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探讨
2020-12-30南昌市洪都中学江西南昌330024
◎许 娣 (南昌市洪都中学,江西 南昌 330024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说,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模式已经无法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水平,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有效地完成作业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这种情况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很容易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导致教师布置的作业失去了其所应该起的作用.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这种新型的作业布置模式,能够充分顾及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布置,有利于帮助所有层次的学生提升学习水平.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今,因材施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教师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为依据,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环节,这种分层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教师实现针对性的教学,使每名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让每名学生都能学会知识、学懂知识,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去,无论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还是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教师一般不会考虑学生的个人基础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问题,往往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数学作业.这种不分层次的布置作业的方法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使其无法深入学习并提升自己;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继而对数学学习望而却步.由于数学是众多学科中较为枯燥的科目,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分心,产生厌倦之感.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数学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创新教学模式,分析并充分了解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改进,它能够满足现阶段数学教学的需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着很大的帮助.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写作业的压力,并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此同时,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很大帮助.因此,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对应作业分层设计建立相应的分层机制
由于当今的教育和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上初中前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每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人综合素质水平都有待初中教师的发现与考量.为了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有效地布置数学作业.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前提是:在作业分层设计之前,教师能够对每名学生的特点、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以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依据进行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从而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和有效学习,使他们能够在适当的学习难度范围内进行学习,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程度之后,可按照不同的学习程度,将学习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习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习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做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容易分辨出学生所处的学习水平,从而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分层次设计的作业能够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多样的数学问题中形成创新意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来说,分层次的作业设计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分层次的作业设计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并能够达到教师的要求,能激发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主动性的目的,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其更热爱数学,实现循序渐进的进步.
(二)利用作业分层设计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生是易受外界影响的群体,因此,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取得数学学习的进步.例如,教师在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可以调动三个层次的同学相互帮助,互相学习与交流,如那些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作业中的难点和疑点可以交由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帮助解答,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可以交由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解决.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能够帮助讲解问题的学生夯实基础,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课堂作业分层训练,统一讲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通过习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作业是学生对于课堂的回顾与复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而一些教师为了减少自身的教学压力和工作时间,直接用教科书后的习题来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还有一些教师会选择没有经过二次加工的数学练习册作为课堂作业.这种模式下,教师完全没有考虑不同的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后习题是针对所有学生设计的,是对整体学生数学水平的综合检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基础,题目之间没有明显的跨度,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无法起到拓展思维、提高数学能力的作用.虽然课堂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诉求,因此,教师要通过分层训练的方式来进一步优化和设计课堂作业.在初中阶段,数学的分层作业设计包括课堂作业分层设计和课外作业分层设计.在分层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来进行设计.在进行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时,教师应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为依据,选取有针对性的内容来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例如,教师在开展“整数的加减”内容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布置两道相关的练习题,选取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到黑板上解题,在学生完成解题之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程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
另外,在进行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差异,在对学生的数学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后,设计具有难度差异的习题.以“一次函数”这一章为例,虽然教材上已经用星号区分了习题的难易程度,但其涉及的数学知识仍比较基础.如果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应的笔记,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完成所有题目并没有难度,课后习题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起到提高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对练习题进行优化和分层,通过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潜力.学生不用一次性做完所有的习题,而是要通过精简的练习题来达到巩固和完善的目的,充分锻炼数学思维,同时积累解题经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能力对其进行分层训练.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较为简单的题目并进行适当的优化,通过对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内容的改变来使学生拥有更加灵活的解题思维,让其不仅仅局限于死板的做题状态,而是在提高基础的同时学会知识的拓展与迁移,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对于有一定数学基础、能解决一定问题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在拓宽视野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逐渐有能力解决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训练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为他们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课堂作业,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合理的作业分层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初中数学作业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响应,符合现阶段所倡导的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运用作业分层设计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夯实基础,逐步提升数学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