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绩效提升研究
——基于国有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2020-12-30颜欣
颜 欣
(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企产权改革就成为了混合所有制变化的核心环节之一,产业结构对于绩效的影响也成为了学界研究焦点所在。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绩效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尽管如此,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贯彻落实的程度不一,导致非公有制股数变化程度呈现出极强的个体差异性。除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能够提升东部和西部地区国企的绩效也是我国学者争论的核心问题。现阶段,学界普遍观点认为混合所有制切实提升国企的绩效水平,但是提升程度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整理,以期得到绩效提升的影响因素。以2018年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私营类企业的利润率大小为9.45%,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利润率大小为7.73%,而独资企业的利润率大小为4.96%。通过盈利情况可知,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其非公有制股数的比例,优化经济结构至关重要。
本文以2009-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混合所有制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进行变量的选择时,选取了地域差异性作为解释变量之一讨论了混合所有制变化对于东部与西部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对非公有制股数变化情况与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混合所有制的概念界定
朱磊等(2019)认为,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最初由抑制政策转为促进政策,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始蓬勃发展[1]。随后,他又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入手,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还存在广义上和狭义上的划分,广义混合所有制为一种规则系统,源自众多所有制不同的影响因素。而狭义上的混合所有制则特指公有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进行融合。严国莉(2019)认为,混合所有制在狭义上包含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公有制资本、非公有制资本以及其他资本[2]。但是在早期的研究之中,人们常常把混合经济与所有制混为一谈。在宏观层面上,更加强调混合经济的作用,从而构成了宏观上的混合经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加强调不同的资本构成组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
周海晨,陈俊豪(2019)认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为需要对我国的资产进行调整,对其结构进行优化[3]。现阶段主要的发展重点应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但是霍晓萍(2019)认为,现阶段的重点是有差别化地对国企进行改革,其主要的改革目标为国有独资、绩效较低的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提升非公有产权的地位,实现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的现状,并且能够引入外来投资和外来监察系统[4]。游咏(2017)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一阶段的重点应当放到股权结构改革方面,需要呈现出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5]。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路径
经济学和社会学界对近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所在。江腾龙(2019)认为,若要对混合所有制进行改革,需要结合我国国企的实际情况,对其他小型企业进行并购,对部分大型的企业进行改制[6]。随后在微观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要采用国有企业为主导、民营企业为中心、辅以外资和员工持股,通过四种所有制方式并存来优化混合所有制。此外,管理学家还通过比较实验法,对所有制改革过程之中多方进行博弈时,提出在非公有制和公有制博弈的过程之中,由于国有资本可能存在超级股东,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情况。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证研究
对混合所有制的实证研究多集中在国有股份减持的角度,杨义国(2019)对十年内上交所上市的公司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的最终绩效为导向,避免笼统性的、统一性的方式。
杨娜,黄凌云(2019)认为混合所有制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在改革后期其增长呈现出疲软的趋势,同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外资股的绩效提升要显著的大于民营股。
石涛(2019)对深交所的部分企业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公司整体绩效的影响大小,张伟,于良春(2019)通过博弈论来对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得公司的回报率显著的增加。
(五)研究评述
总之,国内学者在对混合所有制进行研究时,结合了我国的具体国情,将其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广义和狭义上的划分,通过不同所有制性质资本交叉持股来形成微观上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除此,未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还需要不断的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将混合所有制的重点融入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中。近年来,多个企业采用定量分析,并普遍认为随着混合所有制的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情况也有所改善。但是现阶段的研究多集中在国企的财务数据等方面,对国企绩效提升的动因进行了剖析,全面地对国企绩效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行评述。在股权结构和绩效研究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有学者认为其为正相关、有学者认为其关系为倒U型,说法不一。
