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生命“活”起来
2020-12-30曹亚男
■曹亚男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蝴蝶是会飞的花。
花是蝴蝶,蝴蝶也是花。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一只不会飞的蝴蝶……
我是做儿童阅读推广的,并且在这条路上乐此不疲。要让孩子爱上阅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讲故事。今天,我想讲讲我的故事。
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我,比较幸运,虽然家中经济条件不算优越,但陪伴我长大的是有文化的外祖父。外祖父上过私塾,当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地区指导员,退休以后,耕作着一亩三分地。
小时候,我常端着板凳坐在田间,外祖父会一边犁田一边给我讲故事,一个个故事串联着二十四节气,那时候我懵懵懂懂地明白:农作和节气是有关系的。外祖父也会随手掐两根“穗儿”,跟我“扯大牛”(一种乡土游戏),有时候我力气过猛,就摔了一跤,屁股疼得我直撅嘴。外祖父就抱着我,带我唱《诗经》,唱着唱着,我就不疼了。外祖父说:别小瞧这些“穗儿”,可以做菜,也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病的。长大以后,自己读了书,才知道外祖父带我唱的是《芣苡》,“穗儿”就是芣苡,也是我们常说的车前草。
最喜欢夏天的晚上,家里搬出凉榻在院子里,我躺在上头,外祖父就坐在我身边,给我摇着扇子讲我眼睛看到的星空,每一颗星星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月亮呢,有美丽的古诗词……
我的阅读,便是在田间、星空下开始的,外祖父的故事让我对书籍充满着渴望,也让我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把一本本好书推荐给了更多的孩子们。
后来,我做了母亲,从儿子呱呱坠地开始,我就拿着图画书每天给他讲。高楼耸立的“格子屋”里,书成为了儿子的朋友,上幼儿园前,他便识了不少字,可以独立阅读了,还会自己编故事。然而,我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
直到2015 年,我带着儿子去北京领奖。领奖台上,一个男老师,拿出宝箱,掏出三个石子,用三条棉绳绑在了一根筷子的中间和两边,让儿子想办法如何不晃两边,只晃动中间。对于上幼儿园的儿子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他琢磨了一个下午。那时候,我才明白:阅读,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段文字,还来自于实践,来自生活,来自自然万物。儿子身上缺少的不就是我当年田间、星空下的“阅读”嘛!
那个带着百宝箱的男老师就是陈耀。认识他,对于我和儿子来说是生命形态的转折点。儿子在他的带领下,将家中6 平方米的卫生间改造成了家庭实验室,他走出了“格子屋”,穿梭于大自然和书的海洋……我更是在他们的身上,看到阅读更宽广深远的路径。
2016 年,我和致力于公益的一群名师一起创办了清扬书院,我们想创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让孩子们以天地为学堂,从自然中学,从万物中学。
三月,随处看到柳枝的嫩芽串遍枝头,粉的白的广玉兰一夜绽放,摇曳身姿后,抖落一地的花瓣,枝头蹦出新的叶子来……于是,我像外祖父那样,带着孩子们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就在一棵树下、一块草地上吟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惊蛰后,带着娃娃们乘风“飞翔”,我们用裸露在外的肌肤感受到:那时的风还是凉的,吹久了会流鼻涕;我们瞧见红枫、金丝海棠等树头还是光秃秃的,没有叶、亦没有花,土地上还有枯枝败叶儿,新的芽草还没生发起来……
春分后的一周,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老师,你看树上有花苞了,红枫的花好小呀!”“老师,嫩绿的小草长出来了,好像大地妈妈的绿头发。”
我让孩子们摸摸看,他们的发现就更多了:“哈哈,好软呀!”“痒痒的,我手上都是水呢!”“咦,水哪来的呢?”
我们一起俯下身子,顺着阳光看看小草。
“天哪,好多小水珠呀!”“我看到了水珠里的彩虹!”“我知道这是露珠。”
露珠又怎么来的呢?我和孩子们走进了科学——水,生命之源。
大自然馈赠了人类那么美的事物,带着孩子们用感官认知世界,世界很大,万物很美,我们一起去看、摸、闻、听、说!这就是用五感来阅读啊!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形容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同样的,阅读需要像呼吸一样自由。2017 年,我和团队的老师们构建了“儿童阅读地图”,打破学科的边界,打破空间的壁垒,打破时间的限制,以项目研究为核心,打造众多学习武器,以独特的学习体验,重塑全科融合的全人教育。我们在“阅读”中,赋予万物鲜活的生命,让文物会说话,让植物有灵性,让动物有真情。我们敬畏并热爱自然,信奉万物平等。
当“会飞的花——蝴蝶”阅读地图在一个农村学校实施的时候,一年级的孩子写下这样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
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那只破茧成蝶,领悟生命在于不顺从的“会飞的花”;每一个人都可以让阅读“活”起来,让每一个生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