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塘纱龙艺术特征探析

2020-12-30邹咏梅

关键词:龙身龙舞舞龙

邹咏梅

(五邑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舞龙是一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影响广泛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尤其在岭南地区,它不但成为了传统节假日的重要民俗表演之一,而且在老百姓平常的婚嫁、商业庆典等活动中亦被广泛应用。在众多的岭南龙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被誉为“广东第一龙”的荷塘纱龙。荷塘纱龙盛行于江门市荷塘镇篁湾村,因其龙身表面的主要制作材料为纱布而得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荷塘纱龙不仅以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表演技艺享誉海内外,而且自身还具有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并因此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然而,此类关注多见于新闻媒体上的民俗趣事报道,而在学术层面上则鲜有展现。本文立足于现有条件,尝试从造型装饰、配色、制作工艺和表演等方面对荷塘纱龙的艺术特色展开深入分析,期盼为全面挖掘荷塘纱龙的文化艺术价值作出努力。

一、纱龙的造型和装饰特征

荷塘纱龙的造型脱胎于传统龙纹的造型,吸收了其他表演艺术的装饰手法,同时又与江门地区的本土文化高度融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舞龙造型艺术。

荷塘纱龙在造型审美原则上,跟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审美高度一致,不求形似,注重神似,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意向性和象征性特征。匠人们在制作荷塘纱龙时往往根据观察体验所得到的印象,用主观的、夸张变形的手法去处理纱龙的造型,力求表现出龙的精神和气韵。荷塘纱龙的造型主体仍遵循传统龙纹的特征,动物特征典型化,如“猪鼻、鹿角、蛇身”等,但具体细节较之传统龙纹凶猛威严的形象有很大的区别。荷塘纱龙因表演的需要,在造型上已不再遵守传统龙纹造型“三停九似”的标准。其形状是龙嘴张开,上下颚弯曲,从侧面看呈“S”型,使得纱龙在舞动时,长长的龙嘴能够更加承受住颠簸;同时,龙嘴可以随着舞龙者们的动作上下颤动,能更加衬托出龙的生动气势。纱龙面部两边的鬃发则简化成两面扇形的片面,代替传统龙纹中成蓬的鬃发,扇面通常用红黄蓝绿四种彩色的纱布拼接而成,扇面的末端连接一束束曲线型的短鬃发,发尾收拢成尖,并向斜上方形成上冲之势,表现出鬃毛迎风飘扬的动感,增加了龙的威武气势,突出龙的气宇轩昂之势。这些处理手法使得荷塘纱龙的造型具有高度的意向性和强烈的装饰趣味。

荷塘纱龙造型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对醒狮及粤剧角色头饰的借鉴,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本土化特征。荷塘纱龙的额头上方有一圆形装饰物,寓意“天庭”,头上还装饰有大量的球缨,这些都是借鉴了粤剧角色的头饰手法。此外,荷塘纱龙的龙头上有一独角,称为“鳌头”,形似麒麟头上的独角,由额头上方长出,向前弯曲,寓意“独占鳌头”,这些装饰也是醒狮狮头装饰的典型特征,由此可见,纱龙的造型也明显借鉴了醒狮狮头的装饰。

在借鉴粤剧和醒狮造型装饰的同时,匠人们又根据当地乡民们的喜好对荷塘纱龙的造型装饰进行了大胆创造,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龙头装饰,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较有特色的是龙眼的造型,纱龙的两眼并不像其他地区的舞龙一样被安置在额头之下的正前方,而是在额头的两侧,眼睛虽大,却并不像其他地方的龙一样圆睁双眼,突出眼球,以显示威严之气势,其眼球的造型接近平面,只是稍微向前突出瞳孔,周围还会装饰一圈白色的短绒毛进行点缀。其次,荷塘纱龙头部表面的每一部分,如龙角、鳌头、眼睛、鼻翼、鬓发等都用彩色纱布拼接而成,接缝处都用白色的短绒毛进行装饰,使纱龙显得尤为可爱。这些装饰手法的运用令荷塘纱龙较之其他地方的舞龙形象更加显得别具一格,且使其形象并不像传统龙纹中的龙那样“凶猛”,而是具有亲和力,显得有几分“呆萌”。

