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体育活动转化学生

2020-12-30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北校冀素龙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点球体育课群体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北校 冀素龙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令老师头疼的学生,他们消极、调皮、偷懒,不爱学习,但他们的身体、智力并无明显缺陷。不论是思想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还是文化知识的客观认知水平,都达不到同龄的教育培养目标,需要老师“推拉”后才能前进。而这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却非常活跃,并能自觉地遵守比赛规则。所以我尝试以此为突破口,巧用体育活动对这一小群体进行转化。

分析成因

这些学生的“后进”虽然千差万别,但就整体而言又有共同特点。首先普遍都有消极厌学心理,他们思想不坚定、学习没有主动性、成绩观念淡薄、纪律散漫、不守约,学习上有破罐子破摔的意识。其次,偶尔的闪光点也可能得不到认可,年年评先无望而回回批评有名,更加导致他们“自暴自弃”的心理和逆反心理的产生。第三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还抱有“读书无用论”的心理,家长全部推给学校彻底撒手不管。另外还有社会环境以及电子产品对孩子影响太深,以致他们整日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看不清现实的生活,与现实格格不入。

心理探究

虽然这一特殊小群体令家长和老师头疼,但他们也想得到重视与尊重,也想表现好。可他们因为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枯燥的学习没兴趣,为了刷存在感就专门在课堂上“出怪声、扮怪相”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分辨是非能力不强,课下也极其活跃,敢说一般学生不敢说的话,敢做一般学生不敢做的事;他们守法意识淡薄,交际广泛,跨年级甚至跨学校和社会青年称兄道弟;他们性格豪爽,爱闹、爱玩、爱动、喜欢体育课,体育课上表现很优秀。

转变方法

这类学生一直是困扰教师进行正常教育教学的难题。虽然是很小的一个群体,但他们对学校教育秩序的干扰却是不可低估的。对于这类学生,我们通常做法是采取训斥、惩罚、处分等强制措施,表面力度很大,实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更加剧了他们的逆反心理,转化成果总不理想。

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体育活动能满足大多数学生争强好胜出风头的心理要求,并且他们能自觉地遵守体育比赛规则。因此我巧用体育活动来转化这个特殊小群体。

1.足球点球比赛,树立学生自信心。由教师充当守门员,全班学生轮流踢点球。进球多者获“班级足球先生(小姐)”荣誉称号。教师点评时要有意识地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表扬,把他们树为典型,让他们介绍经验,树立自信。

2.篮球比赛,树立集体荣誉感。教师当裁判,势力均衡分组,进行三对三半场篮球教学赛,评选出“模范遵守规则”队,强调成功是全队通力协作的成果。

3.羽毛球双打比赛,消除逆反心理。老师和这类学生组成一队,由此拉近师生关系,消除逆反心理。

4.跳山羊比赛培养献爱心意识。老师和这些孩子各领一队,哪队先跳完为胜。不能完成的,老师伸手帮助完成。老师的举动会使全队深受鼓舞,爱心会温暖全体队员。

关心、推拉、转化这些孩子,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让我们放眼未来,扬长避短,全面行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合格的中学生。

猜你喜欢

点球体育课群体
体育课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索罗斯的背痛和梅西的点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点球胆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