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识字教育出版物中的汉字规范问题
2020-12-30王翠叶
王翠叶
摘要:识字教育涉及汉字的字量、字形、笔画笔形、笔顺、部件、部首、独体字、结构、字音等9个方面的规范。出版领域为识字教育开发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出版物,但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汉字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三点:有规范没执行或执行不准、有规范不适用难执行、没有规范无所依据。从根本上解决识字教育出版物的汉字规范问题,需要实施三项举措:从业者加大汉字规范的执行力、出版领域加强识字教育出版物规范的管理、规范管理部门加快汉字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对于汉字规范工作,需要处理好通用规范和专用规范、字形规范与其他形体规范、学理与俗实三个关系。
关键词:识字教育;汉字教育;出版物;汉字规范;出版管理
识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汉字形音义三要素是识字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汉字的笔画数有多少,都是哪些笔形,怎样的书写笔顺,由哪些部件组成,是什么结构,归属什么部首,是什么读音,字义有哪些,多音字的字音与字义是怎样对应的等。从一个字到相关字,从汉字到相关词语,涵盖着丰富的知识内容。教育领域探索形成多种识字方法,如六书识字、部件识字、部首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等。无论哪种方法,都会涉及汉字的规范问题。出版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出版物,通过各种形式编排识字教育知识内容。其中对汉字规范问题的处理,是避不开的难题。处理情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更关系到识字教育的水平。
一、识字教育出版物涉及哪些汉字规范
识字教育出版物涉及的汉字规范,主要有汉字的字量、字形、笔画笔形、笔顺、部件(也称偏旁)、部首、独体字、结构、字音等9个方面的规范。目前国家已发布了8个方面的规范:
1.字量规范2个: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规定了小学低年级识字和写字教学的基本用字300字;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规定了义务教育用字3500字,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评价字2500字。两个规范专用于识字和写字教育。
2.字形规范多个:一是《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了社会通用规范字8105字,分三级,给出《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定字形,是辞书编纂、基础教育和信息处理等各领域通用的规范;二是印刷宋体、楷体、仿宋体和黑体的计算机字库字型规范若干,适用于信息处理、出版印刷等方面。
3.笔画笔形规范:《GB1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规定了20902个汉字的折笔笔形分类、名称和排序, 7个平笔笔形,26个折笔笔形,适用于中文信息处理、汉字排序检索等方面,也可供汉字教学参考。
4.部件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规定了汉字部件拆分规则、部件及名称,现代常用字的部件441组514个,适用于汉字教育、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汉字部件分析和解说,也可供汉字信息处理等参考。
5.部首规范2个:一是《汉字部首表》,规定了汉字的部首表及其使用规则,主部首201个,附形部首100个,适用于辞书编纂、汉字信息处理及其他领域的汉字检索,也可供汉字教学参考。二是《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规定了汉字部首归部原则和规则,给出了20902个汉字的部首归部表,适用于中文信息处理领域汉字排序检索,也可供辞书编纂和汉字教学参考。
6.独体字规范:《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规定了现代汉字中常用的独体字256个,适用于识字教育、辞书编纂,也可供汉字信息处理等参考。
7.笔顺规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规定了7000个汉字的跟随式笔顺,适用于汉字研究、汉字教学、汉字信息处理、出版印刷和辞书编纂等领域。8.字音规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了普通话有异读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的读音,适用于文教、出版、广播等各领域。
以上规范,有的是各领域通用的,有的是信息处理主用的,有的是教育主用的。除了1个字音规范,其他都是汉字形体的规范。其中,字形规范是基础,笔形、笔顺、部件等形体规范,都需依据字形规范而定。同一个字,字形处理不同,相应的笔画笔形、部件乃至结构等也会不同。比如,“廷”字中的第二笔和第四笔,有上长下短、上短下长两种字形写法,其拆分出的部件便有“士”和“土”的差异。又比如,“褥”的右部件和“辱”本来同形,但两者的结构则因第二笔撇笔的长短而不同,一个是左上包结构,一个是上下结构。学界对这些字的字形一直存有争议。目前已发布的笔画笔形、笔顺、部件等形体属性规范,都依据印刷宋体字形规范而定。不同的字体,不仅有风格的不同,还有字形上的区别。字形不同,相应笔画笔形、部件也会不同。比如“连”的左部件,印刷宋体是辶,印刷楷体是辶;“心”的第二笔,印刷宋体是竖弯钩,印刷楷体是卧钩;“小”的第二笔,印刷宋体是撇,印刷楷体是点。有些风格区别,易被误解为字形区别。比如“国”的第二笔,印刷宋体、印刷楷体都是横折,印刷楷体的横折因带有上提的笔锋,常被误解为横折钩。总之,汉字形体规范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专业性很强。
