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策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体指导的应用
2020-12-30刘辉亚戴树根
刘辉亚,戴树根
(1.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 党办校办 湖南 湘潭 411201)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有目地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学生从“求学者”到“职业人”的角色成功转换,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的关键阶段无疑起到了因势利导、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和了解职业环境基础上的进行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不仅需要职业目标决策、实施路径选择及行动计划的全面设计,更需要利用实践中的信息反馈进行规划的评估与修正。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职业目标定位不准确、实施路径不清晰、具体步骤不明确、评估修正不及时、再评估环节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为了解决目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本文将在“设计项目目标、明确操作步骤、反思实践方法”等流程有突出效果的“迪士尼策略”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指导中,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前的演练,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指导方法的创新,也是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展个性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迪士尼策略”的概念
“迪士尼策略”是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沃特·迪士尼(Walt Disney)在工作过程中采用的一种创意设计流程化工具:每当迪士尼团队产生一种创意的时候,他就会扮演三个不同的角色,用于开发梦想以及让梦想转变成现实提供最大可能性。这三种角色分别是提出点子的梦想家,制定并执行计划的实干家,以及寻找与反思问题的批评家,这三个不同角色聚在一起,通过默契合作,开发创造出不仅富含创意,而且实际零缺点的梦想或结果。[1]而后,NLP教练技术的倡导者罗伯特·迪尔茨(RobertDilts),模仿并开发了这种策略作为教练工具,并称之为“迪士尼策略”。在具体实施中,策略中三个角色的运用存在严密的逻辑性,其要点在于应用了平行思维的原理,即这三个角色遵循逻辑顺序,彼此间各行其是,不会交叉,既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又能同时兼顾整体性。
1.规划愿景的梦想家(Dreamer)。梦想家就是指要发挥创造力,要不受限制地进行充分想象,提出点子。在这个环节中,最显著特点是“不要自我设限”。每当有“不可能”“太离谱”这些想法出现时,就必须要把它们扔得远远的,完全不考虑现实,天马行空,以消除任何限制性想法。梦想家的主要任务运用VAK技术,即视觉V(visual)、听觉A(auditory)、感觉K(kinesthetic),在实践前充分发挥创造力,大胆设计美好的愿景,憧憬潜意识中最渴望的目标,规划出最美好的愿景。梦想家最主要的关注点是“内容”,或者说计划或想法中的“什么”。
2.提出计划的实干家(Realist)。实干家就是要努力实现梦想家所设想的东西,让梦想不再遥不可及。在这个环节中,最显著特点是“要把做不到等念头抛开”,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实现梦想家所设想的,要不断地问自己怎样或者如何才能做到。实干家的主要任务运用身体感觉,在充分相信梦想家所描绘的未来是可以实现的基础上,思考当下面临的现实情况和自身拥有的资源,尽量满足SMART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和行动计划。实干家最主要的关注点是“事”,为实现梦想家的想法“如何”实施计划或行动。
3.诤友建言的批评家(Critic)。批评家主要功能是考虑实干家所提出的方案的现实可行性。在这个环节,最显著的特点是“中立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清醒观察整个事件,全面考虑梦想家和实干家有什么漏洞、所想的东西中有哪些是和现实情况最相符的、有哪些不相符或者有什么不可抗拒风险等,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提出批判性的建议。同时,批评家不仅要考虑现实可以提供什么条件来评估梦想家和实干家所提出的可行性,而且还要从主体的立场去思考实干家的诉求与想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正建议,或是创造实施条件的附加建议以完善行动举措,帮助方案或计划的成功落地。批评家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计划中的“为什么”上,为梦想家把脉问诊、实干家查漏补缺。
在以上三个环节结束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入那个环节,当愿景规划可行时,就选择返回实干家环节,根据批评家所提出的建议,对原有行动计划进行改善、调整;当愿景规划存在不足时,就选择返回梦想家环节,结合批评家的诊断评估,重新利用VAK技术观察自己的愿景,并对愿景进行修正完善。然后依次进入实干家和批评家环节,这样重复多次,直到有了满意的方案为止。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全面认识自我和充分了解职业环境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职业目标,合理设计职业发展路径,系统制定与之对应的学习任务、能力培养及工作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目标分阶段、重点有序按计划付诸行动。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职业目标决策、行动计划、评估与调整和再评估的循环过程,其中职业目标确立是核心,行动计划实施是保障,评估与调整和再评估是优化。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大多存在目标理念落后、师资力量失衡和教育体系单一等问题。