二、假设的提出
(一)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综合绩效将会提升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相互融合是未来国企改革的重点所在,使国有企业能够以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混合所有制使得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下了政府的关系网络,参与到自由化的市场竞争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经营形式和股权结构较为单一,绩效较差。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极大地提升了资本的流动性,除此,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还能够解决国企的效率较低、腐败、机制不完善等各项问题,全面提升其绩效水平。因此本文作出假设一:
H1: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综合绩效将会提升
(二)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绩效提升呈现出地域差异性
东部地区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时间较早,依赖先天的资源与地理位置优势实现了经济发展。除此之外,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较高,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在资本投入部分,东部地区引来了更多的资本投入,同时,政府的政策也对东部地区有所倾斜,进一步促进了东部地区国企的发展。基于此点,提出了本文第二个假设:
H2:混和所有制背景下,绩效提升呈现出地域差异性
(三)随着混合所有制的变化,非公有股的参与程度即非公有股持股比例变化与国有企业综合绩效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从混合制的行为方式来看,非公有制的资本能够进入到国有企业,这就使得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有效地改善了国企的经营效率,焕发了国企的营销活力。除此,混合所有制带来的非公有资本也具有极大的市场经济属性,促进了国企的产业升级和绩效的提升。非公有资本通过影响资本的流入和技术的创新,使得国企内部的组织方式和监督方式得到极大的优化。基于此点,本文提出了如下假设三:
H3:随着混合所有制的变化,非公有股的参与程度即非公有股持股比例变化与国有企业综合绩效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四)竞争性行业中的绩效提升比垄断行业的混改效果要更加显著
由于各个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差异性,因此本文将不同的行业分为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由于垄断性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利润较大,且多为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在行政权力的改革之下变动较小,因此在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其绩效的变化不明显。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国家掌控的垄断性行业,这部分行业掌控着我国发展的经济命脉,有统一的决策与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垄断行业由于其垄断的特性,会导致市场的供需关系失衡,导致无论混改前后,其绩效不会大幅度变动。最后,垄断性行业会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来减少竞争,因此混改前后其绩效并不会有显著的变化。但本文认为经过混改之后,竞争性企业绩效提升较大,垄断性的企业绩效并无显著变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四:
H4:竞争性行业中的绩效提升比垄断行业的混改效果要更加显著。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
本文在进行变量选择时,主要有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在对企业的综合绩效进行考量时,选择企业的综合绩效作为本文重要的评价指标,记为PER(performance),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本文在选取解释变量时,选取了四个变量,分别为混合所有制政策导向,记为PO(Policy orientation),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记为RD(Regional differences)以及非公有制股数的变化,记为SC(Shareholding changes),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性,记为 TG(Trade gap)。
在控制变量选取时,选取了企业规模和现金持有作为控制变量。企业的规模越大,其绩效相对来说越大,企业规模记为SIZE(size);现金持有量对企业的财务情况有所影响,进而能够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绩效,现金持有量记为CH(Cash holdings)。本文各项变量情况如下表1-1所示:
表1-1 本文变量的选取
(二)模型的构建
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完成之后,笔者预测国企的绩效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将国有企业绩效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选取混合所有制政策导向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即在进行模型一的构建过程中将混改政策PO作为自变量,PO的系数如果为正,则说明本文的假设一成立,其系数越大,则说明混合所有制对国企绩效的提升也就越大。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将企业规模(SIZE)、现金持有量作为控制变量,进而构建模型一:
由于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笔者作出了混和所有制背景下,绩效提升呈现出地域差异性的假设。因此将国有企业绩效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选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即在进行模型二的构建过程中将地区之间的差异性(RD)作为自变量,RD的系数如果为正,则说明本文的假设二成立,其系数越大,则说明混合所有制对国企绩效的提升也就越大。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将企业规模(SIZE)、现金持有量作为控制变量,进而构建模型二:
