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教学研究探讨
2020-12-30李辉
李 辉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在一个多月的在线教学实践中,我校师生经历了网络技术适应期、教学互动适应期、教学效果提升期3个发展时期,师生在线教学互动配合越来越熟练,教学质量逐步提升。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控制,复学提上日程。复学后如何上好第一课,如何进行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后续怎样定位线上教学,线上教学对后续教学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摆在面前,我们要提前规划,做好开学后的准备工作。
1 开学后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效衔接
1.1 复课后的第一堂课
复课后的第一堂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好时机。笔者的教学设计:(1)向学生介绍我院优秀校友,有35个“最美逆行者”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校团委微信平台开设“最美逆行者”专栏,对其事迹进行集中报道,这些优秀校友是学生学习的榜样;(2)讲人类瘟疫的历史;(3)讲党和政府得力的防控措施;(4)讲科学技术对疫情防控的作用;(5)讲“健康第一”理念;(6)讲病毒相关知识;(7)介绍欧美国家疫情及其治疗、防控方面情况,让学生体会“生为华夏人”的骄傲和自豪。
1.2 开好主题班会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把疫情期间在家休息的时间补回来,合理安排宝贵的学习时间。
1.3 开展问卷调查
开学前做好问卷调查工作,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时知识点掌握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问卷数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教师根据线上教学方案,找出线上教学遗漏的地方,了解学生每堂课的重难点是否掌握、是否有缺课情况。
1.4 做好线上教学到线下教学的过渡工作
让学生将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所取得成果进行课堂展示,使其从线上学习回归到线下课堂学习,实现由线上教学到线下教学的转变及过渡。
1.5 课前检测
开学后先进行摸底考试,通过卷面分析和成绩分析,掌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找出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之后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在教师与同学帮助下找到问题解决办法。
1.6 做好线上教学内容与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
开学后先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然后根据测试情况,有侧重点地对线上知识进行串讲、回顾,为学生后续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对于共性问题和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进行突破;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加深理解,解决问题。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可在讲解前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知识复习及前后知识点梳理,让学生在学习前后知识点时能无缝对接。
1.7 引导学生进行精准的教学帮扶
组建学习小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动优生带弱生,进行生生互助;找到学困生群体的共同起点和差异,教师通过线上或线下教学方式,对学困生和后进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及个性化辅导。
1.8 继续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
继续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例如,让学生课前继续利用得实平台进行新课预习,在平台提交作业,在平台参加考试等。线下课堂教学时,可以继续使用雨课堂。前期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比较喜欢雨课堂丰富的课堂互动功能、直播回放功能。作为教师,笔者比较喜欢雨课堂的教学数据分析功能,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每一步(课前—课堂—课后)都有数据精准统计,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继续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今后教学新常态。
2 疫情期间教学模式的转变带给我们的启示
2.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育教学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上课,可以很方便地开展课堂活动。疫情期间,师生互不见面,教师和学生都有各种不适应,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在线教学模式,同时引导学生适应在线学习模式。面对这样大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学校受影响较大,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灾难性突发事件以后也许还会有,我们要做好长期抗疫和随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准备。要将线上教学作为常态化教育教学形式,要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线授课、班级远程管理、学校在线考核的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思维,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任务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科学评价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间相互监督和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监督学生学习行为。
2.2 疫情期间教学模式的转变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
调查显示,39.65%的被调查者希望疫情过后,能够将网络教学模式继续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包括开班会、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学习资料下载等[1]。被调查者认为,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碎片化的网络学习可能会慢慢变成学生学习新模式。他们对网课的发展抱以期待,“也许未来,网络教学更加完善,老师和同学会更喜欢上网课、依赖上网课”。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醒我们要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及社会学习群体终身学习意识。在我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使其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重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如何检索网络资源,如何开展网络探究,如何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合作分享、创新实践等。只有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学生,才能获得终身学习的原动力。恢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后,线上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仍然发挥着极大作用,不能弃之不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将快速兴起,成为教学的新常态。将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优势互补,既要珍惜疫情期间积累的在线教学宝贵经验,也要让在线教学辅助课堂教学,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
2.3 建立高校在线教学可持续发展机制
应该建设更好的高校在线课程管理系统,将其应用于学校教务工作中,利用在线教学特有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助力学校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校园。
培养教师优质教育资源应用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家建设的公共教育资源,要有优质教育资源应用意识,形成把优质资源引入课堂、引入学科、引入育人全过程的常态化应用习惯。
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推动在线教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疫情期间,很多互联网企业推出免费在线教学平台与资源,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于广大师生,为“停教不停学,停课不停学”做出突出贡献。今后应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装备服务在线教育,促使教师提升在线教育能力。
2.4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从疫情期间教师教学状况来看,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直播平台,不会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导致线上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为了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疫情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在线教学素养。
2.5 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教学预案,遇到突发事件时,学生无法到校学习,此时可启动预案。学校和教师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坚持“师生安全第一”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突发事件教学应急方案。
线上教学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其能推动教师进行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线上教学改革与尝试,挑战在于线上教学对教师知识、能力、思维、信息化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将线上教学方法和理念引入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