[2]同时,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我认知不全面、职业环境了解不深入,导致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定位不准确、实施策略不合理及评估修正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定位不准确。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职业生涯路线、职业方向、专业选择等,明确目标是第一步,它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以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确立目标、确立志向。[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定位是在全面自我认知和深入探索职业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它由“自我认知、职业探索以及自我决策”三个要素组成。然而由于现行的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的影响,进入高校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了解甚少,导致对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认知缺乏,部分学生表现出“别人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别人想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等随大流的茫然状态。同时,由于目前高校在校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温室成长起来的花朵,“父母帮办”思想根深蒂固,主观能动性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对职业环境探索缺乏,部分学生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还没到时候”等等状态。调查数据也显示这一方面的不足,绝大部分(占83.22%)学生有职业目标规划,但不够清晰,其中35.48%的职业目标规划比较空洞,另外还有16.78%没有目标。这种“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的缺乏及主体规划意识不强必然会导致学生很难将职业目标确定的三个要素有效地关联起来,从而导致职业目标的定位规划只停留在一个大方向的选择上,而且这个选择是潜意识里面对某一职业或某一领域的情感倾向,并不会考虑与之相匹配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方案,更不会有意识地为此创造条件资源,最终决策的职业规划目标不科学、定位不准确。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策略不合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策略是指学生在科学确定职业目标后,为实现职业目标所选择的生涯发展路径和执行的行动计划,对职业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犹如一场战役、一场球赛为了获得胜利要确定作战方案一样,为了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就需要合理选择生涯发展路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以及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生涯发展路径选择时须考虑三个问题: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4]进行综合分析择优选择;制定行动计划时要有计划内容、完成时限和预期效果,并且具体可行,例如,在知识储备方面,打算采取什么方法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专业技能提升方面,计划通过哪些方式来掌握职业目标所需的专业技能;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挖掘自我潜能等。但是,由于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社会阅历短浅,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职业岗位见习实习以及真实岗位兼职体验机会,造成学生对职业目标领域的发展现状、岗位能力要求及用人单位聘人标准了解不多,许多学生抱有“走一步看一步”“计划没有变化快”的无关紧要的态度。当要选择职业发展路径时,常常游离自身个体之外,考虑较为随意、粗糙、不全面;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大多是粗线条、大而统、空泛而不具体,可衡量性内容太少,相关性不够,时限性不明确。这种生涯发展路径选择的不择优性和行动计划的不具操作性将会影响学生规划实施的主动性、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和任务落实的时限性,最终容易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流产。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反馈修正不及时。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修正与调整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更加有效的手段。[5]在美国学者萨柏(Donald E.Super)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探索期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探索期,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一次性完成,也不会一劳永逸、一成不变。[6]随着自身情况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社会、家庭环境、机遇等)的变迁,学生要根据在执行行动计划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全面分析目标和结果出现差距的具体原因是目标定位不准确或是行动方案不匹配或是方案执行不到位等,再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重新评估职业发展机会、或重新定位职业目标发展方向,或重新设计职业目标实现路径,最终实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馈修正。但从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和指导个体咨询情况反馈来看,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反馈修正及再评估环节上,大部分同学都不重视,甚至干脆放弃和越过个环节,不管目标是否正确与否、不管行动方案是否有效,选择要么“一条道走到黑,碰壁受阻既不回头也不反思”,要么“干脆放弃,不再续航”,很少有同学会自动启动反思键来完成反馈修正与再评估阶段的任务,造成反馈修正不及时,再评估环节缺失,从而无法对职业目标合理性的反馈修正和策略实施的优化完善。
