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识”开始的教育—读《教学七律》有感
2020-12-30曾建洪赣州市于都中学南区江西于都342300
曾建洪(赣州市于都中学南区,江西于都 342300)
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再次拜读了美国经典教育名作《教学七律》(约翰·格里高利著,团结出版社,2018 年2 月第1 版)之后,对于教学常识,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敬畏和重新唤醒。从“常识”开始的教育,相信是每一位读者的共同感受,也是每一位育人者应努力践行的方向。
该书于1884 年首次出版,此后被用作教师培训教科书,也被学校老师当作工具书。作者详细考察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总结出简明精准的七大教学定律,其独到的真知灼见,无不让广大育人者和学子受益,每每捧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一、多一些常识的唤醒
教育,就是唤醒,唤醒学生的自我成长,唤醒师者育人育己行与思。
作为古典人文教育的倡导者,约翰·格里高利以其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研究力,借助七大教学定律,时时唤醒我们广大教育人,多一些用心去发现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学生常识、语言使用常识、课程常识、过程常识等,找回和确立常识、尊重和理解常识、敬畏和践行常识。安静做真实教育的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些真实的唤醒甚至创造吗?
二、多一些常识的学习
常识,需要积累,既要有实践的积累,也要有交流学习上的积累。
书理是相通的,书香可以致远。师者,若再拓展延伸一些阅读,如读读李政涛《教育常识》、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等著作,相信定会有不同的体悟,甚至会有综合性的收获。其实,在中国,自古就有很多与《教学七律》所提及的教育教学常识相通、相融的教育经典著作(或名篇),如《论语》《学记》等,只不过我们往往不惜于、不善于去研读身边的经典,不善于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若此时的我们,多一些古与今、中与外、理论与实践、纵向与横向、线上与线下等多角度、多方式的阅读,相信,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精进,更是人生的幸福满满。
三、多一些常识的品悟
觉者为师。常识需要唤醒,需要学习,更需品悟,让我们一起品悟《教学七律》的内在意蕴。
教师定律——“模范”,其实就是教师常识,做一名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做育人、育己、学习的模范;学习者定律——“兴趣”,讲述的是学生常识,这也是教育最需要的常识,从读透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等)出发,走进孩子的内心,把儿童当儿童,多一些调研,多一些生态思维培养学生等;语言使用定律——“共同语言”,讲述的就是共情、共同体意识,既要有学生常识,以生为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路,又要有基本的教育语言常识,基于学生兴趣、话题,说学生能理解的话,表达学生能领悟的语言,创造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语言等;课程定律——“链接”,希望教师能多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多一些拓展教学,多一些横向联系,多一些综合学科思维,摆脱单一思维、单一学科、单一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过程定律——“自主”,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树立生本观,践行学生常识,也要转变好教学理念:从教会到教慧,从学会到会学,从师问到生问,从孤独学习到合作学习等,多一些教育教学实际的探索、研究和践行;学习过程定律——“再生”,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多一些创新的呼吁,再生,不仅是对培育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师生的再生,实现教学相长;复习定律——“完善”,是提倡扬长的教育,完善个性优点,又是补短的教育,适当补齐自己的短板,还是温故而知新的教育,回头看、回头清理巩固,做自我完善的达人。
四、多一些常识的践行
常识,难在践行,贵在践行,成也在践行。
践行常识,是基于、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身为教师,每天我们都在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不同的教育现场,遇见不同的教育对象,其间总是会与学生相遇、与问题相遇、与教育相遇。这些教育在场的过程,其实就是探寻常识的过程,探寻人性常识、过程常识、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等的过程;也是转化的过程,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努力形成研究成果,回应问题,并运用于育人的实践中,将潜在的可能转化为发展的可能的过程;同时还是育己的过程,将外显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行为、育己的知行转化为育人的践行。
人人都可以成为常识的追寻者、捍卫者、践行者,甚至创造者。常识从未走远,她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一些发现的眼睛、捍卫的勇气、践行的热情与创新的激情,多一些常识的唤醒、学习、品悟与践行,从“常识”开始的教育,教育之路必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