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2020-12-30陈秀花
陈秀花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作用是教会学生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这四大鉴定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识别、鉴定中药。而中药的识别鉴定技能是中药购销、调剂、质检等岗位所需的,其在中药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把握的中药品种甚多,任务繁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反映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多年来笔者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欢迎,且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阵地搬到实验室
中药的性状鉴定是中药鉴定最经典、最简便、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该课程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大多数高职医药院校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分离,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中药图片,或依靠教师自己带少量中药材进行几次理论课教学后(通常是一个章节),再到实验室观察中药材实物。这种理实分离的教学方法,中间间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实验时,理论课上的内容学生已经忘记一大部分,还得再帮学生补上这部分理论知识,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而理实一体化,将课堂的主阵地搬到实验室,可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6组,上课前将本次课所学的中药材发给各组,上课时,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讲授的同时(如实验室没有多媒体系统,可发课件到班级群,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可以用手机看PPT),学生就可以看到中药材实物,进行充分观察,百闻不如一见,学生直接接触能摸、能闻的中药材实物,比看大量图片记忆效果更好,学生对中药辨认得更清楚。
2 真实事件的案例分析法,注重知识的应用
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正品的特征介绍,从正面来教学。其实可以从反面来进行,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可引入大量典型的真实的混伪品鉴定的案例,如某女士在旅游景点买的川贝母,经鉴定是薏苡仁冒充;某先生在某网购平台上买的野生人参,到货后经鉴定是园参。通过案例分析,强调识别要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但案例分析不能局限于性状鉴定,因为随着中药造假技术的复杂化,有的混伪品单靠性状鉴定区分可信度也不高,所以还得引入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案例分析,如大黄和土大黄可用荧光现象不同来区分。
在来源鉴定教学中,也可用案例分析法,如某采购员,在市场上采购夏枯草时,能否采购用药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夏枯草,为什么?因《中国药典》规定,夏枯草的用药部位是干燥果穗,所以不能采购。给出这样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判断以及提供依据,让学生感知用药部位要明确,让学生清楚《中国药典》是中药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法定依据。通过案例分析,教会学生将来源鉴定用于中药采购工作中。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将中药鉴定技术中采收的内容用于种植、采购工作中。例如:某吴茱萸种植户,为了在吴茱萸大量上市之前卖个好价钱,将仍是绿的吴茱萸果实采收,到市场上卖。采购人员可以采购吗?为什么?让学生分析。《中国药典》规定,吴茱萸用药部位为近成熟的果实,提前采收不符合规定,所以采购人员不能采购。通过案例分析,教会学生将所学用于中药的采收、采购工作。
另外,每个学生都有智能手机,现在的信息时效性较强,当教师和学生看到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有关的中药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时,安排学生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与全班共享。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将最新的内容引入课堂。
3 比较法,混淆中药记得更牢
中药鉴定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中药,可以组合起来对比,异中求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把他们组合起来比较,最终目的是求异,利用“异”来区分。例如黄连和胡黄连,虽然来源关联不大,但是性状相似,名字相似,用药部位相似。黄连和胡黄连的共同点有:用药部位都是根茎,两味中药的每枝根茎表面都有横向隆起而看着形似,所以得把他们组合在一起进一步区分。黄连根茎中有的节间比胡黄连明显、光滑,习称“过桥”。胡黄连的横向隆起更密集,还有胡黄连的断面的木部有4~10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2],最终根据这些“异”将二者区分。例如天冬、麦冬因名字相似,性状方面都是纺锤形,都是黄白色或淡黄棕色,都有纵皱纹,质地都是柔韧。不同在于:天冬为长纺锤形,长达5~18 cm,而麦冬长1.5~3 cm[2]。天冬长很多。比较法不仅在性状鉴定中应用,在显微鉴定中也可应用,例如海金沙、蒲黄、松花粉三味中药,来源上的亲缘关系不大,海金沙用药部位为孢子,蒲黄和松花粉用药部位都是花粉,三味中药性状都是黄色粉末,药材的颜色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储存时间、色素染色等,会使药材的颜色丧失鉴定意义,加之三味中药置于手中都易由指缝滑落,置于水中,都漂浮于水面,极其相似。性状鉴定相似度极高,所以这三味中药的鉴定比较,主要以显微鉴定比较为主。海金沙虽然是孢子,但显微镜下孢子的结构和花粉粒的相似,所以需要从更细节的表面纹理、孔沟、萌发孔等区分。随着中药伪品、劣质品的复杂化,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应用的也较多,所以还需培养学生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技能。
