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中小学研学旅行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0-12-30枣强县第五中学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学导师旅行

■ 枣强县第五中学

关于研学导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指出,研学导师是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体制订或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同时规定,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订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教师、导游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广大中小学的研学旅行课程多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研学导师也普遍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及社区人士兼任。这些兼职导师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研学旅行活动能够“开起来”,但若想让这一活动“组织得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中小学研学旅行导师的来源

各学科教师兼任。根据国家关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精神,各学科的教师都应成为研学旅行活动的构成主体。学科教师的优势在于具有良好的学科背景、丰富的教育经验、熟悉新课程内容,这就有助于使各学科教师得到锻炼、易于形成实施氛围;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精力不足、学科上具有限制、增加管理上的难度等。

班主任兼任。在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中,不少学校基于有效管理的需要,往往将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任务直接交给各班班主任。班主任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兼职导师,主要优势是对学生比较了解,有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便于跟踪,并随时开展指导;不足之处是指导力量有限,面对众多的学生课题,其单一的学科背景往往难以胜任。

社区人士与各行业的专家兼任。在各领域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各界人士以及各行业的专家等,都可以为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指导,也是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导师来源。主要优势在于他们可提供较专业的指导,增强了指导力量;不足之处是他们缺乏相应的教育经验,时间难以保证。因此,依然还是应当立足于本校教师,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或专业性较强的课题或主题,则可以邀请社区相关人士或专家进行辅助。

研学旅行兼职导师面临的挑战

教育观念上的挑战。研学旅行活动的设置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它适应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倡导的是让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核心的价值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不少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完全以书本知识为核心,还存在着“考什么,教什么”的想法,这些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要求。

角色上的挑战。在学科课程的实施中,由于教师在知识占有上的优势,因此,教师更多的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适时地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鼓励他们发表见解。

知识储备上的挑战。长期以来,在学科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均是知识的占有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而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探究的内容已大大超出了教师的知识范畴,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

教学方法上的挑战。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多是一种以课堂为中心的讲授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而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课程本身并没有系统性的逻辑体系,也不以追求系统的知识为主要目的。同时,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关注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有身边的各种问题。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进行自主探究与实践体验。因此,教师仅凭单一的讲授法是无法完成课程实施任务的。

专业能力上的挑战。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采用的是一种“忠实”的取向,教师的能力更多地集中在课堂教学技能上。而在研学旅行活动中,需要教师采取“创生”的课程实施取向,需要教师自主地开发活动主题,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提升研学旅行兼职导师专业素养的建议

提高教学技能的途径很多,如系统培训、课题合作研究、自主探究、校际观摩研讨,等等。笔者认为最有效的策略应是校本培训,因为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等特点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生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而校本培训恰恰是基于本校情况针对教师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培训。

一是注重教师的亲身体验。研学旅行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活动,为了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心理和经验准备。学校在培训中应鼓励教师经常性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并使用变换角色的方式进行培训,为教师创设真实的活动情景。我们将教师分为学生、教师、旁观者等不同角色去体验,从不同角度审视有关活动的各种问题,对活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认识。特别是体验学生角色,使他们从中得到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领悟。二是把经常性的教学活动纳入培训的内容。研学旅行活动兼职教师都承担着实际教学任务,这给培训活动提供了实践演练的机会,而且能够巩固、扩展教师的认识,获得进一步的经验,同时也能够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反馈到培训活动中进行解决。我们要求把每次教学活动都当作一次演练,进行分析和小结,不断积累,扩大培训的内容与范围。三是形成多层次,交互式的研究形式。聘请各方面专家、学者为教师进行理论层面的辅导;集中县教研力量对教师在掌握研学旅行的基本规律、指导方法、评价措施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操作层面的指导。组织教师把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认识、经验体会,进行交流、反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并始终处在不断地交互调整之中。四是提供多种教师参与研究的平台。我们用科研课题带动教学研究,在研究中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分析活动方案、编制活动案例,交流活动反思,给一线教师创造了锻炼机会。五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我们通过搭建各种教研平台,如送课下乡、示范课展示等方式,培养出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队伍,让他们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设置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看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踏踏实实从眼前做起,一支高素质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教学的教师队伍一定会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壮大起来。

猜你喜欢

研学导师旅行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V eraW an g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爱情导师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