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学理论视角下中学体育课程设计优化研究

2020-12-30李厚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竞争理论体育

李厚盛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处 吉林 长春 130022)

1、协同学理论概念

协同学理论是通过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描述各种系统和运动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它吸收了平衡相变理论中的序参量概念和绝热消去原理,并与不同学科的相似现象进行了比较。它揭示了每一种制度或现象从无序到有序的共同规律。与耗散结构理论一样,协同学也以开放系统偏离平衡为研究对象,但它明确指出,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关键不是系统是平衡的,也不是非平衡的。或距离平衡状态的距离,但构成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即开放系统不仅处于非平衡状态,而且处于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呈现宏观有序结构。

2、协同学理论结合体育的研究

协同学理论在体育方面研究越来越广泛,如邵桂华,满江虹(2016)基于竞争与协同的视角对竞技体育系统进行分析,认为形成以“共同发展”为标志的秩序参数,是引导竞技体育系统实现向更先进、更有序的过渡。这显示了协同学理论对体育运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杨国清学者(2017)从协同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河北省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有序参数应在自组织演化动力模型下建立,这样才能引导和促进河北省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还有赵芝玉,孙传宁等(2008)通过协同学视野对体育教学探索,为体育教学理论提供了关键和有效的思考方式。由此来看,在体育教学与设计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通过协同学理论去深入研究。

3、目前体育教学设计现状与不稳定性

3.1、现今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设计实力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现行体育设计的目的是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要求全部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有所收获,不过还要遵循一般教学原则,设计的内容要根据被学生的心身特点进行特殊需要设计,使得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所以体育教学设计时应遵循自主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3.2、体育教学设计中的不稳定性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稳定性,这些不稳定性因素往往影响体育教学的开展。体育教学的不稳定性因素分别有教师个人素质、学校体育文化环境、体育氛围,还有场地与天气等。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会影响体育教学设计的下一步进行,所以我们必须把不稳定性的结构转化为有序的结构,对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的情景掌握在手中,预测下一步的教学。

4、协同学理论对体育教学设计的作用

协同学在体育教学设计方面应用的不是很广泛,但是协同学结合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是非常好。首先协同学在体育教学中起到自我激活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主体的需要和外界的影响,从而实现自我组织的行为,将一个混乱的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协同学理论对学生起到自我定向的作用。自我定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在学习中自律,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让更多的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练习的要求和激发他们自我比较或与他人比较的意识。还有就是协同学在体育教学对学生起自我调节与自我规划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激情投入到学习或训练中去,通过一种积极的非平衡的方式去促进教学优化发展。

5、协同学理论对体育教学设计的启发

5.1、体育教学设计中的同质与异质

(1)同质分组教学。

同质分组教学根本的出发点是在不同水平层次上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计划去,实现不同层次技术的提升。假如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对同质分组教学的追求,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强调对事物的控制和恐惧事物的复杂性。分层次水平教学可以采用类似于工厂管理分部门管理模式,把教学中的每一个因素按设计要求提前安排好,然而教学步骤和教学情境就能按照预先准备模式来演绎,使得整个教学变得井然有序。这种教学模型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的评分机制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教师对更多的确定性和不稳定加以控制和掌握。

(2)异质分组教学。

异质分组体育教学则向展现另外一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充满未知数。这样教学模式使教师脱离对教学的掌握与控制,使得教师不能预测体育教学的效果和猜想下一步的教学情境。在这种由乱流、耗散甚至混沌构成的教学情境中,以转变、多重解释、多元化发展为特征的教学框架下,控制的力量将不得不让位于理解与对话,确定性被不确定所取代,预测与测量也将无用武之处。

(3)在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中体现教学的自组织。

由于学生的竞争水平不同,所以不同竞争水平的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竞争。这样的竞争也将导致更高层次的合作,这将导致系统产生更多的可发展参数,使得系统中的序参量趋向越来越高级别有序。在体育教学过程也不例外,由于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都不一样,使得在教学中充满很多积极因素。通过制定相同的考核标准,这将使学生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由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使得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和更好的技能,这时就会出现教学的自组织。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设计多一下自组织环节,让学生通过认识自我的不足或与他人比较,寻求符合自身的提高方法,而教师应该在其中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5.2、体育教学设计中的部分与整体

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发展中是密切相连,缺一不可的关系。他们都是对方成功的关键,整体是由多个相关的部分紧密链接起来的,一但相关部分缺失,构成的整体就不可能存在。部分如果脱离整体,失去本来的价值,部分不再是其的组成部分。同时他们之间也相互影响,部分的结构的改变也会使整体的结构随之而变,但核心部分的改变会导致整体的决定作用发生实质性变化。整体的功能状态发生变化时,同样会使相关的部分发生变化,体育教学也如此。如今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把一个个的完整动分解为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的简单易懂的技术,旨在让学生对完整的技术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也遵循了技术动作教学循序渐进性,但是无形中分割了技术的完整性。在关注学生对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要注意放在学生对动作的衔接上,力求动作趋向完整性,同时也寻求出现完整性不足的部分。当对动作进行考核制定评价时,首先要把考核的核心放在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完整性,其次到完整动作剖解的链接部分。这时的序参量不是单纯的组成整体,而是层层相关连的部分。导致系统中的存在很多的不能确定的主导参数,这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要把这些不能确定的主动参数转化为确定的参数,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分析思维和完整性思维。在这种混乱的视野中,创造的观念将与每个人的动荡和完整、暂时的弱力、非理性、相互交流和反思密切相关,这将刺激个体创造的创造,而链式反应则是集团创新的机制。因此要在教学方面建立相对应的教学模型,通过建立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寻求他们之间共同的序参量,最终形成的有序结构模型。

5.3、体育教学中的合作与竞争

竞争与合作并存,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统一的,在合作中存在竞争,在竞争中存在合作,它们相互渗透和互补,所以体育教学既要合作又要竞争。例如在体育中也有很多例子,无论是是从学生跑步成绩表现出的速度快慢来看、还是在教学中学生投篮比赛的准确率来看,这两个项目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竞争性;相对于靠团队协作取胜的项目来看,队员与队员之间需要提前建立好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制定密切相关的战术配合,这是团队协作项目取得胜利的金钥匙,同时从侧面可以看出合作性也有重要的一面。合作与竞争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必然出现的两种现象,但对这两种角色有不同的看法。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更多的人重视竞争的重要性,而忽略过程的合作性。如杨柳,洁梁勇(2005)认为体育应该是以对抗性为主,增强学生的勇于对抗意志,使学生的性格逐渐走向成熟稳重。

同时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竞争性是比合作性重要的,缺使得教师在追求好的学生时,忽略了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导和培养。从上述来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合作与竞争中,协作作为有序,竞争是两者竞争后的的又一次协作,从而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设计学生之间的竞争性教学方法,通过利用竞争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进而不断从竞争与合作中进步,形成“竞争→合作→再竞争→在合作……”的循环模式,无疑对学生还是体育教学设计来说,这样的循环模式更具有可持续发展力。从这里来看,竞争与合作不仅可以在体育教学设计同时存在,而且取的教学效果会更满足预想。

6、结束语

体育教学设计现在不再是为了完成教学而设计,而是为了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取得对应的进步和相应的成绩。当我们深入体育教学设计研究中,不难发现教学设计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发掘和研究。希望能借助协同学理论来探讨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能带给大家在体育教学设计上的启发。

猜你喜欢

竞争理论体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感谢竞争
我们的“体育梦”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