4 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中药鉴定技术课本涉及的中药只是中药资源中的一部分,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学生只学到课本上的中药,而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遇到一些未学过的中药,所以还应培养学生对未知中药的自学能力,能利用各种信息自学。笔者通过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期初始,让学生根据目录,选一味自己感兴趣的中药,模拟教师备课、设计教学活动、制作课件、搜索案例分析、准备实物,按教学计划,穿插在教师的授课中。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能力。
5 举例法,使功效应用更具体
在每一味中药的功效应用模块,采用举例法,能使中药的功效应用具体化。讲功效应用时举几个含有该中药的中成药例子,使中成药成为中药功效应用的载体。在学生将来从事的药品零售岗位工作中,需要学生给顾客推荐中成药,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功效应用引入中成药,加强学生对功效应用的把握,为零售岗位所需的技能奠定基础。例如,麝香的功效应用,以马应龙麝香膏、云南白药气雾剂为例,金钱草、海金沙的功效应用以排石颗粒为例,茯苓以参苓健脾胃颗粒为例,酸枣仁以枣仁安神丸为例。具有相似功效的,又存在于同一中成药中的,就以同一中成药为例,注重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完整性,如京都念慈安的蜜炼川贝枇杷膏,含有多味均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中药。通过中成药例子,锻炼学生选用中成药的能力。
6 情景模拟法,岗位技能演练
情景模拟法,主要模拟学生将来从事的中药零售、调剂、加工、采购等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利用我校的中药调剂室,模仿零售中药饮片工作,例如,一名学生扮演药店调剂人员,一名学生扮演顾客,顾客要买菊花,调剂人员称给顾客的是野菊花,顾客刚好是有药学基础的,所以二者发生争论。突出训练学生的认药技能,以此让学生接触岗位知识,清楚中药鉴定技能是中药调剂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如,一名学生扮演药店零售人员,另一名学生扮演顾客,顾客要买红花,零售人员拿给顾客的是西红花,顾客付款时,提出疑问,在其他药店买的红花很便宜,为何此药店卖的红花如此贵,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清楚中药的识别鉴定在零售工作中的作用。再如,中药饮片加工岗位也需要鉴定技能,一名学生模仿某饮片公司新来的装药人员,另一名学生扮演上级药工,安排新来的装药人员,将没标签的经上级药工鉴定好的苦杏仁和桃仁装入相应的包装袋,结果被新来的人员装反,苦杏仁装入桃仁袋内,桃仁装入苦杏仁袋内,幸好被上级药工发现及时更正,因而受到上级药工的批评。通过情景模拟,尽量模仿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工作。另外,除了教师编写情景模拟环节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充分发掘学生能力,在自编自导中使鉴定知识得到强化。
7 信息化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补充
尽管进行了实物教学,教材上也有些中药材的彩图,但是下课后,学生就无法接触中药,课本上的药材图片有些细节没有多方位展示出来,例如,党参有狮子盘头、体上有横环纹、支根段落处有黑褐色胶状分泌物3个鉴定要点。有的教材中配的图片只展示横环纹、狮子盘头,并没有展示出黑褐色胶状物,这样学生看到的不是多方位的,所以要将教学用的PPT、制作的微课上传到班级群,供学生随时参考,起到补充作用。
8 以赛促学法,激发学习活力
每学完一个模块后,例如学完全草类中药的鉴定后,进行模仿技能大赛中的性状鉴定认药比赛,或模仿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的看图片认药,在规定时间内,认出中药品种多的,获得的平时分最多。以竞赛驱动学生学习,也为技能大赛和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奠定一定基础。另外,可利用性状鉴定中积累的习语,让学生抢答。例如云锦花纹、星点、过桥、狮子盘头、狮子头、蚯蚓头、挂甲、冒槽、针眼、芝麻点,对应的是哪个中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记忆效果。显微鉴定中也可用竞赛法,学生反映,显微鉴定较性状鉴定枯燥,因为目标难以在显微镜下找到,可采用竞赛法。例如,黄柏的显微粉末鉴定中,前20名找到晶鞘纤维的可以加平时分,找到晶鞘纤维、石细胞,特征越典型的加的平时分越多,以赛促学,为了获得平时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提高很多。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的识别鉴定技能,在中药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技能贯穿于中药的采收、购销、调剂、生产、质检等多个岗位工作中,涉及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学人才,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应灵活应用多种适宜的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