三、“迪士尼策略”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体指导中的应用
对比研究发现,“迪士尼策略”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指导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它的三个不同角色的任务(规划愿景、提出计划、诤友建言)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核心内容(职业目标决策、行动计划、反馈修正与再评估)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梦想家帮助学生进行愿景规划——职业目标决策,实干家为实现愿景提出相对应的计划——行动计划,批评家用批判态度评估行动计划的可行性及反馈建议——反馈修正,再回到实干家或梦想家角色,并依次进行角色转换——再评估。因此将“迪士尼策略”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指导,通过职业指导师引导学生在三个角色的轮换运用,在定位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步骤及反馈修正和再评估方面有突出效果,它通过三个角色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目标科学定位,选择合理的生涯发展路径,制定操作性强且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而且还可以通过批评家在实践前进行反馈修正和调整,推进这一环节的前置,在一定程度避免因定位不准、策略不优所产生的目标偏离、行动受挫和执行不力等不良后果。
1.梦想家角色:客观自我认识确定职业目标。梦想家角色强调的是大胆想象,在脑海中尽情畅想美好的期许和梦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和对美好愿景的向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梦想与潜意识里的自我认知和兴趣取向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梦想常常基于人某一方面认知的条件或兴趣。职业指导师首先通过“生涯幻游”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梦想家角色具有的“立志高远,视野宽广,富有想象力”[7]特性尽情畅想自己的职业梦想,想象职业梦想实现的美妙瞬间和突破具体困难后的成功场景,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库;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对自我认知和职业了解在已形成的职业目标库中进行目标职业的决策和细化,最终确定符合自我特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目标。在这个环节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要去哪儿”,即职业目标。在全面思考职业目标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必须要澄清“我是谁”——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即对自我的认知;二是必须全面探索“职业环境”——对专业领域内相应职业岗位的认识和了解,包括了解行业发展环境,熟悉相应专业岗位的技术特点和从业人员的性格特质等[8],即对职业的认知。
2.实干家角色:分析关键要素制定行动计划。实干家是梦想家的执行者,它强调的是合理选择生涯发展路径,科学制定行动计划,为实现梦想家的职业目标提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全面思考生涯发展路径择优和行动计划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职业指导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干家具有的“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富有执行力”[7]特性,全面优化发展路径选择,深入思考具体行动举措,把梦想家的职业目标变成现实。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运用书式头脑风暴法、删除重复项、合并同类项等方式”[7]梳理学生所提出各种发展路径和行动方案,从而形成最优路径和最有效方案。在这个环节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怎么去”,即生涯发展路径选择和行动计划制定。在生涯发展路径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它是否符合自身条件、是否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及是否是最优路径等方面因素,确保其合理性和最优性;同时,制定的行动计划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它应包括不同时段具体行动内容(如学习哪些专业知识、掌握哪些职业技能、提高哪些职业素养)、具体措施(通过哪些途径、采取什么措施来完成具体行动内容)、时间进度(具体任务完成起止时间)、预期效果(具体、可衡量的阶段性成果)及如何坚持计划、计划遇到挫折怎么办等相应措施。
