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性,发展个性”的办园思想实践研究
2020-12-30杨俊梅
□杨俊梅
一、办园思想的内涵诠释
童年是人生最自然的时期,是天性保存得最完全的时期,比如好奇心、好动、好模仿等。天性是幼儿精神成长、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笔者认为,顺应天性就是要让幼儿融入自然环境,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就是要遵循幼儿的自然属性和发展规律,营造自由的人文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满足生活需要、游戏需要、审美需要、探究需要、交往需要等;就是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自主游戏的价值,协同幼儿成长轨迹,实现“成为他自己”的真正意义的发展。
个性一般是指个体在先天与后天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3—6 岁是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不同的幼儿个性迥异,这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教育需求。幼儿的个性决定着他的兴趣,决定着他学习的方式,决定着他的成长速度。当我们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后,就能因材施教,就能理解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就能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发挥他们各自不同的特长,这样的教育才具有真正意义,孩子们的童年也才真正属于自己。
二、办园思想的实施路径
(一)顺应“人本”的园所管理
每一所学校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学校管理主要是关于人的管理,因此,应该以人为本,最大化地发挥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在“人本”中实现“幼儿为本”,科学全面地促进园所发展。顺应“人本”就是营造开放的管理氛围和民主的管理方式,注重沟通协调,在开放中增强职业认同,建立和谐的园所。学校管理涉及学校组织机构和学校的管理制度两个方面:
1.扁平化的机构管理模式
以保教团队为基本。幼儿园的管理最重要的是保教工作,而保教工作的实施者为一线工作团队。幼儿园一线团队由年级组、教研组(或课题组)形成横向共同体,采用双箭头方式,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机制。自下而上机制主要是事务性工作,自主权在年级组,如年级特色活动方案的制定、年级组基本的教育教学和环境创设等,实现一个年级一种风格,工作开展更加接地气。自上而下机制主要是教研、科研工作的开展。教研组根据幼儿园教研和科研的实际情况拟定计划,年级组成为其中的团队小组,整个过程实现了重点突出的引领方式。
后勤团队协同助建。后勤团队各司其职,工作的落脚点均是为了幼儿服务,为一线保教工作服务,在相互支持中形成协同助建的积极氛围。
精神文化依托群团组织。工会和团委是实现幼儿园民主管理的重要组织,成为架起教职工与管理者有效沟通的桥梁。幼儿园的人本文化氛围和精神文化建设都依托于工会和团委,将内涵目标融于趣味性主题活动。
2.民主与集中的学校管理制度
教代会——从民主到集中。制度是为了工作效率服务的,教职工的执行力是制度落实的关键因素。由大家集思广益形成的制度和流程,努力将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结合起来,会更加合理和被认可,制度不再是管理的手段,而是大家共同提升工作效率的支架。
人尽其才——从集中到民主。幼儿园的管理追求开放公开,以求实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乐在其中”的目标,让工作成就教师,教师成就园所的特色发展。
(二)满足天性需求和个性展现的校园环境
“顺应天性,发展个性”思想下的园所环境:自然而有舒适感——色彩以接近自然的绿色为主,所用材料多为废旧的木、绳、布、瓶等生活物品,环境布置则突出返璞归真的温馨舒适。在游戏的宽松氛围中人景互动,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好动性以及好模仿的天性需求。
1.公共区域突出文化与发展需要
公共区域大环境围绕园所文化特点、幼儿发展需要、教育教学主题要求,创设互动性主题墙饰:如“宝贝画廊”——按照年级为单位,以主题美术作品呈现幼儿各具特色的作品。“主题秀”——结合园内、亲子间开展的特色活动,用照片加文字的方式展示在相框中,凸显主题活动的价值,感动每一个值得记忆的瞬间,情感体验及综合认知融入其中。“成长梯”——采用便利贴记录方式,随机、适时地将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和值得肯定的言行举止公布出来。“我为幼儿园添点绿”——因为幼儿园绿化面积有限,采取绿化空中走的思路,将幼儿园可利用的柱面、墙面安装上木质隔栏,由每位幼儿带来一盆绿植,做好标签,通过亲子活动共同完成对绿植的养护。
2.班级环境突出有序和互动
有序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应该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创造有序的环境。针对各年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提出不同的班级环境管理要求。在小班中,让幼儿学会自主取放生活物品,将游戏材料物归原处,遵守区域活动规则,初步掌握值日服务;在中班中,让幼儿学会整齐收纳生活物品,将整理行为融入课程,使行动轨迹形成规则,增加值日服务任务;在大班中,让幼儿学会收纳物品,将各类物品分类标示。