二、识字教育出版物中的汉字规范情况
目前,出版領域开发的识字教育出版物,从品种来说,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有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学生用书最多;有教材、教辅用书,还有辞书;有纸质书、电子书、数字网络产品。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的出版物,出版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设计精彩纷呈,从纸质出版到纸电共存,从静态的文、图到动态的音视频。让汉字动起来,有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形体演变,有动态的笔画分解、部件拆分、笔顺描述;让汉字“有声有色”起来,有诵读、有讲解、有表演。丰富多彩的出版物,充分运用新技术生动形象地解析汉字知识,把汉字呈现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义美如诗,为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从汉字规范性来说,则差异很大,有的规范程度高,有的规范程度低。一般说,教材和辞书的规范性较好;教辅的规范性不均衡,有的较好,有的较差甚至很差;电子书不规范问题多于纸质书。识字教育出版物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统一问题举例如下:
1.字量方面。有的没有遵循识字教育用字的规范,额外增加识字量;有的存在不规范字,如赵孟頫的“梈(是繁体字),飞飏的“飏”(是异体字,应为“扬”,用于姓氏人名才可用“飏”)。
2.字形方面。有的小学低学段的识字,没有按规定采用印刷楷体字,而用的是印刷宋体字;有的虽然用的是印刷楷体字,但没有选用规范字库的字形。
3.笔画笔形方面。有的不遵循“横竖撇点折”的笔画排序,不分主笔和附笔随意排序,如排成“横竖撇点捺折”或“点横竖提撇捺”;有的随意称说笔画笔形,如把“骨”的第三笔横折称作横撇,把“发”的第二笔竖折称作撇折。
4.部件和独体字方面。有的不顾字理随意拆解汉字部件,如把“章”字按俗说拆解为立和早两个部件(应是音和十,章字是会意字,表示一曲音乐完结),把象形独体字“云”拆解为二和厶(独体字不应拆分);有的随意称说部件,如把绞丝旁“纟”称作乱绞丝或挛绞丝,把横四点“灬”称作火字底。
5.结构方面。因没有相应规范,汉字结构有多种分法,有的分为12种,有的分为13种;对同一个汉字,往往有不同的结构解析和命名,如“墨”字被解析为上中下结构或上下结构,“彬”字被解析为左右结构或左中右结构,“乖”字被解析为镶嵌结构或间架结构。
6.字音方面。有的不遵循规范随意标字音,如心宽体胖的“胖”,有标“pán”,有标“pàng”的。又如氛围的“氛”,有标“fèn”的,有标“fēn”的。
三、识字教育出版物中存在汉字规范问题的原因
识字教育出版物中存在汉字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情况和原因:
1.有规范未遵循。国家已发布了不少的规范,也组织开展了一定的宣传普及工作,但规范的社会知晓度还是不够高。应用领域对相关规范,有的是不知晓没有执行,有的是虽知晓但学习理解不准而没有很好地执行。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出版物的销量可以看出,社会购买量很有限,购买者大多是研究者,使用者较少。不少规范发布后几年的销量连一千册都不到。识字教育出版物编写者、编辑及相关产品开发者,往往不善于直接学习使用规范文件,而习惯于查阅辞书或参考相关出版物,所以很容易被误导而错误执行规范。各类辞书虽很注意执行国家发布的规范,但由于辞书编写者和编辑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执行也会不一致,且各类辞书如通用性辞书、描写性辞书、历时性辞书,功用不同,对汉字规范的采用也会有区别。不经鉴别取舍,机械照搬辞书和相关出版物,必然导致不能准确执行规范。
2.有规范不适用。目前国家已发布的相关规范,虽有十几个,但只有字量、独体字和部件规范是专用或主用于识字教育,多数是通用于各领域。如今有的已不适合,尤其不适合识字教育领域,造成了执行中的困难。应该说,各领域解析汉字形体的目的不同,对汉字规范的需求也有区别。信息处理需要解决汉字的输入、存储、检索、传输和输出,在笔画、部件方面,通常粗分即可,而识字教育则需要解析汉字的字源字理,让学生正确理解识记和使用汉字,则需要细分。现有笔画和部件规范都是粗分,如部件“牛”作左部件变成梈,部件规范里没有给出独立的部件和命名,不便于识字教育,尤其不便于写字教育。部件规范规定了部件表和汉字部件拆分规则,但没有给出汉字部件拆分表,有些汉字存在多异拆分,导致各自随意拆分。折笔笔形规范没有与平笔笔形进行整体规范,不便于应用。笔顺规范只有汉字笔顺规定,没有给出笔顺规则,不便于理解和识记笔顺。字形规范缺乏规律性和系统性,如琴和碧两字左上王部的第四笔,一个横笔,一个提笔,同一类情况字形处理不同,需要特别记忆,增加了学习负担。另外,汉字形体规范还有个矛盾,小学低学段教材是印刷楷体字,中学段后则是印刷宋体字,但所有形体规范都是依据印刷宋体而定,而学生低学段识写的是印刷楷体字,遵循的标准却是印刷宋体字,容易产生混淆。