3.批评家角色:结合现实条件反思规划设计。批评家是对梦想家提出的职业梦想准确性、实干家所选择的生涯发展路径和执行的行动计划的可行性做全面评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评估与修正”环节前置,一定程度弥补了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在这一环节的不足,更是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环节在实践前进行演练,促进了职业规划目标定位更加准确、生涯发展路径更清晰、行动计划更加完善。职业指导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批评家具有的“角度多样,明察秋毫,富有建设性”[7]特性,从旁观者的角度对梦想家提出的职业目标、实干家提出的生涯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进行评估批判,并提出建议。在这个环节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规划中的不足“是什么”,即职业目标和行动计划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因此批评家要对职业目标(是否需要重新确定)、生涯发展路线(调整或完善)、阶段性目标(修正调整)、行动计划(变更完善)等评估内容,结合现实条件提出具体的调整方案和变更思路。
4.角色再轮换:完成规划设计再评估环节。当学生退出批评家位置后,完成第一次三个角色的轮换。此时职业指导师引导学生根据批评家所提出的建议选择进入哪个位置,如果是职业目标需要调整,则选择重新进入梦想家位置,利用梦想家的特性对职业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从而使得职业目标更清晰,定位更准确,然后再依次进入实干家和批评家位置;如果生涯发展路线或行动计划需要优化和完善,则选择重新进入实干家位置,结合批评家所提出建议重新审视生涯发展路线和行动计划,并进行相应优化和完善,确保生涯发展路线更合理、行动计划更有效,然后再进入批评家位置。这样角色轮换重复多次,直到学生对规划设计方案感到满意为止,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再评估”环节,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闭环。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迪士尼策略”个体指导步骤
职业指导师对来访者应用“迪士尼策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进行指导时,首先要对来访者普及“迪士尼策略”知识,让其深刻领会策略中的三个角色是应用平行思维的原理,即这三个角色遵循逻辑顺序,彼此间各行其是,互不交叉,但同时又是一个整体;然后引导来访者调整自我状态进入三个不同位置,扮演三个不同角色,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迪士尼策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指导应用实施步骤示意图
职业指导师对首次来访者应用“迪士尼策略”个体指导实施步骤如下,其中第1步、第2步、第3步分别在一个指导单元时间完成,第4步和第5步在同一个指导单元时间完成。
第1步:引导来访者进入梦想家位置。职业指导师引导来访者头跟视线稍微上扬,然后在脑中浮现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出点子的样子,完成梦想家角色、状态与来访者感受连接。然后职业导师使用“假如”这样的词汇来引导来访者,帮助进行角色转换,打开他们的思路,例如:“假如这一切都已经实现了,那将会是怎样的场景?”。通过对来访者呈现努力成功后的场景,可以激发来访者描述出他在成功场景下所看、听和感受到的细节和对美好愿望的憧憬,有助于合理定位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最后引导来访者抽离梦想家位置,时隔一周后,再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2步:引导来访者进入实干家位置。职业指导师引导学生头跟视线呈现水平,上半身微微向前倾,然后在脑海中浮现自己选择的生涯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完成实干家角色、状态与来访者感受连接。职业导师通过提问来访者:“现在你是一位实干家,为了实现你所确定的职业目标,请选择最优的生涯发展路径和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同时提醒来访者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必须考虑可行性、可操作性,并且要具体和细化。最后引导来访者抽离实干家位置,时隔一周后,再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3步:引导来访者进入批评家位置。职业指导师引导来访者头跟视线朝下,会跷脚或抱着胳膊,然后在脑海中浮现职业目标和行动方案存在的不足,完成批评家角色、状态与来访者感受连接。职业导师通过提问来访者:“批评家是一位忠实的朋友,帮助梦想家分析职业目标的准确性(是太高还是太低或是不适合等);帮助实干家分析生涯发展路径是否最优、行动计划可能存在的障碍或漏洞。”同时提醒来访者要指出梦想家的职业目标受哪些不可控因素影响或实干家在哪个环节可能会出错?并提出具体的修订完善方案来帮助梦想家和实干家。引导来访者抽离批评家位置,时隔一周后,再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4步:引导来访者抽离角色位置。职业导师引导来访者根据批评家所提出的建议选择进入哪一步,如果是职业目标问题则选择进入第1步,再依次进入第2步和第3步;如果是行动计划问题则选择进入第2步,然后再进入第3步,并重复多次,直到来访者满意为止。
第5步:引导来访者回归现实总结陈词。职业导师指导来访者对完整个体咨询指导进行全面总结,完成职业目标的确定和行动计划的制定,填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目标决策、行动计划、评估与调整和再评估栏目内容。一次完整的个体指导结束。
“迪士尼策略”是致力于解决如何做好事前规划,使得在采取行动前,像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家那样通观全局,制定出最有效的策略,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最终实现最美好的愿景。将其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指导,不仅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确立、生涯发展路径优化和行动方案完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而且前置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评估与修正、再评估环节,实现了实践前模拟演练,促进规划设计顺利实施;更是创新了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指导方法,对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