“玩性”正是幼儿天性的最直接表现。在班级中,“玩性”体现在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创设区域活动环境,体现出层次丰富、一物多玩、低结构与高结构相结合、具有指导作用等特点。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能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围绕着班级幼儿发展需要,在环境布置上统一风格,以某种材料为主,或以某种风格为基调,打造出各个班级的特色。
(三)“顺应天性,发展个性”的课程
我们围绕“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幼儿个性核心内涵,结合“乐观、自主、好学、协作”的幼儿发展目标,构建了以主题教学为依托、区域游戏为补充、多元活动为拓展的课程体系。
一是贴近需要的主题课程。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的课程以主题形式开展,让幼儿去探究、去游戏、去模仿、去表现,在不断优化中形成了“自然课程”“生活课程”“运动课程”“地域课程”“兴趣课程”五大板块园本课程,体现了课程的多元性。
二是焕发生命的幼儿活动。我们围绕着自然生活、本能游戏、自主学习,培养幼儿乐观的性格、自主的意识、好学的态度、协作的精神。以不同主题、不同形式、不同环境、不同互动人群的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充分参与、感知、操作、体验,获得主动发展。
三是自由自主的区域游戏。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满足了幼儿自主游戏的需要,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最有力的补充和延伸。它关注孩子们各自活动的过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园区角创设的主题源于班级特色活动、主题教学以及幼儿兴趣点,如角色区的“我爱我家乡”和“奇妙商店”,科学区的“清清水世界”和“彩窗积木”。
(四)践行办园思想,彰显个人特色的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必须顺应幼儿天性,我们在成就幼儿个性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特色发展。
在“顺应天性,发展个性”的办园思想指引下,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建设从专业提升、分层发展、团队促进三个方面入手。专业提升紧抓师德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的同步提高。分层发展构建了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梯队的名教师、第二梯队的骨干教师、第三梯队的老教师和新手教师,他们在年龄结构上互补、专业上帮带。团队促进则立足园本教研、师徒结对、团队活动、课题研究四个路径发挥作用。通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能够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办园思想的内涵,并用与之相符的理念和方法去践行这一思想。
(五)回归“顺应天性,发展个性”的家园共育
我们实施家园共育,在共育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在理念上予以认同。家园共育工作主要围绕“尊重”“引领”“合作”三个关键词开展。
尊重是建立积极互动关系的基础条件,因此,家园共育首先就应该相互尊重。幼儿园各项工作对家长开放,实现公开,这是对家长知情权的尊重;幼儿在园情况通过多种方式主动搭建交流平台,这是对家长话语权的尊重;“家委会”“伙委会”参与幼儿园管理,这是对家长参与权的尊重。
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幼儿观:家长必须了解幼儿的天性,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家长园地”“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家长进课堂”等都是宣传、引领的窗口,大到观念上的认同,小到宝贝童言稚语和小趣事的记录,都能够给家长注入“新鲜血液”和“正能量”。
当家园共育在理念上形成认同,方法上有了指引,最后就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实践。家园合作的两条路径分别是“协同伙伴”和“亲子陪伴”。“协同伙伴”就是家庭与幼儿园以伙伴的方式协同工作,将家庭教育联动到幼儿教育中,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形成优势互补。“家长会”“课题研究”“课程延伸”“爸爸进课堂”“爸爸志愿团”“家委会活动”“伙委会活动”等活动的开展,联动了家园双方,二者朝着共同的育儿目标而分工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亲子陪伴”营造了温馨的亲子互动氛围,不仅愉悦了幼儿,还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在相互陪伴中推进情感的正增长,提高育儿能力。
在办园的锦绣蓝图里,有活泼可爱、充满个性的幼儿;有热情向上、积极进取的教工团队;有携手并进、温暖智慧的家长同盟军。通过“顺应天性,发展个性”这一办园思想的实践研究,园所文化得到进一步提炼,幸福美好的幼有所育发展愿景也正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