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工程、医学与辩证法——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分会场综述

2020-12-30田凯今,鲁彦君

关键词:医学工程中国科学院哲学

学术动态

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工程、医学与辩证法——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分会场综述

2020年是革命导师和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2020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办“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围绕“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的主题展开讨论。其中第十三分会场“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工程、医学与辩证法”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与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编辑部以及《医学与哲学》编辑部协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界以及工程、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研讨会主题不仅契合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也引导与会者们为此次疫情提供工程与医学视野下的更为细致深刻的反思。

图1 会议合影

会议于10月10日下午开幕,开幕式由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大洲教授主持,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教授首先致辞,随后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哈尔滨商业大学程伟教授致辞。

研讨会第一个主报告单元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张新庆教授主持。李伯聪在题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自然辩证法》中关于两种‘自然’的理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的报告中,探讨了“《自然辩证法》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互联系”这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分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两种“自然”的理论,指出对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区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关键内容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谢咏梅在题为“‘自然辩证法中国学派’ ——议题、话语与精神气质”的报告中,回顾了中国自然辩证法在新中国发展各个历史阶段中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有一条清晰的本土路径,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面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问题,展开关于“人工自然”或“社会自然”的研究,这就为理解“自然辩证法中国学派”的原创性和精神气质,提供了一个新的阐释。

研讨会第一单元报告由同济大学贾广社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夏保华从“工程是社会试验”的观点切入,讨论了工程的试验性,进而对工程的创新性、学习性、风险性以及工程“试错权”等责任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西安交通大学陈学琴认为自然知识与人文知识在科技进步背景下呈现出“相背而行”的趋向,她展望了“大数据”应用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发展带来的新前景。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程岩梳理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在苏-俄时期的出版与传播过程,讨论了其在意识形态和方法论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中国科学院大学曹玫基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得失,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律性问题。中国科学院大学宋林柯从人与物的相互作用的视角,考察了作为创新活动发生地的工作场所,分析了场所的性质以及场所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开放式场所的设计理念。

研讨会报告的第二单元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李开孟研究员主持。同济大学赵雪洋和贾广社探讨了航空交通枢纽产生和发展的实践逻辑,为理解大型航空交通枢纽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张志会分析了三类国家重大工程案例,提出工程技术团队与科学家团队的沟通有助于工程科学发展,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工程实践对基础研究的牵动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议。谢咏梅以哈工大承接空间地面模拟实验装置建设工程为例,指出大学在承接大科学工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实际反映出大科学所需要的治理模式与服务于小科学的大学治理体系之间的冲突,因此大学承担大科学工程是推动大学治理体系改革的机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梁庆华梳理了我国大科学装置的相关政策,从促进产业创新角度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大学李达以核电站运行阶段操作程序和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话语修辞对维护核安全的积极意义并讨论了发展工程修辞学的可能性。

10月11日上午,研讨会第二个主报告单元由夏保华教授主持。程伟在题为“开启工程思维与临床思维研究的对话”的报告中,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挑战了当下的医学观、疾病观、治疗观,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以临床思维为主轴的医学思维方式。他认为,借助工程哲学可以深化临床思维研究;积极开展工程思维与临床思维的研究、对话,深入探讨工程思维与临床思维的特性及培养规律,有望在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开拓医学研究新境界。张新庆在题为“医学工程哲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视域”的报告中,倡导医学工程哲学研究,具体探讨了医学工程与医学技术的区别,归纳了医学工程的特点,剖析了医学工程技术的三个要素及其潜在风险规避策略,并讨论了医学工程技术研发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知情同意和伦理审查等三个伦理议题。

第三单元的报告由西安交通大学梁军教授主持。王大洲提出,鉴于中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已经取得决定性成果,当下应从工程哲学视角反思国内外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深化工程哲学特别是工程方法论研究,对于深化工程与医学辩证关系的认识,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协和医学院陈安天结合医学、伦理学及法学相关研究,分析了医学AI辅助诊疗引发的伦理问题及责任划分问题。中国科学院大学田凯今从现象学角度分析了新冠疫情防控中口罩扮演的角色,对西方社会存在的抗拒戴口罩现象给出了解释。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罗用能以贵州省水库移民实践为例,从自然辩证法理论视角对新时代中国易地搬迁移民工程进行了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刘媛媛探讨了创造的本性以及创造力的哲学基础,分析了创造力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大学王璞凡从自然语言的三个特征入手,对于目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成功与局限进行了解读。

会议期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何鸣鸿研究员和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分别到会,并发表讲话。何鸣鸿回顾了自己的学习与科研经历,表示自己最早从事的研究工作,就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其中需要考虑各个环节对作为整体的大系统的影响,而这样的工程实践本身就折射出一种哲学思考,即各个单元的最优并不代表整体的最优。他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示自然辩证法研究本来就有跨学科特征,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哲学中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也引起了其他科学领域学者的共鸣。他对工程哲学近年来的发展表示赞赏,鼓励大家继续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开拓和创新。刘孝廷对本次会议主题设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工程需要吸收医学的价值观,医学工程哲学值得大力开拓。他进一步指出,哲学具有时代性,历史上哲学首先依托科学,之后依托技术,现在到了工程的时代,而工程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工程哲学;中国作为工程大国,必然会产生与时代对应的哲学思想,中国工程哲学研究者不仅是中国工程哲学的一支劲旅,更是国际哲学的一支劲旅;今天的哲学正在从纯粹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工程哲学正是当代实践哲学的主要形态。他期待工程哲学领域涌现出更多年轻人,在这片沃土上有所作为。

闭幕式由谢咏梅教授主持,王大洲教授和李伯聪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王大洲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两大特色:一是进一步明确了自然辩证法中国化的核心内涵,表明工程哲学可以追溯到恩格斯对“两种自然”的区分,对“人工自然”的关注乃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的根本特色,而工程哲学是对自然辩证法传统的发扬光大。二是倡导工程哲学与医学哲学的结合,提出要发展医学工程哲学,并将其作为未来工程哲学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有着很强的时代感。他强调,这次会议研讨内容“顶天立地,承前启后”,体现了工程哲学研究的气象,工程哲学学者确实应该有更大的气魄,为哲学研究的深化贡献力量。李伯聪简要回顾了工程哲学在国内外的发展进程,强调工程哲学的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学术工程,研究成果首先要接受工程界的检验。他认为,多年来工程哲学取得长足进展,得益于哲学界与工程界的相互学习。他勉励大家,作为工程哲学研究者,一方面应当继续向工程界学习,另一方面也应努力在哲学领域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图2 李伯聪教授进行会议总结

这次研讨会不仅成功汇聚了来自哲学界、工程界、医学界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也聚集了老中青三代学人,真正实现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为今后工程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工程哲学与医学哲学的互动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田凯今、鲁彦君 供稿)

10.3724/SP.J.1224.2020.00523

猜你喜欢

医学工程中国科学院哲学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菱的哲学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
我院医学工程科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开展科研的探索与实践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会评审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