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早操开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2020-12-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早操专业体育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1、前言

早操最早追溯于德国,用于军事训练等活动中,后来逐步演变成为现在的体育活动。根据研究表明,目前只有中国和泰国部分高校对出早操做出明确规定,而欧美等国未做出硬性要求,但每天必须进行体育运动。

早操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既将平时理论课程所学用于实践,又通过大量的训练提升的自身专业技能素质能力,还可提高心肺功能,可谓一举多得。但是,目前95后、00后的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再加上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没有了高中学业的压力,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变得充裕,一部分学生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经常熬夜,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忙于社交,喝酒成了家常便饭,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还有一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够,只在上课时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课后很少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以上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部分体育专业学生对早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早操形式单一、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浪费时间,因而早操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针对早操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如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对早操的积极性,就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上入手,根据各专项的特点,制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来有效促进体育专业学生早操的开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早操开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今后早操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2、研究对象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6级(大三)、2017级(大二)、2018级(大一)共计432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成都师范学院图书馆等有关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出早操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3.2、调查访谈法

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为期一学年的时间,跟踪、走访调查了体育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专项的部分学生和主要两委会干部、干事,听取了他们对早操开展的看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同时还访谈了体育专业的专家教授、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论据支撑。

3.3、问卷调查法

对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三个不同年级,两个不同专业共计432名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32份,回收问卷432份,有效问卷425份。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的撰写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3.4、数据统计法

采用excle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类,为研究体育专业早操开展现状及对策探讨提供了技术支持。

4、结论

4.1、早操开展现状

目前学校仅体育学院开展早操活动,早操时间是每周周一至周五早7:00-7:40,若遇下雨等不可力抗因素该天早操暂停,早操内容主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项分班级进行开展。早操的管理方式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各班级辅导员共同负责,学院主要两委会干部、干事、各班班长负责考勤,而每位学生的出勤率最终纳入评奖评优考评体系之中。

通过作者一学年对学生出操情况的走访、调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兴奋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尤其以大一新生为主,刚刚进入大学,对学习充满的热情,早操积极主动,不管是热身运动还是专项训练都相对认真;大二学生表现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早操的练习中,部分学生出现玩手机现象;大三学生则在体育馆内组织操类、球类各项练习,情况较好;第二,平淡期(第一学期期末至第二学期4月),由于天气渐冷,加之大一学生逐渐受到高年级学生思想影响,出操训练情况不如上学期那么认真,部分同学热身跑完后站在原地不动,亦或者玩起手机;大二学生热完身后一半在认真训练,一半站在原地玩手机、聊天;大三学生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同学分组进行操类、球类训练,另一部分则原地玩手机、聊天。并且,迟到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第三,疲软期(第二学期5月至6月),三个年级整体出早操情况不如上学期,大部分学生人到了操场心却不在,整体的精神状态也欠佳。

4.2、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早操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汇总和走访调查学生信息反馈显示,27.8%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早操训练,43.5%的学生能够在大多数时间里参与早操的训练,16.2%的学生间断性的参与早操活动,12.5%的学生很少出、或者不出早操。

数据显示有71.3%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早操的锻炼中,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出早操是持赞成态度的,但是,这一数据作为体育专业的来说是偏低的,针对16.2%间断性参与,特别是12.5%的学生对早操表现出不赞同的态度,经过调查了解,他们认为出早操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反而影响到了正常的休息时间,对上课效率有影响,对于少数学生有这种思想班级辅导员要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多沟通、多交流,端正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克服畏难情绪,使其明白早操的重要性。

4.3、早操内容不够丰富

早操训练的内容应该与平时学生上课的内容保持一致,既起到巩固训练的作用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但据统计数据表明,近六成的学生认为早操缺少实质性的内容,每天的安排不外乎于热身两圈后,分班进行训练,新鲜期一过,训练的质量大打折扣,从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是愿意出早操的,但由于群体效应,没有集体训练的队友,自己也懒惰了,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因此,早操中需要专业老师参与其中,丰富早操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4、早操形式过于单一

每天早操由学院两委会干部、各班级班长进行点名、指纹打卡机签到,如遇请假需出示由辅导员签名盖章的请假条,形式过于简单,学生对于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感到乏味,缺乏创新性。每次集合、点名需要花费大约10分钟时间,占据了早操总时间的1/4,仅剩下半小时留给学生锻炼时间,而每天早操的练习项目基本相似,再加上学生没有目标和方向,很容易出现思想和意识上的懒惰,长此以往,早操训练流于形式,达不到锻炼身体,更谈不上提高技术水平了。

4.5、早操奖惩制度不够完善

我院早操考核成绩未与学分挂钩,对于迟到、早退或不参加早操的学生各班级班长负责统计,将直接影响该生期末评奖评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作用,但评奖、评优名额是有限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评上优秀、获得奖学金的几率是很少的,而大多数人中又有一部分人属于思想上、行为上较为懒惰的,对于这些希望较小、集体荣誉感不强的学生来说约束力确实不强,奖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起到的作用较小,因此如何设立较为合理的奖惩机制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

5、建议

5.1、加强学生思想认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学院各班级每学期以月为单位开展以“体育强国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全员参与,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早操的开展不是负担,而是对所学专项技能的延伸,各专项技术动作必须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体育强国梦不是一句空话,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每个人务必脚踏实地,落到实处。党员、学生干部等必须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帮助思想有困难的学生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规矩意识。

5.2、进一步完善制度和考核机制

以学院为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其中包括旷操、迟到、早退等一系统的问题根据出现的次数进行依章处理,纳入评奖评优考核中。对于早操中表现突出的、积极的学生要提出表扬,给予相应奖励。尤其在请假制度上,各班级辅导员一定要严格把关,事假、病假要进行区分,并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公示,做好有关记录。一套完整制度的建立是否合理,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以及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改,制度和考核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管理学生的出操情况,以制度来让学生养成出早操的好习惯。

5.3、丰富早操活动内容,形成体系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项学生的需求,以项群理论为基础,将项目分类,并听取各班级班导师的意见,以班级、小组或者专项为单位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项目。制定严格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甚至根据各班级需要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必要的时候请班导师参与其中,进行技术指导。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早操形式其实并不单一,不仅仅是走形式,这样的早操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而不是学生口中的只是浪费时间了。

5.4、增加专业老师的参与度

近六成的学生提出早操缺少专业老师的指导,早操内容较单一,仅靠两委会干部、各班级班委、学习委员带领技术动作、创新性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学院应加强专业老师的配备,专业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

个人技术动作的形成需要时间周期,老师对学生技术动作进行规范性指导能够有效缩短这个时间周期,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督促、激励作用。

5.5、加强早操的宣传力度

任何活动的开展若想长久,宣传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当今社会更为重要,根据需要,学院可在操场、食堂附近悬挂宣传标语,将日常学生出早操的图片配上文字信息以展板形式张贴出来,也可通过“易班”、“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对早操活动进行正能量的宣传。学院也可在每年开学典礼、迎新晚会等活动中表彰早操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力宣传早操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好处和参加早操的重要性,让早操成为学生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早操专业体育
高校“以人为本”模式下早操制度的理性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做早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早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做一做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