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网红给思政教师的教学启示
——以李子柒为例
2020-12-30曹银支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四川成都610100
曹银支(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四川成都 610100)
目前,一些省市已率先实行新高考改革方案,但从学生选考思想政治的人数及比例来看,令人担忧。从日常交流来看,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堂太多枯燥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激不起他们的兴趣。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突围?李子柒在短视频领域的巨大成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据统计,李子柒新浪微博粉丝超2100万、抖音粉丝超3000万,在美国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平台,其每条视频播放量从500万到2000万不等,平台传播效果甚至超过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CNN。她的发展也得到了主流媒体的认可,被评为《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教师、网红,这两个看似距离很远的职业,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以人为传播对象,都需要提高个人影响力。因此,探寻并借鉴李子柒短视频的流行逻辑,有利于改变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
一、李子柒短视频的流行逻辑
1.工匠精神
和一般网红一天一更的频率相比,从2016 年到2019 年7 月12 日,李子柒共在互联网上传102 个视频[1]。平均10 天才出一个视频,在讲究速度和效益的当下,可以说是“奇葩”的存在。但这丝毫不影响粉丝对她的喜爱,没有催更,没有埋怨,有的只是静静地等待。《小麦的一生》记录了她从小麦的播种、浇水、施肥、收割到烹饪成美食的每一个环节。“播种、发芽、分叶、抽穗、扬花、麦穗变黄,当你在一点一滴见证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便会对生活、生命更加热爱和敬畏。”李子柒的这段解读不仅揭示了她慢节奏的原因,也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共鸣,很多人表示看李子柒的视频有一种“治愈感”。继续探寻,我们发现了她更多不一样的地方:为了拍好兰州拉面,专门向兰州拉面的师傅学习,并且多次练习,废了20多斤面粉;为了拍摄蜀绣相关视频,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拜师学习蜀绣技法,正是这份热爱,这种付出,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染了观众,所以更新再慢,也不必担心“掉粉”。好的视频需要技能、需要时间、需要沉淀,好的课堂又何尝不是呢?
2.创新发展
好吃的菜,每顿都吃,三天就会反胃;好听的歌,做成手机铃声,一个月便会发腻;好看的视频,每次一样,三月之后也会审美疲劳。但三年过去了,人们对李子柒视频的喜爱程度不降反增,其诀窍就两字——创新。本来还在做着糯米排骨,突然又开始做兰州拉面,原以为她是个无辣不欢的四川人,下一期视频又开始做起了苏式月饼。你以为她只会做一些传统料理,她转身又用辛夷花取代了所有面粉,做出堪比米其林的创新菜。刚觉得她是一个美食博主,她又突然开始了刺绣和做竹椅子。人们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宝藏女孩”,她柔弱的身体里蕴藏了怎样的能量?下一个视频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这种不断的创新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围观,也让她在竞争激烈的网红市场中存活下来,并且越活越好。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如果思政课堂能多一些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学生爱上思政课便只是时间问题。
3.情感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种情感,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对自己职业的投入,对当下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其中,任何一种都能拨人心弦、引人入胜。如果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所激发出来的能量无疑让人印象深刻,李子柒的视频正是如此。她的视频,不仅有随处可见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父亲、奶奶的至亲之情。她会在清明节做青团,端午节编制彩绳,七夕节做巧酥,中秋节做手工月饼,重阳节做重阳糕。在《给父亲做的一顿饭》这段视频中,她通过父亲最喜欢的一道菜表达对过世父亲的追思,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一盘简单的土豆丝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很多外国网友纷纷夸赞中国人勤奋、聪慧,央视新闻曾评论:“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这样的视频是有核心价值的视频、有情感的视频、有魂的视频。反观我们的思政课堂,是不是还停留在“背多分”?“言之无文”则“行而不远”,没有情感和灵魂的课堂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思政人警惕。
二、给思政教学的启示
1.提高教师素养,打造精品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素养标准。虽然每个教师在素养上有差异,但我们可以用己所长,譬如,有的教师板书不好,但他的信息技术水平很高,制作的精美课件,让同学赞不绝口;有的教师表达能力一般,但他非常敬业,认真备课的身影,留给同学不少感动。同时补己所短,毕竟能力和素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不断的磨炼去提高的。李子柒用10天准备一个视频,我们也应该将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在思政课堂上,学习,备课、试讲、总结,再学习,再备课、再试讲、再总结,如此多轮反复,何愁精品不成?
2.丰富教学形式,打造有趣课堂
要想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形式很重要。“我问你答”,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新一轮课程改革旗帜鲜明地指出“思想政治课程是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2]。在活动的开展上,我们既可以借鉴已经比较成功的做法,如“模拟联合国”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辩证思维、家国情怀上有着突出的作用,还可以组织“模拟政府”“模拟人大”“模拟政协”“模拟选举”“模拟听证会”等;同时,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去创新一些方式,如当前短视频很流行,笔者在教学“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一课时,发现学生不能理解“服务型政府”,于是组织学生拍摄了“金凤凰”微电影(龙泉驿区的“金凤凰”工程由政府投资达数亿元,实现了4000 多名山区学生进城读书的梦想)。记得微电影播放时,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山区学生谈到梦想实现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也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服务型政府”。所以,教学活动完全可以更加开放,“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需要注意的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要不断反思,及时总结以提高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加大情感投入,打造有魂课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教育要有情有义,才能入心入魂。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回忆起上初中时,一位政治课老师讲授焦裕禄的事迹数度哽咽,给同学们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习近平总书记说:“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3]总书记的发言给现场的思政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做了很好的示范。首先要有温度的例子。冬日暖阳、夏日清风、疫情下的逆行者、洪水中的摆渡人……小到一个微笑,大到家国情怀,生命中那些骄傲、感动、开心的瞬间,那些值得记住的美好,需要我们平时用心记录。其次要有情怀地讲述。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2020 年3 月6 日,网课第一天,学习《政治生活》前言,笔者作了以下发言:“同学们,这次疫情,百年不遇,但我们的应对也是前所未有的,很早就采取了‘一级响应’,据我所知,不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08年地震,都没有‘一级响应’,可见党和国家对这次疫情的高度重视!湖北省的省委书记和武汉市的市委书记因疫情应对不力双双被免职,省市一把手同时免职,这是极其罕见的,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民负责的态度!10 天‘火神山’、12 天‘雷神山’,这是什么,这是我们抗疫中的中国速度!而在疫情严重的今天,很多国家政府居然还在为要不要戴口罩而犹豫不决、争论不休。我相信,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率先从疫情中走出来!这次疫情,你们将见证历史,你们将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们热烈鼓掌。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多次以疫情为背景,分析政府职能、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知识点,增强了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家纷纷表示,要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同自己的学习生活自觉联系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自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素养要求,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自身素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思政课才能入脑、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