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师生一把浸润生命的标尺
——河北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马庆荣教育理念解读
2020-12-30张海涛杨思博
■本刊记者 张海涛 杨思博
“它使学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清晰,办学更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并形成和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适切的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成长,奠定美好人生。”从政治老师到教研员,从市教科所所长再到校长,31 年的从教经历,让秦皇岛市实验中学校长马庆荣深刻认识到,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行为的背后必定有哲学,实践的深处必定有思想。“教育理念如同一把标尺,时刻以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和一种理性目标的形式激励和陶冶师生。”马庆荣坚信,正是这样的力量,先后让两所学校崛起和复兴。
“做最好的自己”
2011,一个对马庆荣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那一年,从未担任过校长的他,从秦皇岛市教科所所长的岗位调到新世纪高中任校长。
尽管长期从事教学和教研工作,但突然从事学校管理工作,马庆荣的内心还是有些许不安。
“我该怎么做校长?我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发展好,让每个老师都收获幸福?”时间总是不等人,马庆荣不得不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来思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眼前,不得不说,当年的新世纪高中,在秦皇岛“高中圈”俨然就是个“刺头”。
学校的生源十分复杂:既有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宏志生”,又有普通生、体育特长生,还有一批补录进来的学困生,以及一批借读生。
生源的复杂带来了管理的繁琐。如何培养2000 多名个性鲜明、学习基础各异、整体素养参差不齐的学生,让他们一样享受幸福的人生呢?
经过系统梳理学校办学历史,马庆荣和管理团队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激励师生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每个人成功的标准都是不同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引导师生不断和自己比,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和最好的自己。”马庆荣这样解读道。
自觉思考办学方向的同时,马庆荣深知:提出办学理念只是开始,最终目的是使其在学校落地生根,并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否则,再好的理念都会沦为空谈。
很快,马庆荣便带领团队着手构建与办学理念相匹配的学校生态。
从对办学理念体系的规划设计到对原有的管理和评价制度的修订完善,从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到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生活即课程”的课程观、育人比“育分”更重要的评价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等理念纷纷在学校落地,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纲领。
学校探索建构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多元课程体系,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化,创新体验式德育,给学生搭建“做最好的自己”的发展平台。
“好的班主任比的不是量化成绩,你最在意的应该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孩子成长。”马庆荣多次在班主任会上强调,育人比“育分”更重要,引导教师转变育人观念。
“生生能成才”的理念帮助学生找寻“自我”,自己和自己比,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进步、有发展。在这样的人才观的激励下,酷爱摄影的高晨书同学,带领摄影社同学包揽了学校所有大型集体活动的摄影工作,他还创作了秦皇岛市唯一一部由高中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并荣获省级二等奖;曾经特别顽皮、“鬼点子”多的一个学生,班主任老师发挥他的长处,让他做班级活动的总策划,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一名扶贫干部,变着花样帮助老乡销售农产品;高考仅考入职业技术学院的梁亚男同学,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数载后,最终创办了“梁小猴港式铁板炒饭”,并凭着在产品品质、制作工艺、销售模式等每一个点上都超出别人一点点的理念,成为“炒饭界的齐天大圣”……
一批批优秀学子考入重点大学,成绩并不优异的学生也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实现了自己的精彩,新世纪高中“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良好口碑在社会上逐渐形成。
“求真知,做栋梁”
2017,对马庆荣来说,同样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他告别工作了6 年多的新世纪高中,调至秦皇岛市实验中学任校长。
与新世纪高中相比,实验中学作为市区的热点高中,生源素质整体要高出许多。
但是,学校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设施设备陈旧,教师队伍严重老化,优秀生源大量流失,办学效益陷入波谷,社会口碑出现滑坡。
如何破解学校发展难题,扭转被动局面,成为摆在马庆荣面前的首要课题。
有之前在新世纪高中的办学积累,此时的马庆荣更加从容。凝练符合校情的办学理念,形成师生价值认同,自然而然成为切入点。
