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2020-12-30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张艳凤

家长 2020年23期
关键词:流行乐音乐课情感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张艳凤

音乐,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缺少的美好享受,它可以带给人们心灵的愉悦。流行音乐是当今青少年追捧的音乐,流行乐融合了当今青年人对艺术的一种崭新独特的诠释:青春、向上、充满真情、活力。音乐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现美、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过程。那么音乐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呢?下面,本文将对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初中音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音乐课程重视性不够,很多教师都认为音乐课应该为“语数外”必考课程做出让步,这种观念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于家长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中,音乐课长久不被重视,导致学校音乐教育也没法好好开展,甚至有些学生利用音乐课做别的课作业,注意力和精力全部放在文化课上,从而影响了音乐课的课程学习,导致音乐审美教育更加没法实施。

(二)学校音乐教学硬件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

对于多数中学来说,音乐教学一直作为辅助性的学科,也没有学校会投大量精力、人力、财力在音乐教学准备上,甚至多数学校连一件教学设备完善的音乐教室都没有。在音乐教师聘用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也不高,教师也只能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按部就班地教学,这些都会限制学生的音乐课学习兴致,导致他们对音乐审美教育学习不足,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学生对流行乐的偏爱

现在很多初中生都偏好于流行乐,在这个信息时代,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多流行音乐逐渐注重起来作为商品的流量,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乐律和美感,甚至有些流行乐内容低俗,只为博人眼球。而青少年的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带偏,但学生却依旧对流行乐追捧,摒弃了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单一的音乐形式让他们也没法全面认识到音乐世界的美好,对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懂得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意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下,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对音乐审美教育的兴趣度。比如2001年韩红亲自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天亮了》感动了很多人,事实上,这首歌曲背后隐藏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在一场因为超载而导致风景区缆车失控的事故中,身陷险境的夫妇将自己年仅2岁的儿子用血淋淋的双手托举起来,只希望留给孩子一线生的希望。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歌曲背后的故事也展现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当时父母的那份爱,尽最后一点力量给予尚且稚幼的孩子一丝光明的未来,想必他们更能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体会到人间大爱,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音乐的理解和升华也不一样,也会使音乐给人以情感的震撼,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想象空间、激发创造潜能

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无法用成绩进行考查,音乐的美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创作、演唱、律动、欣赏、审美等行为,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达到超乎世间的生活体验,可以洗涤心灵,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潜能。例如,在民族乐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中,唢呐旋律热情、清新、悠扬、明快,音乐模拟了斑鸠、燕子、鹧鸪、麻雀、黄雀、布谷鸟、画眉等多种鸟叫声,以此展现了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在听到作品名字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出一片大森林,然后听到音乐的时候便会置身其中,听到不同的鸟儿或远或近的歌唱,感受到“百鸟朝凤”的热闹场面。在音乐的赏析中,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大脑快速运转,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造潜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更好的审美教育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流行乐音乐课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引“流”激“趣”,让中学音乐课堂活跃起来
流行音乐渗入职业院校音乐课堂的对策探究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