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训练伤害防护策略研究
2020-12-30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镇江 212028)
前言
就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在训练活动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运动技能,使其在专业学习的压力下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定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由此可见,高校的体育训练活动对学生有积极影响。
1、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运动伤害隐患分析
1.1、高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和环境条件缺乏科学的规划
开展体育训练活动,要求具备基础的运动场地与专业的运动器材,由于体育运动项目较多,经过多年的发展,都具备了标准化场地要求与专业的训练器材,但是由于经济与室内外空间的限制,某些高校在专业运动场地建设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某些器材的产品质量或安装布置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确保使用这些器材的师生安全。
1.2、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差异缺乏深入了解
由于人们的身体素质与运动天赋具有差异性,对于某些运动项目而言,在学习训练期间,学生会存在起点上的差距;同时,由于体能状况与身体机能的差距,个人承受的运动强度与技巧难度具有差异性;高校学生由于天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的差异性,在分布范围上存在极其分散性教学条件各异的地区。当前高校教育体育活动中还具备很多区别,由于近年来,教学规模扩张,教师需要对多位体育学生进行授课,同时,高校的体育课课程较少,教师难以了解每位学生的综合素养,给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带来了一些隐患,在教师开展教学要求中,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集训活动,不利于某些体质较差的学生。
1.3、运动科学知识与伤害防护意识相对匿乏
运动虽然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对于专项体育运动而言,对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近年来兴起了一系列运动科学活动,是通过专业的运动训练来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运动科学在专业体育运动领域中,需要加强普及,同时为开展体育训练计划提供了依据,也促进了体育运动专业的发展。所以在基于运动知识理论来开展体育训练活动过程中,能够确保人们身体训练效果的同时,保护人们的身体安全。
2、高校体育训练伤害防护对策
2.1、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准备环节属于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基础缓解能否顺利开展。在准备活动的练习中,适度科学的运动负荷能刺激学生的大脑,将幸福度提升到特定水平,有效减少生理性的懒惰感与疲惫感,加快学生体内新陈代谢率的提升。同时肌肉间的赫滞性能锻炼韧带,有效减低了运动韧带拉伤的情况,帮助学生尽快进入体育运动状态。将准备练习缓解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包括体育教材中的诱导性练习、模仿性练习与辅助性练习,都能科学融入准备运动中,使该内容更加完善,与基础环节的衔接更融合,确保学生良好掌握学习技能。譬如,在传接球游戏练习期间,体育教学内容是:学生通过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方式,来完成原地反弹的动作,确保传球能够击地传球,原地双手头上传球即:学生原地,运用单手肩上传球的动作来实现行进间双手跑动传球。在实验环节中可以运用行进间练习法或者静力性牵拉法,并且开展强度小的篮球运动游戏。在练习期间应听随教师的口令,或者教师提前示范完成动作。在条件合理的情况下加入音乐,确保活动都到位。静力性牵拉内容包括下拉颈部、手臂拉伸、肩部拉伸、弓步下压等。该拉升的准备活动可以是绕着操场跑几圈,随后完成徒手操练习。在篮球游戏期间,教师应结合学情与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准备活动,例如,徒手操、慢跑等,当学生兴奋度被提升后,在开始将练习强度适中的游戏引入其中。譬如,“补鱼网”、“钓鱼台”等准备游戏。初次学习高难度运动项目的学生,会本能对项目产生恐惧心理,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以及针对项目对学生进行细致项目的讲解及动作分解演示。让学生接受并主动学习高难度项目。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恐惧心理,老师应对学生进行单个谈话进行心理疏导,是学生摆脱恐惧心理,让同学们感受到鼓励,主动克服心理障碍。
2.2、基础运动练习
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定期练习基础运动的准备活动,能够尽量避免受伤。班级中会存在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强弱在训中慢慢显示出来,在不断地训练中,慢慢会产生怀疑,意志不坚定,由此我们要放缓练习的进度,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自主自觉的克服困难,完成训练。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良好融合,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通过对照教学目标来完成起动快跑的练习,要求学生注意听口令或者把思想集中在看信号上,在启动期间加速快跑侧身练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来球方向急停练习,在急停练习中关注跑动中前冲力的制动,借助仰体、侧转、曲膝、蹬地等方式制造前冲力。为了确保训练的安全性,避免学生出现上体前倾的错误转身行为。在跨步练习中尽量用前脚掌着地,在转身跨步过程中增大幅度,尽量降低身体重心,避免出现身体平衡难以控制的情况。在传球练习中,两人通过一组一球的方式,从底线开始运球至罚球线跳步急停。学生在转身后需要尽快把球传给在底线的学生,并且快速跑回底线,确保第二次练习有序进行。教师还可以参考运球运球转身胯下变向运球顺步等。对于技术较好的学生而言,在练习中可以适度增加难度,通过单脚绕圈训练的方式在地面放置标记符号,将其放置在中心作为控点,其他依次放置于点或点方向。学生通过双手抱球的方式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去跳。以中心点为主,跳到中间后在返回侧边,最后由后方、侧边调回中间。因此学生的每个肢体动作都需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譬如,沿着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在跳跃期间需要关注目标位置,尽量保持肢体平衡,随后在关注速度。顺时针方向动作完成后,再进行逆时针方向。在单腿站立中,尽量减慢速度。在跳目标火车轨训练中,首先,保持预备姿势,确保双腿距离与肩同款,通过快速拔腿的方式来确保双脚与臀部的平行,随后再返回起首姿势,确保肩宽距离。随后关注向前推进双脚交换落地的平衡训练。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科学发布口令,引导学生完成横跨障碍跳,确保双脚交换落地。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落地瞬间的姿势非常重要,必须确保膝盖弯曲、挺胸、保持背部挺直,从而完成接力比赛的有序进行。
