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混龄班级的教育环境创设
2020-12-30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幼儿园张路曼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幼儿园 张路曼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而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其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能够在幸福的童年获得有益的身心发展经验。”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好环境,自己会“说话”
优秀的教育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言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幼儿的积极行为,诚如诗中所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的作用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悄然而至。
好的墙面装饰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幼儿有提示性的作用,如选择一些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并将其贴在墙上,不仅可以让幼儿进行自我比较,还可以促进同伴的监督。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进区卡的数量提示该区角的活动人数,这种区域创设就是对幼儿行为的预期,这意味着进入该区角人数与规定的进区卡数量应当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能够代替教师的引导,成为儿童行为习惯的暗示,如:水房墙面上的饮水提示、排队接水的照片;盥洗室墙面上的正确洗手步骤图;卫生间墙面上的小心滑倒、记得冲水的提示图卡,等等。
二、还主动权给幼儿
班级环境创设应该由教师与幼儿合作共同完成,幼儿以合作者的身份亲自体验教育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由教师单方面策划、布置。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要听取并采纳幼儿的建议,请幼儿参与其中,不但给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同时也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并且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发展。
我们要摒弃陈旧的观念,交还主动权给幼儿,让幼儿作为伙伴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而教师则从原先的计划者、实施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倾听幼儿的所思、所想,激发幼儿创设的主动性,发动幼儿讨论,给幼儿提供适度的支持,最后共同确定环境创设的内容。
由于混龄班是自由与规则并存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商讨来制定区域活动规则的具体内容,再由幼儿以自己认可的形式进行制作。与幼儿共同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工作时间,还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动态化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主题墙面创设的内容可以根据班级主题活动的变换、季节的更迭、幼儿的兴趣变化等而适时进行调整。教室内的墙饰也是一样,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逐步地丰富与深入。
其次就是区域环境的创设,混龄教室主要分:日常训练区、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科学文化区等多个区域,我们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主题需要和孩子的兴趣需要开设了幼小衔接区、美工区、图书区、建构区、植物角等不同区域。
1.科学合理的环境分割
动区与静区要有意分开,以避免互相干扰。相对比较安静同时又需要保证光线充足的阅读区、语言区、幼小衔接区适合在窗边相邻而设,即可产生联系又不会互相影响;在幼儿园的楼梯下或是教室相对安静和隐蔽的一角设置私人空间(比比角),以满足幼儿在这个小空间里安静地休息,或与同伴谈心,让自己得到一种释放或安慰;建构区活动时的噪音较大,与其他区域联系较少,就要与这些静区隔开一定的距离,比如设置在走廊尽头、墙角等相对独立的边角空间,不仅能够保证宽敞、平整的搭建空间,还保证了建筑活动的连续性;生活区、美工区平时需要用水,尽量靠近水源。
2.有层次的投放材料
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教师必须考虑到幼儿身心安全:首先是心理安全,幼儿要能深切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幼儿要能在幼儿园得到尊重,感到像在家里一样温暖;第二是身体安全,特别要注意区域中橱柜的高度是否适合幼儿身高,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方便拿取,活动中的材料对幼儿是否容易造成伤害,教具有没有太尖锐的角、是否有破损,安排的场地空间是否感到压抑,区域之间是否会互相干扰,等等。
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是我们在投放材料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面对相同的操作材料,他们的选择也是天差地别,如低结构材料是小班幼儿的首选,而大班幼儿就不会像小班幼儿那样热衷于这样简单的材料。混龄班级在环境创设时应注意在各个区域都要投放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操作材料。不仅如此,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在投放材料时,教师不仅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来分析思考更加适合幼儿发展程度的、多层次的操作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幼儿对所投放材料的使用情况,并随时进行调整、更换。
在混龄班,生活环境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创设生活区。生活区内所有的材料、工具、电器都是真实的,通过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学习到生活中的小知识,掌握到更多生活技巧。混龄教育提倡自由和宽松,在环境中幼儿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能力的培养处处都可以得到体现,生活环境与幼儿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活领域,幼儿有许多日常生活技能可以得到练习,如抓、捏、压、铲、倒、切、洗、夹、钉等生活技能。幼儿可以在这里学习穿衣服、扣纽扣、系鞋带、切水果、清洁整理环境等日常生活技能,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其中的乐趣。通过操作有趣的工作材料,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都得到了提高。以前教师一味要求幼儿必须怎么样,现在当幼儿觉得口渴时,他们会自己去用水壶倒水喝;当画画的铅笔断了,他们自己用卷笔刀削;当书籍破损了,他们自己用胶带修补;当书柜、教具柜物品杂乱时,他们自行将其摆放整齐;进餐后,自己收拾餐桌……在这些日常活动中,幼儿体会到这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当然是自己做,这些事情在他们眼中不再是枯燥无味、被指挥着完成的,而是有趣、自动自发、乐意去做的事情。在这些行动中,他们培养了自我独立性,提高了自主权,在生活中也不再依赖家长。
科学探索区有多种适合儿童发展的材料和工具,如放大镜、磁铁、天平等工具,还有各种形状的卡片、科学小实验。这些材料和工具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参加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感受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愿意创造并探索,增强了孩子的探索欲。
在走廊处的植物角可以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土豆、黄豆、红薯、大蒜等。植物角的小秘密常常会让幼儿不由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记录、去寻找答案。在探索时教师可以投放学习记录单,小班由教师设计好表格,幼儿仅需做出简单的标记;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提供白纸或是空白的表格,幼儿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材料的分类与整理
根据材料的用途和性质进行分类,并将其保存在固定的容器中,比如:美工区里的材料按照纸张、颜料、画笔等进行分类;日训区的材料按照顺序将近似的操作材料放在同一个或同一层橱柜上,如倒的练习和舀的练习的工具可以放在同一层,钉钉子和拧螺丝的工具可以放在同一层。
将材料分类后,将物品摆放的位置用标志一一对应进行标记,如不同形状的即时贴、操作材料的照片等,这样幼儿操作完毕后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原来摆放的位置,把材料放回原处,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了解班级的物品摆放,使幼儿熟悉各个区域的物品,在需要的时候能迅速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在有序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