国企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非公有制持股比例将大幅度上升,国企的腐败、经营不善等问题会得到显著改进,因此本文认为非公有股持股比例变化与国有企业综合绩效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将国有企业绩效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选取非公有制股数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即在进行模型三的构建过程中将非公有制股数(SC)作为自变量,SC的系数如果为正,则说明本文的假设三成立,其系数越大,则说明混合所有制对国企绩效的提升也就越大。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将企业规模(SIZE)、现金持有量(CH)作为控制变量,进而构建模型三:
由于行业之间差异性,竞争性行业在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的绩效提升要明显的优于垄断性行业。因此本文以绩效(PER)为因变量,对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绩效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且考察了TG项系数的正负与大小,因此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之中,企业规模、现金持有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模型四:
(三)实证分析
本文在进行数据选取时,选取的为2009-2018年我国部分A股上市的国有企业。未上市的国有企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国企之中占有极大的比率,但是由于未上市的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较难获取,因此本文仅仅选取了已上市公司。2014年,国务院发表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有92.4%的国有企业已经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超过20%的国有企业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因此本文选取了在深交所和上交所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本文对混合所有制界定的标准为只要国企存在非公有制资本,即认为该企业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由于所搜集到的数据离散程度较大,笔者首先去掉了金融类企业。除此,2014年之后上市的公司由于其数据量较小,企业的财务情况容易出现较大波动,排除了这部分数据。还有部分企业连年亏损,其数据不具有参考价值,去除了这部分企业。在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最终选取的样本总数为122个,总计732组数据。数据来源为国泰安财经数据库(CSMAR)。在完成数据收集工作之后,本文通过STATA15.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
1.描述性统计
在我国对所有制进行调整之后,作出了如上三大假设,为了对本文提出的假设加以验证,笔者在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首先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对本文的一个被解释变量、三个解释变量以及两个控制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1-2所示:
表1-2 描述性统计结果 N=122
如上表所示,在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统计国有企业近十年来的综合绩效,其极小值大小为-2.3382,为亏损状态,而最大值为273.3217,均值为8.3235,但是方差为14.3362,方差较大,这表明各个企业的整体绩效呈现出极大的个体差异性,总体上为盈利状态,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混合所有制切实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整体绩效,但是部分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所带来绩效的提升较大,部分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所带来绩效的提升较小。
在股权结构方面来看,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非公有制持股数量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最大为92%,最小为1.4%,均值为27.49%,方差为0.00632,这说明虽然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外来资本,但是部分企业仅仅是表面上进行改革,混合所有制元素很少,离散程度较大。
2.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描述性统计之后,笔者对其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表2-1所示:
表2-1 相关分析结果
如上表所示,国企绩效与政策导向的相关系数大小为0.4188,且通过了显著性为1%检验。国企绩效与地区差异性的系数为0.2092,且通过了显著性为5%检验。国企绩效与非公有制股数的系数为0.2928,且通过了显著性为5%检验。国企绩效与行业差异的系数为0.2136,且通过了显著性为1%检验。四个解释变量都与本文的假设一致。
3.回归分析
笔者在前述中已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已经对本文的假设进行了初步的确认。为了更为细致地对每一个假设以及各个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大小进行分析,因此笔者构建了三个模型来对三个解释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1)国企绩效与混合所有制政策导向
笔者构建了如下模型来验证假设一:
模型一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2-2所示:
表2-2 国企绩效与混合所有制政策导向回归结果
因此可以得知回归方程为:
如上表所示,模型一的P值均小于0.1,其中有两组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R2大小为0.6542,拟合优度较高。而混合所有制的政策导向系数大小为95.3749,和本文预期一致,说明了混合所有制的政策导向能够显著的提升国企的绩效。因此假设一成立。
(2)国企绩效与区域差异回归分析
笔者构建了如下模型来验证假设二:
模型二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2-3所示:
表2-3 国企绩效与地域差异性回归结果
因此可以得知回归方程为:
如上表所示,模型三的P值均小于0.1,具有统计学意义,R2大小为0.5336>0.5,拟合优度较高。而地域差异性系数大小为6.8749,和本文预期一致,说明了地域差异性能够提升国企的绩效。因此假设二成立。
(3)国企绩效与非公有股持股变化回归分析
笔者构建了如下模型来验证假设三:
模型三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2-4所示:
表2-4 国企绩效与非公有股持股比例变化回归结果
因此可以得知回归方程为:
如上表所示,模型二的P值均小于0.1,具有统计学意义,R2大小为0.6758>0.5拟合优度较高。而非公有股持股比例变化系数大小为59.5239,和本文预期一致,说明了非公有股持股比例变化提升国企的绩效。因此假设三成立。
(4)国企绩效与行业差异
笔者构建了如下模型来验证假设四:
模型四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2-5所示:
表2-5 国企绩效与行业政策回归结果
因此可以得知回归方程为:
如上表所示,模型四的P值均小于0.1,具有统计学意义,R2大小为0.6581,拟合优度较高。行业差异系数大小为2.5823,和本文预期一致,说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行业差异能够显著的提升国企的绩效。因此假设四成立。
4.稳健性检验
随后为了验证本文模型的可靠性,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通过的White稳健标准误差检验来检验本文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如下表2-6、2-7、2-8、2-9所示:
表2-6 国企绩效与混合所有制政策导向稳健性检验
表2-7 国企绩效与地域差异性稳健性检验
表2-8 国企绩效与非公有股持股比例变化稳健性检验
表2-9 国企绩效与行业差异稳健性检验
通过稳健性检验,其系数的变化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实证结果基本与前文的研究一致,上述模型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5.回归结果分析
混合所有制的“混合”特性促进了企业文化之间的交流,弥补了单一所有制企业存在的缺陷,此外还能够使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能够交融到一起。对于国企来说,国企能够通过混改吸引更多的投资,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率。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实现了产业聚集,其生产、交易成本降低,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绩效与非公有股持股比例关系方面,本文对其进行了回归分析。绩效与非公有股持股比例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关系。某些特定的人群对公司的掌控力度也就越大,所能够接收到的信息也就越多,从而会对中小股东、其他固定的利益进行侵占。但是管理层人员的实际能力也不尽相同,管理层可能作出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决策。但是通常情况,公司的整体绩效并不是简单的由管理层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因此管理者在这种制度下通常会产生“管理包袱”,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
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完成数据搜集之后,对本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随后对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初步验证了本文的四大假设,随后本文构建了四大模型分别对每一项假设进行了回归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国企绩效的提升能够受到政策导向、区域差异性、非公有制股数变化的数量以及行业差异的影响,在提升程度方面,政策导向对绩效提升的影响系数为95.3749,非公有制股数变化的数量对绩效提升的影响系数为59.5239,区域差异性对绩效提升的影响系数为6.8749,行业差异度绩效提升的影响系数为2.5823。总体来看四者都能够对国企绩效产生正效应,其中混合所有制的政策导向对国企绩效的提升影响最大。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选取了2009-2018在我国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部分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其选取数据的总样本个数为122个,总统计量为732,选取的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本文认为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混合所有制的政策导向、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并得出四项主要结论:
首先,混合所有制的政策导向能够对国企绩效产生正影响,在我国提出混合所有制政策之后,国企的绩效程度呈现出大幅度上涨,国家出台的政策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东部地区国企绩效的提升与西部地区国企绩效的提升呈现出整体差异性,且地区差异性和国企绩效呈现出正相关。东部地区的整体绩效优于西部地区。
再次,在我国完成混合所有制转型之后,非公有制股数明显上涨,本文认为非公有制股数指数上涨幅度越大,那么国企绩效的提升效果也就越明显。非公有制股数的上升激发了持股的绩效提升热情,这部分企业多进行了改革,提升了国企的竞争力与绩效。
最后,就行业差距来看,整体绩效提升更对于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垄断性行业其本质上为通过政策红利来赚取高额的利润,其整体绩效较之于竞争性行业变化较小。
2.建议
(1)继续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升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此外,国企的绩效和非公有股数也呈现出正效应,我国应当继续升华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改革推行的力度和范围。现阶段我国国企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不彻底,仍然存在政企不分、办事效率不高、盈利能力较差的特点,这一系列问题都显著阻碍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
还需要不断的降低各方资本进入到市场之中的门槛,为投资环境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使得国有资本、私有资本以及其他资本能够参与到市场中来,促进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2)协调东西部发展
通过本文实证可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综合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实际环境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方针,实行分区域的改革。在今后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过程之中,需要重点对中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政府通过政策的倾斜,从而招徕更多的民间资本来进入到中西部市场,从而不断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3)建立和健全竞争机制
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非公有制股数的增多能够带来竞争能力的提升,进而带来绩效的提升。如果存在竞争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则会导致竞争力的下降。
除此之外,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国企,要求竞争更加需要公开透明,从而避免由于政治原因的介入而导致市场运行的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