二、荷塘纱龙的配色特征

荷塘纱龙的色彩搭配具有典型的民间美术的配色特征,主要采用单纯、明快、纯度高的“浓艳之色”,其整体形象用色统一,局部色彩灵动多变,达到了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纱龙的龙头以鲜红色调或鲜黄色调为主,搭配鲜绿、大红、晶蓝、柠檬黄等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进行局部点缀,整个龙身则以金黄色为主,腹部搭配鲜红色和鲜绿色的龙裙予以点缀,这些颜色都是强对比色,组合在一起后给纱龙营造出了强烈醒目的视觉特征及热闹、喜庆的气氛。红色和黄色明度高、纯度强,不仅视认度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红黄二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蕴含神圣、隆重和吉祥、高贵的寓意。同时红色寓意着红红火火,黄色代表着光明,绿色代表中大地生命和希望。这些颜色在纱龙形象中的大量使用也充分体现出荷塘乡民们追求吉祥、美好生活理想的强烈愿望。

荷塘纱龙的配色不但表现出荷塘乡民们运用色彩表达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显示出他们高超的色彩处理技巧。如在纱龙头部每块颜色的拼接处都使用白色的短绒毛进行装饰,白色的运用对于繁杂的多彩之色,既丰富了颜色的层次变化,又在两种颜色之间形成过渡作用,对强对比色的组合起到了很好的调和作用,使强对比色在同一个画面能够和谐统一,形成整体上既浓艳醒目又和谐统一的配色效果。此种色彩处理方法与刺绣中的“色晕”和粤剧脸谱化妆的“洗笔”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纱龙的龙鳞为金黄色,边缘再镶嵌一圈深红色的条纹进行装饰,使龙鳞的形象清晰可见、艳丽异常。龙身腹部的龙裙用大红鲜绿二色搭配,在统一的色调中营造出显著的色彩变化,形成强烈的色彩层次及喜庆、热闹的视觉效果。这些配色手法都显示了乡民们高超的色彩驾驭能力,亦强烈地体现出“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民间美术的色彩审美观念。

三、荷塘纱龙的制作工艺特征

荷塘纱龙属于龙舞中的龙灯类型,采用南方彩扎工艺进行制作,其所取材料虽然较为简单,制作工序却非常繁杂而精细,显示出纱龙制作艺人们的高超技艺。

荷塘纱龙制作的主要材料以竹条、钢丝、轻纱为主,具有简单易取、轻便结实、韧性度高、可塑性强等特点。荷塘纱龙舞动时,龙头、龙身要在舞者的手持下,随着龙珠的指引,完成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动作,因此纱龙的制作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使龙身结实柔软、易于塑形而不易于散架,又要轻巧、便于舞动。荷塘纱龙的骨架早期采用轻薄而韧度较高的竹篾制作而成,造型复杂灵巧且轻便,后来,荷塘纱龙的第14代传人改用钢丝制作纱龙骨架,不但使纱龙的骨架更加结实和轻便,且更具韧性和弹性,更加便于舞动。包裹纱龙骨架的面料则采用当地特制的轻纱,纱布的原料是一块块结实轻便的面料,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圆形小孔,较之普通纱布,这种纱布既能透出龙体的光源,又可以包裹住龙身,遮挡和隐蔽住龙身内部的骨架、构造等,可以使点上光源的纱龙呈现出流光溢彩、通体透亮的视觉效果。纱龙龙灯所使用的灯光则为蜡烛火光,这些蜡烛都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较之电灯光源,其光源较为柔和而不生硬,会随着纱龙的舞动而闪动,使夜间的纱龙呈现出一阴一阳的闪动效果,将其身姿表现得更加生动。

