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12-30梁霄郑弘溶
梁霄 郑弘溶
(1.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2.韩国朝鲜大学体育学院 韩国 光州 61452)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发展与普及,全面民健康运动的发展趋势已经显而易见,运动人体科学作为全民健康运动的理论指导基础,对人们正确开展健身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运动人体科学主要是以西方生理学以及现代医学为指导理论基础来开展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西方生理学与运动人体科学的结合并不是那么完美,无法支持运动人体科学发展,而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良好的体育应用价值,所以我们应当深入挖掘中医理论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中医理论的优势,广泛吸收中医理论中能够运用到运动人体科学中的知识点,完善运动人体科学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全民健康运动的有效开展。
1、运动人体科学概述
1.1、运动人体科学概念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国家级重点学科,是为培养专门从事运动相关活动的专业人才,或指导运动活动的科学开展,或指导运动人员如何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受伤,或致力于科学发展体育事业等,总而言之,运动人体科学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学习体育学、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等多领域基本理论和知识。力量、速度、柔韧性是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运动质量的主要指标。运动人体科学所涉及的分支学科也很多,比如运动解剖学需要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与体育、运动相互关系,运动生理学需要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或长期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各种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变化机制,体育保健学需要研究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等,总而言之,运动人体科学所包含的知识种类繁多,所研究的内容也很广泛。
1.2、运动人体科学的需求
运动、健康、科学这三个原本没有太大关系的理念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而被联系在一起,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但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训练达到瓶颈的时代中,体能与心理能力就成为决胜的关键,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临场发挥与最终比赛结果。目前运动人体科学中所运用的西方医学主要侧重于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比较强调外在干预因素对机体的效力,在全面了解人体自身健康维护与潜能开发较为薄弱,在实践运动中也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与西医生理学不同的中医生理学,则更加注重整体性与自主性,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将身体建设的重点放在心理层面,通过形神一体的机制实现更加高效的控制形体的效果;二是对环境加以充分认知,通过协调内外之力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发力效果。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制定个体化措施,从而充分调动每个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主动性;二是适当控制外力干预,使得运动员精准把控自身身体状况,有效补齐短板,通过高效的干预措施激发、加强和巩固机体内在组织力,促进运动员自身爆发力、耐久力、伤病康复力的有效发展。
2、中医理论概述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将生理、心理、病理、养生以及诊疗等各方面知识都囊括在内,将其应用到运动人体科学中,可以选择其中与其相关性较大的领域,以期形成更为完善的运动人体科学体系。根据运动人体科学特点来看,可以将力量、速度、柔韧性作为基本切入点,遵循化繁为简、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复杂的中医生理学知识融入到运动人体科学中,是要将生理学中“气化、运化、疏泄”三大核心机制对应到运动中的力量、速度、柔韧性三大要素上,在此基础上确定保健任务,即通过维护人体气“气化、运化、疏泄”三大机能,以保障运动中需要的力量、速度、柔韧性三大素质处于良好状态。从病理学角度研究导致三大机制受到损伤的根本原因,并制定进一步的维护机制和措施;从诊疗学角度辨别各种异常反应并给出及时准确的干预措施,使得出现偏差的功能快速恢复正常;从养生学角度为每个运动员制定养生计划,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个体特征,通过对他们的身心监测结果判断他们当前所处于的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提前制定调整策略,同时还能够通过挖掘潜力,帮助运动员不断增强自身身心素质,为竞技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中医理论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措施
3.1、以运动人体科学的需求来运用中医理论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中医理论中的“气化、运化、疏泄”对应了运动中的力量、速度、柔韧性,那么要想发挥中医理论对运动人体科学的指导作用,就应当从运动人体科学的需求角度出发,将能够对应到的要素结合起来。“气化”涉及到肺与肾的功能,中医理论指出肺主一身之气,肾主纳气,只有肾的精气充沛,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使之下归于肾,肺肾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当前有不少运动员由于训练劳累过度都存在肾不好的问题,既然肺和肾这两大脏器如此重要,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习时,专业人员应该如何习得保健之法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被认为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所以肺部器官的保健是非常关键的,首先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其次可以利用中医提倡的食疗增强肺部功能,比如,白色的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佳品;最后可以经络调理预防多种肺部疾病,比如,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檀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的要穴。中医认为人的骨骼强健与否,由肾精气盈亏所决定的,通过咸味的海参、海虾等海产品,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乌鸡,猪腰子、核桃、韭菜等食品进行食疗,通过拍打肾俞穴对肾的精气有很好的调养作用,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中,五脏承受了许多本不该承受的负担,所以更需要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注重养肺。
“运化”涉及到心与脾的功能,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在脾的运化作用下,水谷精微之气得以消化吸收并注之于血脉而成为血液,只有脾气强健,气血生化有源,心血才能充盈。中医认为大悲大喜皆对心功能有所损害,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案例,所以提倡运动员培养自己的平常心,无论胜负皆以平静的心态去看待。除了在情绪上加以控制以外,养心亦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食物都是补心佳品。同时还可以通过经络调理达到养心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敲打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中医理论中所认为的脾并非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过于操劳、思虑过度都将影响人体的健康水平,饮食上可以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物,比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经常拍打足三里穴以达到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的效果,通过腹式呼吸、按摩腹部、静蹲来增强脾胃系统。
“疏泄”涉及到心包与肝的功能,心包是心脏的保护膜,其保健与养生方式与心脏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发现憋闷、胸骨刺痛,那么很有可能是心包出现问题,敲打心包经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能达到养心强心的效果。《黄帝内经》将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躁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如果一个人总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所以有些人能够需要通过大吼等方式将这股怒气发泄出来,发泄出来或许能好,但这并不一定有效,或许会起到反作用,比如,三国中的周瑜就是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所以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学习中,还需要养成宽容的良好品德,以广阔的胸襟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自身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可以通过食疗进行养肝,乌梅、醋、山楂等酸味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食品,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都是养肝佳品;中医理论的养生文化认为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的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3.2、在运动人体科学中应用4P医学
4P医学模式分别指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和参与性,将4P医学直接应用到运动人体科学中,就是要在训练过程中,利用中医信息监测技术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柔韧性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然后根据相关因素和实践经验,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可能会达到的成绩进行分析,以及对运动员可能会产生的运动损伤进行预测,以达到及时预防的目的,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挥中医理论的预防性与预测性的指导作用。另外,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运动员个体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使得每个运动员都能够享受到符合自身素质条件的科学训练,不至于被其他队员的训练节奏所干扰,这样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一名运动员的个人潜能,进而全面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成绩。
3.3、充分发挥中医理论整体性优势
中医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早就自成体系,它所包含的知识足以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和优势,那么在运动人体科学中应用中医理论就要注重发挥它的整体性优势。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可以对人体系统进行全面的掌控,通过观察、切脉等方式诊断出运动员身体状况,并以此为治疗基础,采取化、通、消等多种干预手法,促进运动员血络的正常运转,不断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将中医理论中的养生技术与现代生物医学结合起来,帮助运动员从日常生活与训练中达到保健效果,让运动员除了习得专业的体育技能以外,还可以学习到更多与之专业有关的养生保健知识,使其在注重体育技能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身体素质处于最佳状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知识对运动人体科学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已经显而易见,将两者进行融合运用,对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价值,对于当前的教育而言,可以通过以运动人体科学的需求来运用中医理论、在运动人体科学中应用4P医学、充分发挥中医理论整体性优势等措施促进中医理论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积累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