由于实验中学此前一直没有凝练出自己的核心理念,新的管理团队便在传承“求实,求是,求新,求精”校训和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之上,在与全体师生反复沟通对话碰撞中,把“求真知,做栋梁”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
“求真知”是希望学子一丝不苟地求学,以具备服务国家社会的真才实学;“做栋梁”是砥砺学子志存高远,争做能肩负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归宿。
与当时的新世纪高中一样,围绕“求真知,做栋梁”的核心理念,实验中学相继确立了发展愿景、学校使命、育人目标、校风、学风、教风等内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念体系。
与新世纪高中不同的是,马庆荣带领团队,结合党的教育方针、高中培养目标及学情,把“做栋梁”的宏观要求分解并具体化,制定了《“做栋梁”学生行为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归纳出品行、智识、身心、审美、社会实践能力等5 个方面的70 余条“做栋梁”所需,学生可据此确定自己的成长发展规划,让理念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学生行为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要重新衡量和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说白了,学生已经知晓应该怎样去“做栋梁”,而教师在如何“育栋梁”方面还存在短板。
一次“生物辩论赛”会场布置的事件,让马庆荣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那一天,恰逢生物学科组要举办学生辩论赛,需将真知讲堂主席台的桌椅按照辩论赛要求摆放,但是由于主席台布线繁杂,挪动桌子会有损坏布线的风险,老师们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敢做主。而类似情形在学校司空见惯——大家都不敢承担有任何“风险”的工作。
马庆荣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立刻召集相关负责同志,明确表态:“布线损坏可以维修或更换,一切以组织好辩论赛为最终目的。”
随后,马庆荣与生物组老师们现场商量布置方案,并与大家一起动手挪动桌椅,完成会场布置。第二天的辩论赛十分精彩。后来,真知讲堂里又成功举办了许多次活动。
事后,马庆荣多次在教师会上以此事为例,解读办学理念,启发教师理解“敢当尽责,敢探求索”教风的内涵,并要求全体教师将“以利于学生成长”作为行事标准。
为此,实验中学已经开始对照《“做栋梁”学生行为指标体系》,制定《“育栋梁”教师行为指标体系》。
两年多来,困扰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教育教学成绩稳步前进,教师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发展、努力成才的愿望日益强烈。”马庆荣坚定地说。
“做立体的教师”
“做立体的教师。”这是马庆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因为他清楚,无论是“做最好的自己”,还是“求真知,做栋梁”,都对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育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老师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学生要“做栋梁”,老师要能“育栋梁”。
在马庆荣看来,只有“立体的教师”才符合新的育人要求。
何为“立体的教师”?马庆荣认为,如果单纯从一名教师的职业生涯结构角度来讲,立体的教师要能教得好课,管得好班,做得好科研。
早在新世纪高中时,马庆荣就特别重视“立体的教师”培养,并探索出四条可行路径:一是价值引领,启迪智慧,即通过定期开展“我的教育故事微演讲”“教育小故事分享”等活动,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追求更高的专业发展。二是研修交流,积累智慧。具体包括以倡导读书为基本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读书分享活动;以集体备课为关键点,加快教师整体水平提高;以自我反思为根本点,促使教师自我成长与专业化素质形成。三是勇担重担,撒播智慧。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在学科教研、教师培训、送课下乡、名师工作室、优秀班主任经验分享等活动中承担重任,让教师在分享智慧的同时,专业得到成长。四是互联互通,共享智慧。教师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专家引领、骨干示范、自我剖析等活动,让教师个体智慧在学习交流中得到共享。
“四条路径”促使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张芳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她告诉记者,以前科研一直是她的短板,主要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认为课题、论文不过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凑够数就万事大吉了。在持续参加学校的研修活动后,她才逐渐意识到,科研能力的精进是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重要助推器。从那之后,她便扎扎实实地搞科研。
由于业绩突出,短短几年的时间,张芳先后荣获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并在2014 年通过评审成为全市最年轻的高级教师。
“做立体的教师”也重新点燃了实验中学教师职业激情和专业成长自觉。老师们纷纷制定和实施3 年、5 年、15 年自我发展规划,争做师德表率、育人模范、教学专家。
多年来的办学实践,让马庆荣切身体会到,无论什么样的学校,只有在先进理念指导下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才能引领学校不断发展提高。
“自觉凝练出符合时代特征和校情的核心理念,形成理念体系,促进学校创新发展,是校长的重要使命。”马庆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