荷塘纱龙的制造技艺为彩扎工艺,大致分为扎、扑、写、装四大工序,其过程繁琐复杂,制作技术难度大,可以用“精、巧、妙”这三字来概括。其中龙头的制作极为关键,最困难的部分就是用竹篾或钢丝扎廊,即造型骨架部分。一般由经验老到的师傅把关,比例尺寸全凭经验掌握。先用钢丝或竹篾扎成一个中空的笼状骨架,这种中空的笼状骨架可以大大减轻龙头的重量;再在竹笼中以关节为圆心,用胶带进行捆绑,扎出龙头上的细节,如鼻子,牙齿、眼眶等,仔细观察这些龙头的廊廓,如同是一幅幅复杂精巧的3D模型图,显示出艺人们高超的制作技艺。龙头内部的骨架下方还会安置两条木板,用来固定蜡烛。扎好龙头后,工人们就可以在龙头上扑上彩色的纱布,这道工序需要极大的耐心掌握好扑纱的幅度,因为龙头上的细节高低起伏,稍微不注意,纱布和龙头的骨架便不能很好地贴合,导致龙头制作的失败。扑在龙头正面的纱布一般由小块拼接而成,以更好地贴合头骨架的结构。接下来,就可以直接写色了。这道工序较为简单,因为扑在龙头上的纱布是由多种颜色的纱布拼接而成,所以正面一般不画太多图案,主要是在脑后部描上“祥云纹”等装饰纹样。等写色完毕,就可以进入到最后一个工序——“装”,主要是在每块纱布接缝之间粘贴白色短绒毛进行装饰,再装上龙眼,龙舌、龙须等部件,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头就做好了。龙尾的制作跟龙头一样,先用竹子或钢丝制作框架,然后再扑贴上彩色的纱布进行装饰。

龙身的制作较头部简单,主要用竹条捆扎而成,有软节和硬节之分,软节全部用柔软结实的绳子构成;硬节用竹条和木板①构成,共有24节。龙颈部和每个硬节之间的连接用软节,龙头、龙身和龙尾用四条粗绳巧妙地连结起来,这种构造使纱龙的身体结构非常灵活,可随着舞龙者表演各种造型和动作。

龙身的框架扎好后,将龙身和龙头放在架子上,给龙身套上贴有金鳞的纱衣,龙背上装上龙鳍,腹部两侧边缘缝上两层尖牙形的彩裙,一层绿色,一层红色,裙尖交替呈现,互不遮挡,一条精美生动的纱龙就制作好了。

经过长期的发展,荷塘纱龙的制作工艺已逐渐形成一定的体系,制作有一定的程式化。然而,令人赞叹的是,彩扎艺人们并未受到这些“程式化”的制约,在制作纱龙的过程中并不会生搬硬套,而是将自身对美的理解和喜好融入到制作技艺中,创造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荷塘纱龙,其制作过程既是技术、材料和艺术的交相汇融,也是荷塘纱龙彩扎艺人深厚工艺美术功力的体现。

四、荷塘纱龙的表演特征

荷塘纱龙舞从最初带有信仰的祈雨及祈福活动转变为民间娱乐表演活动和现代竞技体育运动②,龙舞的表演内涵和形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荷塘纱龙舞在表演中增加了许多有趣的仪式和高难度的技巧性动作,赋予纱龙舞表演“新奇、灵巧生动、花式纷呈、稳健威猛”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纱龙舞的观赏性和技巧性。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荷塘纱龙舞表演中还始终“贯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使得纱龙舞亦展现出流畅圆顺、威严庄重、秩序条理的特点,彰显出荷塘纱龙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一)荷塘纱龙的表演仪式特征

