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职院校创办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可行性分析

2020-12-30林慧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医养医疗机构养老

林慧玲,刘 慧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截至201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6 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面临老年人口数量庞大,需要照护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为我国当下亟待破解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及社区养老[1],而老年人大多伴随慢性病,医疗服务需求较大。如何同时满足老年人养老以及医疗的多重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热点。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医养结合模式可以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医”和“养”的内容结合在一起[2],着重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照护服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进医养结合确定为建设健康中国、提升民生水平的战略任务。据调查,我国各类养老机构中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占20%左右,如何更好地将“医”与“养”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关于医养结合养老中心的创建还处于摸索阶段,而医学类高职院校创办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具有一定优势,现就医学高职院校创建医养结合养老中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医养结合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现状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医疗机构提供设养老服务。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科,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和临终关怀为一体,使老人在获得医疗服务的同时享受养老服务。(2)养老机构增加医疗服务。在养老机构设医务室、门诊部、护理站等,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满足老年人日常身体检查、常见疾病治疗、康复锻炼及突发急症抢救等多种需求。(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医院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定期为养老机构提供人才培养、义诊等帮助,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若突发疾病,可通过绿色转诊通道紧急转至合作医院,医院第一时间派医护团队抢救,经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年人再回养老机构,通过完善的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资源整合共享。(4)医疗机构托管养老机构。由医疗机构指派运营团队对养老机构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并通过委派负责人和法人代表进行医院化管理,将医疗资源融入养老服务,从而实现医养融合。(5)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独立或与社会合作开办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充分利用医疗机构优质资源。(6)医疗机构转型为养老机构。病人少或经营不善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养老资源分布进行规划与定位,将闲置的医疗资源转变为养老资源,通过“医养融合、以养促医”的转型发展方式,增强区域养老服务能力[3]。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已探索出适合各自区域特点的医养结合模式,但与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医养结合工作发展仍较滞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保障不足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依赖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情,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与医养结合相关的政策,但是现行的法律政策还不足以保证医养结合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且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医疗机构及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老年人及其家属责任义务不明晰,机构运作缺乏法律约束与监管,从业人员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4]。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仅限于住院,很多养老费用不能报销,很多养老服务项目不能纳入医保范围,而老年人又无力承担。

2.2 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

目前,养老服务人员存在很大缺口,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大多没有医学背景,年龄结构也不合理,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传统养老模式又存在明显差别,它要求养老服务人员不仅具备相关养老知识,还掌握医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但是,受传统观念及工作性质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错误认识,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而劳动报酬少、福利待遇差,本科或更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不愿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老年服务相关专业起步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老年服务相关专业及课程少,相关培训主要为养老护理员晋级培训,包括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和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除此以外的规范培训机会较少,覆盖面窄,培训时间短,多数养老机构护理员入职前仅接受数日培训,培养内容以老年人照护为主,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学历水平较低[5]。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事业发展面临的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不足及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成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短板。

3 医学高职院校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优势

3.1 政府重视,政策环境良好

我校隶属河南省卫计委,办学经费充足。同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明确了安阳市在未来几年实现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的四大目标。市政府决定采取6项举措,一是整合资源,继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二是筹措资金,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四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五是加强就业指导,为职业院校学生奠定美好的人生基础;六是强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我院制定长期规划,紧抓机遇,努力进取,奋力推进学校全面发展。在这些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学院医养结合质量和抵御风险能力大大提高。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或养老基金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鼓励银行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

3.2 有力的师资支持,为机构输送养老人才

医学高职院校牵头创建医养结合中心,打造一支由医生、护士、护理员、社工、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共同组成的医护养老专业团队,依托学校多元师资力量,建立医养结合养老人才培养机制。我校常年为社会培训养老护理员,考试合格后颁发养老护理员证,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占比较大的护工可以在学校接受培训持证上岗,有效解决了养老从业人员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这一问题。

3.3 打造实践基地,培养高素质养老人才

开设老年服务相关专业的医学高职院校,借助医养结合养老中心设备与环境优势创新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既可以克服学校老年服务相关专业实训基地的不足,又可以弥补医院在养、乐、教方面的短处和养老机构在医、教方面的缺陷,促进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养老事业发展。医养结合中心的设置便于学生课下实践,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可实行订单式培养,经过系统学习、考核合格后的毕业生直接进入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工作。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养老人才更加符合机构要求,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3.4 助力学科发展,优化教学资源

老年护理专业实践性强,目前该专业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单一,教学内容匮乏,教师也缺乏临床经验,这些均不利于学科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中心的建立能够解决这些难题。学校专业课教师进入临床实践,了解老年护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科研成果,并在实践中收集教学案例与资源,真正做到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老年护理专业发展。

3.5 拉动就业

要想实现医养结合,专业的医疗服务团队建设是重中之重。其基本构成为:(1)全科医师、社区专科医师、社区助理医师、社区中医师;(2)社区公共卫生人员与预防保健人员;(3)社区护理人员;(4)药剂师、检验师、康复理疗师及其他卫技人员;(5)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医学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而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就业机会。

猜你喜欢

医养医疗机构养老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