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策探究

2020-12-30穆科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

穆科虹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使越来越多的道德与法治教師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核心素养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发展中形成的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和关键品格。在这个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导向,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新教学形式,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是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角度出发探索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理念的策略,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给予广大教师教学上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对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079

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发点和大方向上应该与高中阶段是一致的,同样具有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法治素养、政治认同和思辨能力的使命。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优秀的教学设计对于实现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该通过创新教学设计的形式,优化教学设计的环节,来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和落实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借助时事新闻,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广泛。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学生比较了解的时事新闻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借助时事新闻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例如,在教学“国家利益至上”这部分内容时,在充分向学生介绍了维护国家利益的相关理论之后,笔者给学生列举了香港暴乱的事件,有些不法分子企图要支持香港独立,同时在多个国家进行游行示威,这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中国新生长起来的这一代青年,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比如在各个国家游行、唱国歌等来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也让世界各地的人民见证了中国青年的这一场团结运动,同时也更好地团结了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笔者给学生播放了这一系列的视频,虽然学生在课下可能看到过、了解过这些事,但是再次观看,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满腔的热血依然在沸腾,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时事新闻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课程目标转型,培训学生多维素养

过去,我们追求“三维目标”,现在我们追求“核心素养”,这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标志。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适应这一趋势,要从过去重点关注微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向宏观上注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相关性转变。学科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深化与整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目标部分一方面要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既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也要从不同核心素养角度考查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也要针对具体内容有所侧重,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等对应不同的核心素养方面有所侧重。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在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例如,在笔者所执教的班级中,每周笔者都会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对近期大家或者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或者是很难分出对错的事件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分成两派,然后各自去辩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往往就会发现,这件事情到底是谁对谁错,学生也会进行有效的反思,在之后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掌握。让学生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能轻易下结论,而应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去定论,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此外,教学情境的设计一方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要慎重选材,情景内容要具有时政性和生动性,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情景设计的聚焦点,不能为了课堂的丰富多彩而丢掉“核心素养”这个灵魂。这就要在选择情景材料时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中剥离出能映射核心素养的典型案例,剔除阻碍学生认识知识本质的细枝末节,让学生从好的情境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品格。

四、借助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然后有效地渗透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一种熟悉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有效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是今后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核心素养有效地渗透在其中,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理性精神以及法治意识,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1-82.

[2]苟昭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70.

[3]马成.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A]. .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4]任培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74.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城西学校242300)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