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创新路径探析
2020-12-30张婷芳南京市南湾营小学江苏南京210049
◎张婷芳 (南京市南湾营小学,江苏 南京 210049)
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新的课程改革飞速发展,教育的概念也在逐渐改变,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较艰巨的一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在发生着变化,其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都亟待创新以适应当前教育目标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和分析能力.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要求
1.以兴趣为中心,以创新为基础
新课标强调提升小学数学的创新力,将创新作为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兴趣在创新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小学数学创新和实践内容的扩展,教师不仅要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感知创新成果鼓舞创新精神,支持学生自发创新,形成更完善的创新能力体系.
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到许多基础知识固然很好,但是掌握学习方法、基本技能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对学生主体的认知影响很大.教师对于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观意识,能自主补充完善思维和学习方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基于不同个体的个性化教育
学生个人问题在现代教学中最为突出,教师应避免过度的批评和惩罚,适当给予有效的鼓励,指出学生的突出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目标明晰,避免规模化.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许多学校都认识到了加速改革小学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并朝着更科学和更先进的方向发展.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小学数学教育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基础数学教学方法仍然无法消除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课程还是多以“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方法不够先进,也不够科学.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没有针对个体化的差异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差别教育流于表面,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基础数学的相关教学内容仍然过于理论化,教学中的例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关联性,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学活动缺乏灵活性
有些教师在教授课程之前,经常进行教学方式备课,并且准备得很充分.这些准备工作使得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教授知识,跟踪教学过程,然而这种静态课程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导致教师只侧重于课程学习,缺乏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活动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积极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态度.例如,提出问题:体育课列队,你前面有8 名同学,后面有7 名同学,你们这一列共有多少名同学? 有些学生画图帮助计算,有些学生通过列式计算.部分教师往往只教授了教案上面提供的解答方法,对于学生其他的思考方式却不予理会,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思维.
2.缺乏有效的团队合作学习氛围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是模仿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取决于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技能的重要手段的探索性实践教学发展.学生通过团体合作的方式学习数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集体学习的重要性,只是流于形式,这样学生既感受不到团队合作学习的乐趣,又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师详细讲解了图表的制作过程,并添加了一个链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图表.但是,学生还没完成下课铃就响了,教师宣布课程结束.这说明教师预留的时间不足以完成图表.在这样一个团队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过程只是名义上和形式上的,不可能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程教学方式缺乏系统性
问题教学法是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提问是测试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和巩固的良好途径.然而,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理解也不研究学生真正的思考过程,而是通过简单的问题简化问答过程.部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会与学生互动“对吗”“同意吗”“听懂了吗”,这种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有些教师问的问题过于琐碎,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教师没有具体的方向或没有经过系统化整理而提出问题,依照教案照本宣科,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没有什么帮助.
4.教学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
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教学时间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划分.适当安排新的知识点学习时间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练习时间,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然而,一些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在课程中引入新的知识点,而忽视了练习巩固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损失.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讲解一些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并占用了课余时间,这种不适当的时间分配也会导致教学时间的损失.例如,在讲解对称图形时,教师准备课程文件,允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折叠图形.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课程文件和绘制图表需要很长时间,导致学生练习的时间缩短,不利于学生掌握和吸收知识.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路径
1.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确立高标准,必须对学生知识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具体的要求或指导.只有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合理制定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以满足新课标的发展要求.教育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以教育制度为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进行调整和具体化.例如,在教授“认识时间”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评估,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已经对生活中的时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某些细节有点模糊.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目标必须重新定位,要使学生能够定位时钟并识别时间,从而充分发挥主观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2.深化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兴趣爱好上对其进行引导是最科学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兴趣上去刺激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对其进行培养,尤其要加强内化阶段的兴趣培养,鼓励使用旧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的内化水平,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增强他们的兴趣并吸引他们.讲解环节也是关键之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创造性这一特点学习新知识,从多角度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比例”一节中,教师把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讲给学生之后,还要在课堂上尽量以多种不同的比例模式,从数量的相关关系入手,通过说明比例的性质、比例关系以及视觉认识感知方面强化学生的理解思维,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感知学习的乐趣,形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的习惯.例如,在“圆的周长”这节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分别用周长计算公式和周长展开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更加多样化.探索并研究是保证学习者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的前提.数学课堂上常见的探究活动主要是自律性的思考、实践操作、合作探讨及生活中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要多加重视和运用.
4.尊重个体化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教学人性化理念强调“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总会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即使通过自我探索、合作探究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了.由于学生的想法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例如,在“扇形统计图”这一节,教师会对折线图、柱形图、饼形图适用情境的不同进行综合讲解,以区分它们.但有的学生在展示不同统计数据情况下的图表选用时执意坚持自己的理解,也有的学生认为展示某些统计数据的时候只能选用某种图表,这些理解问题就要通过教师有针对性且多样的引导来解决.
5.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只是教授理论,那么学生的理解就会停留在表面.在实践中,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深入发展知识模型,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数学问题.通过对学习工具的控制,新的交互式教学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型测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在实践教学中,一些学生用三角形拼成四边形,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不同之处在于,有的学生选择两个直角三角形来拼成矩形,而有些学生则用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为具体,更容易理解计算公式.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多层次的引导.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要以此为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减少教师过度介入学生思考行为情况的出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个性化教育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的概念和方法已经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小学阶段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阶段.作为这一重要阶段的教育者,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关注新时代的发展,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