.《学会学习》中学卷.

[4]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73c3ce28c293bde50343d906.html

[5]中学生物教学.2019年10月《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分析及备考》.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一中321100)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生物兴趣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