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迁之后还没舍得扔掉的那些书

2020-12-30魏玉山

全国新书目 2020年9期
关键词:书市印数人民文学出版社

魏玉山

我對图书版本并无过多的关注与偏好,也没有刻意搜罗各种版本,更没有特别值得炫耀的善本或珍本,但在检视藏书之后,也发现几本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图书,在一次又一次的淘汰中没有掉队,尽管有的图书品相不佳,但还在我的书架上,有的书偶尔还会翻阅一下,对我个人而言这些旧书还有一点意义。

大学毕业至今已经30多年了,曾经生活过两个城市,居住过10个地方,每次搬家都要淘汰一些物品,大到衣柜、书柜、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小到厨房用具、生活用品,其中数量最多、最难取舍的就是图书。住房一次比一次大,图书的数量是越来越多,然而随着数字内容的愈加丰富,数字阅读越来越便捷,保存纸质书的必要性在减弱,因此,每一次搬家,都要淘汰一些书。对图书淘汰最多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大学毕业时,从长春来到北京,一方面是为了减轻托运行李的重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到北京没有住处,所以把部分图书处理掉了;第二次是5年前搬家,因为积攒的书太多,还有一些书看过以后,觉得没有保存下来的价值,所以又处理了一大批,只挑选了一部分认为有价值的随迁入新家。几次淘汰之后,保存下来的各类图书大概有四五千册,多是近一二十年内的新书,只有少量的“旧书”保留了下来。

其一是大学期间购买的,在10次搬家之后仍然留在我的书柜里。这些书记录了我大学阅读的部分兴趣与爱好,留下来的原因除了书本身的恒久价值外,也有怀旧的情节。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上大学的,主要靠每月21块钱的助学金完成大学学业。虽然可以买书的钱很少,但还是省下一点钱买了一些想看但不愿去图书馆借的书。当年在长春买书的书店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吉林大学校门口的校园书店,规模虽然不大,但所陈列的图书很契合当时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流行图书较多;另一个是位于长春市重庆路的新华书店门市部,图书的品种比较全;还有一个是“长春书市”,现在记不得“长春书市”是有独立的场所还是在新华书店门市部内了,我的好几本书上都有“长春书市”的纪念印章。查阅文献发现,有记载的第一届长春书市是1995年举办的,比我在校时间晚了十几年了,因此当年的“长春书市”也可能是在新华书店门市部内举办的一个集中展销活动。

当年在长春买的书不多,大概上百本,带到北京并保留至今的书更少,或许不足十本,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2年影印,我买的是1981年第6次印刷本,标注印数已经达到30.65万册;曹础基著的《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俞平伯选编的《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王实甫著,吴晓玲校注的《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黎澍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的《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12月出版,我买的版本是1980年3月第2次印刷的,当时的印数已经是140万册了,可见印数相当大;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我买的是1984年3月第二次印刷的版本,标注的印数已经达到24万册;《辞海》的历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出版)和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许道静编的《中国之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等。这些书有的是当年的新书,是在书店买的,也有的是旧书,是在“长春书市”上买的。

现在来看书价都很低,比如《西行漫记》定价1.30元,《说文解字》定价1.65元,《唐宋词选释》定价0.96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定价0.87元等,但是与当时整个社会收入水平相比也并不低。有的书虽然后来手上有了新版本或类似的版本,但是原来的书依旧留着。如《辞海》,我后来有了1979年版合订本,再后来又有了1999年版缩印本,但是两个分册一直没有舍得处理。再如《唐宋词选释》,后来有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的《唐宋词选》,其词多与俞平伯选本相重复,但还是两个版本都留下了。

其二是刚刚工作不久,在北京买的或从别人淘汰的图书里得到的几本旧书,也是历经七八次搬家后仍保留下来的。到北京的头几年,先后住在赵家楼、六部口、新街口,离灯市口、琉璃厂、新街口的中国书店不远,周末没事就去转转,我对线装书既没有兴趣也买不起,但偶尔会买一两本民国年间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图书。在这些旧书中,鲁迅的作品最多,如鲁迅编译的俄国作家毕力涅克等人的《一天的工作》,收入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后10位作家的短篇小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2年10月20日付排,1933年3月1日初版。我买的是1936年3月10日的第4版,当时买这本书,主要是看到书的版权页上贴有一个邮票大小的、印有鲁迅名字的版权印票。这种版权印票,即使在民国期间的图书上也不多见,新中国出版的图书基本没有。另外,把图书付排时间也印在书上的也不多见。当时只花了1.5元钱就买了下来。

此外鲁迅的著作还有《鲁迅与景宋的通信——两地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出版;许广平编《鲁迅书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出版;《鲁迅选集》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出版;《译文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等。

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图书还有:郭步陶编的《编辑与评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买这本书是因为它谈的编辑工作,虽然是以新闻编辑为对象,但对书刊编辑也有借鉴,更是出版科研的早期成果。这本书对编辑的品格、编辑的知能(知识与能力)等的论述,今天读起来仍然有意思。这本书是花了20元的“高价”买的。车尔尼舍夫斯基著、周扬翻译的《社会与美学》,光华书店1948年再版。

比较早的版本还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屠岸译,上海文化工作社1950年出版;《白毛女》,延安鲁迅文艺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等作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10月北京重印第三版;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等。

从版本收藏的角度看,这些书的印数巨大,社会上的保有量也会很多,不具有收藏价值。特别是这些图书使用的是工业造纸,没有进行脱酸等处理,图书已经发黄,内页变脆,翻阅时要倍加小心,且都是繁体竖排,阅读起来也不习惯,阅读的价值也较低。但无论再搬几次家,还会继续留下去,留下的不再是图书,而是青春记忆。

猜你喜欢

书市印数人民文学出版社
羞于启齿的期刊印数
爱是什么
我国新版书品种和印数首次双降
逛书市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老马
多看善疑
首都第二届社科书市全国第四届科技书市将在京举办
一百三十家出版社联合举办书市
何必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