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路径
2020-12-30朱海营
朱海营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1)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体育消费》文件,全面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并设置体育产业目标,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值达到5万亿人民币。截止目前,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总值已达到3万亿,离5万亿目标仍小有差距。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体育产业除了电子竞技及线上体育产业之外,其他传统的体育产业均遭到了重创,这也为我国方兴未艾的体育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体育产业专业人才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国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存在严重的缺口,限制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是培育体育产业人才的基地,目前,高校在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发挥培育人才的先锋作用。为了满足社会对体育产业的需要,加强学科与体育产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制定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更好精准地培养体育产业人才。
1、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了拉动内需,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体育46号文件”,体育产业发展才真正进入快车道。尽管这几年,体育产业的规模发展较大,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并不完善,一些高校培养的体育产业相关人才得不到重视,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有时候,高校培养的体育产业人才与市场需求出现严重的脱节。据了解,为了满足我国如今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很缺乏体育产业相关人才,目前现在的体育产业相关从业者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知识结构仍然存在着短板,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认知较为短浅,既懂得体育产业发展规律,又精通经济产业专业知识的体育产业人才较少。同时,一些高校为了追求热点,不顾自身的办学规模和教学资源,盲目的开设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相关专业,不经市场充分调研,从而导致了高校在培养体育产业人才体系这方面不健全,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1.2、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校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明确,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由于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为了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所以高校必须对体育产业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从而才能在培养目标,培养目的和培养任务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但从目前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着,一些开设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高校来说,培养目标较为明确,但在具体实施的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市场需求不符,这种情况特别适应在高校的硕博学生培养方面,一些高校对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普通本科生招生较少,专业人才导向性较为滞后,这也形成了一些体育产业专业人才较多,新型的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短缺。
1.3、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短板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和教学主体,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交叉学科,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体育相关知识,也要懂得经济的相关知识,这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一些体育类院校会开设体育产业相关专业,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有一些体育类院校的体育教师是体育出身,对经济领域相关的知识结构存在短板,不能够有效地将体育与经济或体育与产业有机结合,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同时,一些体育类院校的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教师拥有经济方面的高学历,但对体育的相关知识较为乏,不懂得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不能够很好地将体育与经济产业知识结合,因此,也对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带来障碍。
1.4、体育产业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满足社会对体育产业相关人才的需要,一些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统筹体育产业方面的教学资源,对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加强了相关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可是由于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在我国一些高校体育学科中起步较晚,体育产业人才管理制度较为不成熟,无法直接照搬和套用,只能借鉴国外的体育产业人才管理制度,并根据国内的实际市场需求,探索体育产业人才管理制度体系。另外,一些国内高校为了赶上这次体育学科建设班车,着急弯道超车,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资源,完善体育产业人才管理制度和体系,培养目标不明确,考核评价标准不一,严重影响高校体育产生人才的培养质量。
1.5、体育产业人才实践平台较少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规模每年不断扩大,但是一些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实践平台较少,学生在实习时,很难真正接触到一些已经具有规模的体育企业。由于体育政策的倾向性使然,我国市场上对体育产业的投资较多,但是一些相关体育公司或企业都是在探索发展阶段,内在的管理体系和对外的服务模式仍然处于不稳定中,因此,这些体育公司或企业很希望招到可用的体育产业人才,很少会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这也使一些高校的学生无法与体育产业的相关人员有着面对面学习和交流和机会。一些高校为了完成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在表面上要求学生参与体育企业或公司的实习,但大部分的实习过程都是流于形式,没有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主要原因是实践平台不多。
2、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路径
2.1、依据市场需要,建立完备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需要,高校应依据市场需要,对市场所需的体育产业人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从而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的教学资源,逐步建立完备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关于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高校应统筹资源,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元素,以国家大力发展的体育产业为需要,开设一些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体育旅游、体育经济和体育管理方面的交叉学科专业,使学生对整个体育产业有着清晰的认识,了解当前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趋势,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高校的教学资源,不断弥补自身的知识短板,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2、坚持市场导向,转变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在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并结合高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对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的分析,从而调整培养目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更贴近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方面,更好地满足社会市场对体育产业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在毕业后,就能快速地投入体育产业市场浪潮中,发挥自身的能力,以在高校中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推动整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对体育产业市场进行导向分析时,高校应依据欧美国家高校体育产业专业设置的成功经验,对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开设体育产业相关专业进行专业设置对比分析,并结合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文件,对未来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力度进行评估预测,从而更好地调整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确定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的,通过对体育产业要关专业的增设满足市场的需求。
2.3、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是体育产业人才的培育基地,在整个教学和培养过程中,体育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也是提升体育产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实际需要。为了提升体育产业专业教学质量,一些高校应结合国家的政策,借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春风,大力引进体育产业人才,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教学资源,通过政策和制度为高水平的体育产业相关教师、专家和学者提供优质的物质奖励和提升空间,根据体育产业专业开设的实际需要,补充体育产业学科的教师知识短板,完善师资力量,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同时,一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邀请体育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体育产业成功的经验,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提出合理的意见,有高校的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目标。
2.4、细化标准,完善体育产业人才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完善体育产业人才教学管理制度,使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细化标准,根据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体育产业人才的计划。体育产业人才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高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市场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不仅培养学生专业体育产业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进一步全面促进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使整个体育产业人才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另外,针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健全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细化培养标准,建立较为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5、统筹资源,增加体育产业人才实践机会
高校应统筹自身的相关体育产业教学资源。在体育产业教学内容中,设置一些体育产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使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加强对体育产业知识的理解,不仅对体育产业有宏观的认识,也能促进学生对体育产业有着微观的亲身体验。为了更好地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实践机会,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校外的较大规模的体育公司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鼓励社会建立与体育产业相关的社团,激发学生体育产业创业的热情,高校为学生提供与校外体育企业或投资公司交流的机会。另外,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体育公司或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实习,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了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