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困局与出路

2020-12-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体育锻炼体质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前提是正视问题,核心是找准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也是最终目的。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现时代把理论创新理解为“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现实与困局

1.1、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从1985年始,国家多部委进行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均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城市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不断增加,增长率在10%左右,达到15-28%,农村青少年肥胖增长速度超过城市青少年的肥胖增长速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且出现低龄化趋势,中小学生近视率超过50%,大学生近视率超过90%;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指标进一步下降;尤其是肺活量指标持续30下降,与1985年相比下降10%。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和力量等素质下降,学生在军训中站立的时间稍长就晕倒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学生在引体向上测试中,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都不能完成。

有调查显示:2012年北京征兵工作中,应征入伍的青年90%以上的体检不合格,而体检的标准是在下调10年前体检标准的基础上。若按照入伍的体检标准,全国大学生中有超过70%的学生身体不合格。

1.2、体育师资缺乏,体育教师工作超负荷

根据教育部2009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超编100多万,中学语文教师超编率超过90%,数学教师超编率达到89%,英语教师超编率超过100%。但是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农村一个学校平均0.8个体育教师。全国城市学校按照国家规定要求,需要体育教师336000余人,缺编教师87000人,缺编额达26%;农村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92000余人,缺编234000余人,缺额达60%。体育教师缺乏问题非常严峻。

体育教师的缺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在多数省市能够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学校,中学体育教师每周授课超过18节、小学体育教师每周超过20节甚至达到25节。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远超其他学科,属于超负荷运转。如再加上早操、课外训练、辅导、体质监测等工作,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过大,教学质量必然无法保障,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和业务进修。不但自身的健康受损,还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高。众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后就没有进修和培训、外出学习的机会。

1.3、资金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在我国许多城市学校有钱(经费)没地、农村学校有地没钱的现象。城市学校建在胡同里,学校没有体育锻炼的场地,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更有浙江、广东的学校把运动场建在教学楼顶上的奇闻;农村地方很大,没有经费,同样都没有建成运动场的希望。

农村学校体育经费匮乏,体育教师只能使用自制的体育器材,许多学校没有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仪器,即使配备监测仪器,也不会正确使用。按照《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要求,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达标的小学不到50%,中学不到30%,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1.4、学生体育锻炼缺乏主动性、体育锻炼习惯没形成

我国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多以竞技运动技术为主,小学、中学、大学教学内容重复一致,蜻蜓点水,教法相似,形式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各级教学大纲的强制要求,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质状况和运动水平的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标准实施教学和考核,很难正确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致使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娱乐工具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体育锻炼的兴趣;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担心孩子体育活动中受伤;体育课程缺乏趣味性等像过滤网,把大多数学生都过滤到不喜欢体育运动的行列。卫生部门发布的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也无从谈起。

2、问题导向下破解学校体育困局的措施

2.1、学校实施“强制体育”

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的法律、文件、条例等,对学校体育提出强制性要求,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法律保障。学生体育学习的权利、教师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管理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是学校实施“强制体育”的法律依据。清华大学历史和现实教学改革成果证明,强制体育是遏制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

2.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兴趣需要通过教育逐渐培养。卢元镇教授曾指出:“体育兴趣都有某种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技术指向。学生不运动,不学技术、技能,不可能会产生体育兴趣。体育兴趣是在克服种种困难、障碍和磨难,在精雕细刻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过程中形成。身体练习是艰苦的过程,要喘气、流汗、出现肌肉酸痛、‘极点’甚至危险,需要培养青少年顽强的意志力,拼搏的精神”。

现代学生兴趣广泛且多变,“培养兴趣”不等于“满足兴趣”,在系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过程中,甚至采取强制的手段和要求,引导、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念,诱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开设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引导、督促学生“走下网络、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2.3、加大学校体育投入、保障学校体育师资和基本体育场地设施

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数量充足、思想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改善、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和自备情况是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增加资金投入,配备、更新体育器材;多种渠道扩充、开发、自制体育器材、场地设施,传承、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营造优美、完善的体育锻炼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想练、能练、会练。袁贵仁部长在2014年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多渠道加快体育教师配备、培训体育教师提高素质、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等工作,是新一轮“全面改薄”工程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统筹体育资源,满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需求”。

2.4、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组织领导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业务咨询者,是体育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30年下降,身体素质中速度、爆发力、力量、柔韧性、耐力、肺活量等指标,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和提高的。从这个角度讲,体育教师责无旁贷。

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不重视学生体质,不重视体育是现实,“你的某某课程是体育老师教的”等带有歧视性的挖苦、贬损充斥媒体,社会对体育、体育教师的偏见,任何怨天尤人和抱怨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体育课的好坏决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作为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带领学生开展好每一次课外体育锻炼,像王正伦教授说的那样,用“痛点证据”,从“细节”、“痛点”、“人性”做起,拿出“以小见大”的证据,才能有所突破和改变。

3、结束语

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学生体质存在的问题到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时期,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学校体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意见》强调,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学校体育综合改革;“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意见》指出:“体育教学要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注重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实践练习”。

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过程中,江苏、山东等省市配套出台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和实施方案。上海市起动了以体育课程改革作为重点项目的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扩大试点学校,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体育个性化”的课程改革。清华大学体育教学实施的“课内外结合+半强制”模式、上海大学探索并实施“课内与课外、体育教学与群体活动、技能学习与健身锻炼”的“三个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展“三元一体”课程模式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实施的“项目俱乐部+游泳”的模式等,都是贯彻落实《意见》、进行学校体育工作综合改革的有益实践和探索。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协同配合,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做好本职工作和应尽的责任,相信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会得到根本改善。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