荷塘纱龙的表演程序一般也是由“请龙”“出龙”“舞龙”“送龙”等环节组成。此外,纱龙制作好后,不能直接出去舞动,还须经过“点睛”“龙上水”这两种特殊的仪式,增加了纱龙表演“新奇、有趣、寓意”的特点。“点睛”仪式是请当地德高望重之人用朱红漆涂在纱龙的瞳孔上,取“画龙点睛”之意,象征着唤醒纱龙,赋予龙的生命。点睛之后,再把纱龙引到水边进行“吸水”表演,赋予纱龙“水”的灵性,名为“龙上水”。经过这两种仪式的“洗礼”,纱龙才能被赋予“灵性”,具有“祈福纳祥”的能力,这样的纱龙才能被正式请出表演。这些特殊、有趣的“写意”形式,除增加纱龙舞表演的观赏性,也折射出荷塘乡民们对“龙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原始“龙图腾”的崇拜。

(二)荷塘纱龙龙舞套路特征

荷塘纱龙的舞动套路主要都是通过“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等动作来组合呈现各种造型,具有花式变化多端、舞步矫健轻灵、造型丰富灵巧等特点。其舞动套路大致有32式,分为平面式和立体式两大类。平面式是纱龙用沿着特定的路线游动,呈现出各种图案,主要套路有“拜神、企龙、走之子、双扣连环、团龙”等。有时还会在地面放置梅花桩阵,引导纱龙在梅花桩阵里面游动,辅助纱龙呈现出复杂的图案,增加表演效果。立体式有“反脊、单龙门、双龙门、捲塔、捲螺、戏珠、戏水、斗珠、跳龙、舞龙桥”等套路动作[1],是高难度的技巧性龙舞造型。其中“跳龙”和“舞龙桥”是纱龙舞中的核心技艺。跳龙属于龙舞套路中的翻滚类动作,用以展现荷塘纱龙腾跃、缠绕的灵巧动态和威猛气势。当舞龙者将纱龙体舞动呈立圆或斜圆状态时,队员向上腾起依次跳过运动到脚下的龙身,跳跃时不能影响龙体运动的速度和幅度,更不能踩到龙体。同时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顺畅、龙形要圆顺。此时,前后舞龙者的动作稍有偏差,便会出现踩踏龙体引起纱龙蹋肚或抽拉现象,导致整个表演失败。此项表演可谓难度大、技术要求也高,要求所有舞者必须具备娴熟的表演技艺和做到密切的相互配合。为了增加“纱龙舞”的观赏性,荷塘龙舞艺人们还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舞龙桥”表演,“龙桥”是专为表演纱龙舞而搭建在鱼塘或河涌中的木板桥,桥中间搭建有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方形平台,桥的两端斜向连接两岸。表演时,荷塘纱龙在八音锣鼓的伴奏下,随着龙珠的引导登上龙桥,来到桥上的平台进行表演。“桥上的龙和倒映在水中的龙相映成趣,呈现出‘岸上龙出海,水中出火龙’的壮观景象,堪称岭南一绝[2]。

舞动荷塘纱龙通常需要上百人相互协作,表演时,由四五人司八音锣鼓进行伴奏,26人舞龙,一人舞龙珠引领龙头上下翻滚,左右摇摆,控制整个龙身的行进;两人舞鲤鱼灯,在龙的两侧反向游动,控制龙身的行进,同时增加龙舞的生动性。舞龙表演一般长达1个多小时,表演中各种套路依次亮相,花式纷呈,高难度动作频出,展示出艺人们高超的舞龙技巧。中间还需要十几人替补轮换,此时,表演并不中断,龙舞造型不乱阵,稳健轻盈,把龙的“威、猛、刚、柔、动、静”等神态和身姿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荷塘纱龙舞对“圆合、对称”等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标准的体现。