2.3、组织高校体育教师参与运动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当代社会中的运动科学理论越来越完善,同时在职业体育运动中受到广泛运用,职业运动员在高强度的比赛与专业训练中,会配备相对专业的科学技术团队,执导学生通过专业的训练方式与饮食调整,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受伤概率。体育课程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养,在健康教育理念的普及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健康体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有效率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使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越来越成熟。老师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有序开展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能使教师正确设置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有序融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体能训练成绩,确保其掌握体育项目,从而健康成长。教师应不断丰富体育教案,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中积极调整心态,帮助学生妥善处理个人与同伴间的关系,在正确情感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技能的良好融合。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客观批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点,使学生理性、科学接受客观要求;其次,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沟通机制,使学生获得完善的反馈,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提升学生的关注度,由于高校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因此将心理教育与体育课程相融合时,需要明确教学期间运用的主题,同时结合创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主题,确保学生增强对教学活动的关注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还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活动的关注度。教师在活动教学开展期间,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在游戏活动开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2.4、逐渐提升运动难度
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难度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鼓励学生逐渐加强运动难度。譬如,在后空翻教学项目中,体育教学中的后空翻项目教学的好处对于学生来说,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自己也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激励学生跨越心理障碍,在后空翻训练中争取逐渐达到目标;教师应提前依据教学目标与学情制定教学内容弄。教师提前准备知识点,学生在“动”的过程中逐渐获取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后空翻教学主张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明确学习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并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品质。由于教学时全班统一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有些同学学习掌握后空翻速度较快,有些同学掌握的较慢。练习初期掌握能力较慢的学生会产生心理落差和疲倦,到了练习的后期,就会产生负荷,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要注意教学的安排。针对学生初次接触学习后空翻项目,在教学的初期,教师应当充分对后空翻项目的难度要点进行讲解,关键的动作要进行示范,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并接受后空翻项目,并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掌握后空翻的动作要领。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由于对动作的掌握不熟练可能会产生恐惧和操作上的问题,教师要针对问题,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没有完成动作的同学进行鼓励,并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对后空翻项目动作进行观察,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使已经掌握的同学对其指导,让同学们互相帮助。由于动作的危险性教师要在旁进行讲解。当教师发现运动负荷过重时,必须立即减轻。为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应定期讲解安全教育知识,演示必要的措施。在体育课程开展中,由于部分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示范教学能确保学生更科学的掌握项目的动作。在动作规范讲解中,教师应关注语言的趣味性,尽量降低枯燥系数,在吸引学生视线的基础上完成动作讲解。随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高难度的动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播放细化动作或者亲自示范,同时鼓励学生从基础开始练习。在不断地练习当中让同学们不断进步,养成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的习惯,并且由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形成一种团结精神。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高校学生应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同时将科学的运动知识融入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运动理念,在训练中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具备良好的防伤害自我防护常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