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0-12-30张月梅武威第十一中学甘肃武威733007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

◎张月梅 (武威第十一中学,甘肃 武威 733007)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不断实施,当今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即便如此,在授课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因素.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的有效提问显得十分重要,它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课堂的有效提问效果并不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价值.基于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有效提问的力度,同时对有效提问现存的问题展开分析,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

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仍然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些教师在提问之前并没经过仔细备课和研究,因此提出的问题比较随意.还有一些教师将问题难度设置得过高,因此提问效率不高,学生回答的热情也不高,参与度较低.另外一些教师未能注重对于学生作答的点评,忽略了学生寻找解题思路的过程,急于求成,在学生还未思考出问题的答案时就公布答案.这些问题都间接或直接地导致了数学课堂提问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现将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总结如下.

(一)提出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随意性明显,往往都是想到什么问什么,并未在备课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意义,也未能在教学计划中有针对性地预先设置课堂问题.一些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缺少逻辑性和针对性,这种随意的提问不仅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打乱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更为吃力.有些教师热衷于提出高难度问题,却并未在提问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或指导,这让一些原本能够跟上课堂节奏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大部分学生对于高难度问题毫无头绪,渐渐地,他们会对自身的数学水平产生怀疑,学习热情也会逐渐降低,这样数学课堂将会逐渐变成低效课堂.除此之外,学校的数学教学小组也未就课堂提问做出系统性的教学规划.一些数学教师倾向于利用数学问题实现课前导入,但在问题的构思和提出方式方面未能深思熟虑,与其他数学教师也未就有效提问方法展开积极交流.整体来看,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比较随意,不能实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不能为学生在后续的知识探索中带来启发,又不能对学生的知识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二)提问过于频繁

为了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针并进一步推动小学新课程改革,大部分教师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因为如此,导致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产生了误解,认为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越多,就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为学生课堂活动是否丰富的衡量标准是提出的问题够不够多.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过多且频繁的提问很难使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这些教师错误地认为问题的数量比质量更重要,因此他们一遍又一遍对学生进行提问,却没有关注问题是否有价值.这种过于频繁的一问一答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更会使学生在思考时无从下手.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学研究者不再提倡广大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是更加看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这使得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提问.其他教师纷纷效仿,认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应当以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为主,在此模式下双方就会得到有效互动.有的教师在一节数学课上提问超过20 次,却未能抓住教学的重点,有的问题过于琐碎,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对于学生来说不具有挑战性,有的问题又过于死板,不够开放,不具备数学探究意义.在这种教师频繁提问的数学课堂上,教学重点难以突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会大大下降,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开发.即使课堂氛围处于活跃状态,但从根本上看,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其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思考空间受到限制,导致课堂仍然被教师单方面掌控.

(三)提问的对象过于单一

为了保障教学的有效进行,很多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往往会首先选择积极举手的学生来回答,这种现象产生的后果就是那些渴望表达自己观点的学困生被忽视而被动地学习.另外,当学优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通常会停止思考,认为学优生所说的答案就是正确的;也有些学生在看到学优生举手回答问题时会放弃举手发言,不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长此以往,便削弱了这些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四)未能重视学生的提问反馈

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前备课环节中精心准备了提问的内容,但未在提问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一旦学生回答的内容超出教师给出答案的范围,教师就会立刻叫停,把机会交给其他学生,而被打断思路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消极影响.部分学生在作答时,教师会对该学生进行一系列提问,学生在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很可能无法冷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处于被动接受提问的状态,最后教师会自己回答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受到消极影响,对于教师的依赖也会有所增强.综合来看,部分数学教师仍然未能充分重视学生对于问题的反馈.

二、导致课堂提问有效性差的具体原因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课堂提问有效性不高.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较差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将主要原因概括如下.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由于数学教学任务繁重,许多教师准备问题的时间非常有限,部分教师会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渠道收集问题,不会亲自进行问题设计.而网络上的问题可能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差异,与教学侧重点不同,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会错误地感知学习重点,导致事倍功半,成绩难以提升.有些教师则过分注重考试,忽视学生的发展,其在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多以测试类题目为主,答案单一,不具备探索性和开放性,结构不合理,缺少关联性以及层次性.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加,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也会逐渐增大,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了变化,主动提问以及主动思考的热情也在逐渐减弱.科学研究表明,九年级学生对于提问的回答热情要明显低于七年级学生.除此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趣味性及挑战性,也会影响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也有部分学生害怕由于回答错误而受到教师的责备和其他同学的嘲笑,这对有效提问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提问:“2-1 的结果大家可以很快说出,那1-2又等于多少呢?”由此引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教学,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或身边发生的趣事.例如,向学生抛出问题:“翻牌游戏中是否存在规律? 能够给我们什么启发?”从而引出有理数乘除法的内容.通过这种真实的感受,学生能受到启发,提高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问答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并提高其参与回答环节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拥有具有思维挑战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具有挑战性以及启发性的提问

在备课时,教师应当自主设计课堂提问,把握好问题难度.如果题目难度过高,不在学生了解的知识范围之内,那么学生将会感到焦虑、无措,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或智力水平产生怀疑,降低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其学习热情也会减退.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效的.如果题目比较简单,学生感受不到挑战,不用经过深入思考就能得出答案,学生参与的兴趣就会有所降低,长此以往,学生对问题将不会进行仔细推敲.由此来看,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前要仔细研读教材,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设计难度适中的、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2.考虑各层次的学生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要考虑各层次的学生,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设计,营造一种挑战与鼓励并存的课堂氛围,让全体学生的思维活跃度都能得到提高,防止学优生活跃、学困生课堂参与度低的现象发生.教师需要通过合理设问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位置上积极思考,从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3.把握问答时间和提问时机

提问时机在课堂提问中起着关键作用,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将会使提问效果倍增.教师需要合理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从而选取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举例来说,在旧知识影响下学生无法进行知识迁移并感到疑惑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为学生提供思路;当学生对于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兴趣而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当教师讲解的内容与教材存在差异时,当教师所讲内容为重要知识点时,当教师所讲内容为具备探究性规律的内容时,教师都可以进行课堂提问.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还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对于简单的问题,预留时间较短;对于复杂的问题,则需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针对复杂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这样的锻炼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设置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

教师应当摆脱形式化提问的禁锢,多设置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而不是只设置具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初中生的思考深度应该更高,教师可以将某一知识点进行迁移或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性问题可以对学生思考方向的改变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平面几何知识讲解时可以提出动态探索型和结论探索型问题,激发学生对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5.有针对性地展开提问

相比于问题的数量,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问题的质量.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足够的针对性.教师应以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为目的,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有指向性,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符合教学侧重点.举例来说,在为学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就某一性质的应用进行提问,列举题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结 语

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问答氛围,注重问题的质量,在恰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要掌握好问答时间,从而整体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