“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3],以“圆”论艺的审美标准贯穿于我国古代文论、诗论体系中,我国古代文论很多都把“圆合”谓为极致的完美境界[4]。“圆”在中国的传统建筑、绘画、图案中亦有诸多应用,如园林中的“洞门”、建筑上的圆形“花窗”、图案中的“龙凤呈祥”“团花”“团龙”等圆形吉祥纹样。纱龙舞运动早期的目的,本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幸福美满,体现人们对“圆满”生活理想的追求。荷塘纱龙舞中的大部分套路都要求循着“圆、曲、弧线”的规律运动,龙舞中舞龙者的肢体动作,龙珠的滚动、龙舞行进的路线都要圆滑流畅。龙舞的组图造型中也以众多“圆形”为主,荷塘纱龙舞动套路中的舞之字团螺、莲花樁、梅花樁、双扣连环、团龙、双龙门、捲塔、捲螺等经典造型,都是典型的“造圆运动”,这些动作和造型不仅体现出龙的矫健灵巧,气势生动,也是以“圆”论艺的审美标准和“圆满、圆融”精神原型在荷塘纱龙舞中的体现。

“对称”是形态构成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有诸多体现。对称均衡的物体和图形通常给人以“稳定、庄重、大方、秩序、理性、整齐”之美。这种美的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器物、图案、书法、诗歌无不讲求对称之美”[5],这种形式审美标准在荷塘纱龙中亦有生动的体现,如,龙身分为24节,每节由4个圆环连接,鲤鱼灯左右各1个、舞动套路是32式,人物必是双数,一左一右、一前一后相同的动作交替进行。纱龙舞步中的“双扣连环、双孖金钱、双孖鲤鱼、双龙门”等姿势和造型都是“对称”的体现。这些“对称”的形式可给观舞者带来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平衡感、整齐感和庄重感。

除此之外,“变化统一、虚实相生”等传统艺术审美标准在纱龙舞表演中均有体现,使得纱龙舞步虽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五彩纷呈,但又显得非常有条理性和秩序性。

龙舞造型中对“圆”的崇尚,对“对称”等形式美法则的体现,使得荷塘纱龙舞亦呈现出流畅灵巧、威严庄重、秩序条理等特点,这也是纱龙舞作为中华传统艺术对“中华传统艺术审美标准”生动而富有意趣的诠释,彰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根深蒂固的血脉承续,也是荷塘纱龙舞和中国众多龙舞共同的文化内涵,是荷塘纱龙舞作为龙舞而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一大特征。

结束语

荷塘纱龙是岭南地区“龙舞”运动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其造型装饰,还是其配色、制作工艺以及表演都显示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荷塘纱龙造型生动灵巧,有较高的意向性和象征性,其身姿轻巧灵活, 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制作工艺奇巧精妙;纱龙舞则矫健威武、流畅灵巧、花式灵活多变、技艺兼善,展现出荷塘纱龙腾越飞舞、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生动形象和庄重威严的仪态。无论是其造型或是表演均充分展现出龙的精神气韵,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了侨乡人民对于龙的想象。

如今,荷塘纱龙已经在江门荷塘篁湾村流传了几百年,从最初的祈祥纳福活动,逐渐转变为娱乐表演活动和健身体育运动。荷塘纱龙无论是装饰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作为炎黄子孙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不变,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岭南传统文化”发展变化的活化石,对我们了解荷塘本地的风土人情、礼仪风俗和文化特征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荷塘纱龙亦会向前发展变化,其所体现出来的工艺学知识、人类学和民俗学知识等,仍是我们今后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注释:

① 荷塘纱龙腹部每一节都放有一块木板,木板中间穿插一根竹竿,作为舞龙者的把手,木板上还有若干个小孔,用来安放蜡烛。

② 舞龙运动于2017年成为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是全民健身体育推广项目。

猜你喜欢

龙身龙舞舞龙
舞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断龙舞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中秋舞龙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价值与发展研究
浅析栖霞龙舞的传承现状与发展构想
龙头咬龙尾
共舞“龙身”
湛江与佛山两地人龙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