3.无规范可遵循。与识字教育有关的汉字结构和古诗文字音等还没有国家规范,使得应用中无所适从。关于汉字结构,目前还没有单独的国家规范,只在汉字编码字符集标准中隐含13种汉字结构的分类,没有给出结构分析和归类的细则。识字教育出版物往往参考辞书或根据各自理解分析汉字结构。关于古诗文的字音,国家语委曾组织过规范研究,因难度大没有形成正式规范。识字教育出版物编写者和编辑只能根据各自理解进行处理,自然出现不统一的问题。如鬢毛衰的“衰”有的标今音“shuāi”,有的标古音“cuī”。古诗文读音近年来引起社会热议,社会各界关注这个问题也说明需要加以规范。
四、如何解决识字教育出版物中的汉字规范问题
1.加大汉字规范的执行力。识字教育出版物汉字规范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水平。出版物编写者和编辑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及时跟踪学习国家发布的相关规范;养成直接查阅规范文件的习惯,提高理解和把握规范的能力;做到在出版物编写和编辑中融会贯通地准确执行规范,妥善处理规范问题,为识字教育提供正确规范的知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识字教育出版物执行汉字规范,重在让学生学习和应用,要避免把规范内容作考点,增加学生考试难度。特别是规范发布后有个试用期,期间尤其不应列入考试范围。用于识字教育的辞书,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对教育用书的影响很大,尤其要准确执行规范。所以,辞书编写者和编辑肩负着更大的责任,需要具备更高的规范理解和处理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2.加强识字教育出版物的管理。汉字规范发布后,有关管理部门需加大规范宣传力度,提升规范的社会知晓度,并组织编写权威的规范解读和指导用书。出版管理部门要组织开展规范的专业培训,让规范执行者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规范,同时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实施的监管。对识字教育出版物产品进行规范检查,要以国家的规范文件为依据进行质检,从源头上杜绝不规范产品,使不符合规范的出版物没有立足之地。
3.加快汉字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有关管理部门首先要尽快制定识字教育出版物缺少的急需规范。比如汉字结构规范和古诗文字音规范等。其次是加快修订现有的汉字规范。从识字教育的角度说,现有规范除了字量规范,其他规范都需根据应用实际进行适当修订完善,提高规范的适用性。据悉,部首、独体字、部件、笔顺、异读词审音等规范已在修订中。关于折笔规范,应把平笔和折笔进行统一规范,给出平笔和折笔的统一排序。关于独体字和部件两个规范,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修订,两个规范之间要协调或并为一个规范。部件规范应给出附形部件的命名和识字教育用字的部件拆分表。笔顺规范应增加笔顺规则,便于理解和应用。为避免规范制定和执行脱节,识字教育出版物编写者和编辑要积极参与规范制定和修订,把遇到的规范问题和解决办法,反映并体现到规范中。
五、汉字规范工作的几点思考
1.关于多领域汉字规范。大部分汉字规范可多领域共用,不能共用的,需分别制定,但每个领域都单独制定规范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在通用规范中给出共性规定,对不同领域给出差异规定。或者对不同领域制定系列标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也确保系列规范间的协调。比如汉字笔画和部件规范,都可以针对一般领域和识字教育领域,给出不同规定。
2.关于汉字字形规范。对作为汉字形体规范基础的字形规范需要先修订,印刷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四种基本字体要统一考虑完善。识字教育出版物中常用的是印刷宋体和印刷楷体,为减少学习和应用负担,应尽量缩小两种字体不必要的字形差异。在字形规范修订的基础上完善汉字笔画、部件等形体规范,是科学、经济的工作流程。从识字教育出版物来说,汉字形体规范依据印刷楷体定更好,可解决小学低段学习的矛盾。但几十年来这些规范都依据印刷宋体而定,惯例难以改变。可行的办法是规范中包含两种字体字形的规定。折笔笔形规范就是这样处理的,规定印刷宋体折笔笔形是25个,同时规定印刷楷体折笔笔形26个,多1个卧钩笔形。
3.关于学理和俗实。处理学理和俗实的关系,是汉字规范制定和修订中的大难题。识字教育汉字规范尤其需要处理好二者关系。不仅要尊重汉字的学理,考虑规律性和系统性,同时也要立足现实,兼顾实用性和可行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约定俗成要尽量照顾,如有些部件的俗称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修订时也可考虑采用,识字教育中习惯称部件为偏旁,是否也可考虑允许使用两个术语。当然,规范的稳定性也要顾及,能不改的就不改。但对于明显不符合规律、系统,不便于学习应用的,如有些字形和字音的规定,还是应适当调整。人们通常喜欢固守习惯,但为了增强规范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减轻子孙后代识字学习的负担,改变一点习惯是否也是值得的呢?
识字教育出版物中的汉字规范问题,关系到世代学子的语言文字素养和能力,需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希望出版领域识字教育出版物从业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执行相关规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规范的识字教育资源。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规范,让汉字规范管用好用,形成规范制定和执行的良性环境。
(作者系语文出版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