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担当的新时代思政课教研员
2020-12-30周忠振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河南洛阳471000
周忠振(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河南洛阳 471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适应新时代,顺应新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教研员要以对思政教育的忠诚之心,勇于担当,精准定位,立足实践,精钻细研,不断创新,开辟教研新天地。
一、厚植思政教育情怀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作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作为中学思政课教研员,更需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除了表现为对国家和民族的浓厚感情,最直接、最具体的就是思政教育情怀。
思政教育情怀,简单地说,就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思政教育的一片痴心、衷心。首先,思政课教研员要对思政课有一种真爱。这种爱不是口头上的许诺,不是写在纸上的告白与宣言,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是视若生命的珍爱。其次,思政课教研员不仅要视思政教育为职业,更要视之为事业乃至志业。思政课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谋生的手段、生存的依托,但不能从根本上激发教育从业者的激情与创造性;思政课教研员唯有将思政教育视为崇高的事业——为学生塑灵魂、为社会立正气、为民族谋振兴的事业,才能不遗余力把脉思政课教学、精研方剂祛疴除弊,才能矢志不渝热烈追求、心无杂念勇往直前。再次,思政课教研员要有特殊的教育担当。教育担当是一种责任、奉献、奋斗,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人类未来发展的使命意识、生命投入、殚精竭虑。而作为思政课教研员的特殊教育担当,则在于要始终以一颗对思政教育的诚挚之心,致力于从思想、品德、政治上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无情怀则视野不广,人无大情怀则事业无大格局。思政课教研员有了思政教育情怀,才会更加主动地去拓展知识的宽度、厚度与广度,才会更加自觉地放眼全球、关照历史、关注时代与社会,从而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知识搞明白、道理弄清楚,并在这个过程中筑就一个更加广阔与自由的、可以展现自身才华与风流的舞台。思政课教研员若缺少这种情怀,仅把教研作“差使”,仅把思政课作为知识传授,就会迷失人生方向,就会对工作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就会迷于利、失于气,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甚而至于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勇担思政教育使命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教研员的角色需要定位在专业的课程领导者”,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者、课程设计者、发展服务者、专业指导者、质量促进者。[1]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毕景刚、韩颖两位老师则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引领示范、协调与沟通”四个方面对教研员进行了角色职能定位。[2]思政课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思政课教研员要甘为“摆渡人”、善做“二传手”、勇当“探路者”。
思政课教研员要甘为“摆渡人”。思政课教研员作为“摆渡人”有三层含义:一是做国家方针政策的摆渡人。思政课教研员不仅要自己理解、掌握、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要把相应的方针政策以高效的手段传达给教师,为一线思政课教师向学生准确清晰地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供支持。二是做先进教育理论、方法的摆渡人。思政课教研员要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先进地区、学校、教师的经验方法,传播给教师,让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加广泛的新理论、新技能、新经验。三是做思政课教师成长的摆渡人。思政课教研员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为思政课教师成长解惑,在技能上为思政课教师发展助力,更要从思想政治上引领思政课教师进步。为此,思政课教研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召力,化解思政课教师心中的郁结,激发思政课教师沸腾的情志,点燃正能量,引领新征程。
思政课教研员要善做“二传手”。排球赛场上,“二传手”是一个球队的灵魂,要把一传不到位的球调整好,要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组织好战术。思政课教研员作为“二传手”,不仅要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经验等准确地传递给教师,而且要在传递的过程中赋予其新的内涵。思政课教研员要在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创造性地进行解读和阐释,让广大思政课教师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准确接受。对于思政教育学者及专家的理论、先进的思政教育经验,思政课教研员在传递的过程中要进行整理、挑选、加工,创造性地结合本地不同学段的思政教育实际进行阐发,使其适合本地思政课教师学习、借鉴。
思政课教研员要勇当“探路者”。我们的教育已经处在了一个新的时代,原有的好路子有些与今天的社会思想政治实际不相适应了,有的需要抛弃,有的需要拓宽、延伸,现实更要求开辟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新路途。思政课教研员要在深刻认识时代特点,深入了解新时代国家、社会、人民对思政课教育的新需求的前提下,把握学生心理、认识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状况,钻研课标,走近教师,深入课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研究实践,依托实践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开拓新路。
三、做实思政教研之功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思政课教研工作必须突出学科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丰富的社会实践,以明知识、析理论、立德行、坚信念、探方法为内容,不断创新思政课教研方式,提升思政教研实效。
思政课教研不仅要研究课程内容,更要研究学生思想实际。首先,要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思政课教师对学科课程内容的认识。具体而言,包括深刻认识思政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业质量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关键能力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深入透彻认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课程;深刻理解思政课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育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课程,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课程。其次,思政课教研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研究。在新时代,学生的生活、家庭教育、心理、交际喜好、认知结构、能力基础、价值倾向等,都具有新的特点,尤其是在网络日益发达、信息传播愈加广泛的态势下,多元文化并存,多向度价值取向同在,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思想观念、政治理论更加复杂。基于此,思政课教研员必须深入学生生活,多渠道接触学生,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喜好倾向,针对性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路径。
思政课教研员不仅要置身课堂研究教学,更要投身课堂教学实践。首先,教研员要置身课堂,观察课堂的“气象风云”,找到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从某种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作为集“策划”“编剧”“导演”于一体的教师与作为“主演”的学生之间的不断冲突、沟通、调谐的过程,会时而晓风和畅,时而风起云涌,时而云低气滞。思政课教研员要阅读课堂的风云变幻,发现教师的困惑及问题的症结,寻找止风息云的策略。其次,教研员要进行真正的教学实践。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得到的结论一般是符合理论、理想化的,亲身体验者的结论虽然带有经验性,但它是实践、真实的。二者都是有益的,但只取其一,难免偏颇。教研员既要观察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同时,也应该投身课堂教学,亲自实践新理论、新教法,在观察中思考,在实践中体悟,才能全面了解问题,不断修正认识与教法,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思政课教研不仅要突出教师教的评价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的评价研究。新时代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更加关注教师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理念、道德观念、政治立场和价值倾向,要对“标”课程标准,判断教师是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是否以学生的现实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方向,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追求;要判断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独特价值,培养学生基于政治认同的理想信念、源于科学理论的思想、凝结着自由平等公正价值取向的尊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担当。同时,思政教育评价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要评价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发展的状况。因此,思政教研工作要着力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如何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要判断学生的政治兴趣点、思想兴奋点,要去分析学生的政治理论学困点、政治思维混乱点,要发现学生的价值学习盲点,要研判学生的思想学习力、理论思维力、政治实践力、价值内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