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加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020-12-30简亚平李祖祥刘美红徐琼芳周齐艳陈晓育张文军
简亚平,李祖祥,刘美红,徐琼芳,周齐艳,陈晓育,张文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胜任力”由David McCldlland教授于1973年首次提出,随后学术界提出了各行各业的岗位胜任力概念。针对临床医生的胜任力,2002年Epstein和Hundart教授[1]定义为: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等,使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国内也针对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做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2-4],有学者[5]提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职业素养为助理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内容。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是基层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在《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重点为农村基层培养助理全科医生”。为提高毕业生岗位胜任力,适应健康中国战略需要,近年来我院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1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虽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在提高毕业生临床综合能力方面做了不少尝试,但与毕业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医学教育理念陈旧
21世纪全球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发表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报告》认为,“以胜任力为基础”是第3次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思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为了能顺利上岗,必须获取行业准入证——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故以往的教学都是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指挥棒,而毕业生就业面向基层医疗单位,承担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工作任务,故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与基层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脱节现象[6]。
1.2 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训基地、教学病人)相对短缺,加之医患关系比较敏感,以真实患者或人体作为实践对象不但增加了教学成本,而且也有较高法律风险。此外,临床实践教学内容也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临床和基层卫生服务技能培训缺少统一标准,不能达到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3 临床教学管理相对薄弱
我院100多家临床实习医院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份,较为分散,大部分实习医院通过了临床教学基地审核,而部分实习医院与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和准入制度有一定差距。目前还没有规范临床教学基地认定审核,未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动态管理制度,未建立对实习医院学生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4 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临床经验和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部分专任教师较长时间脱离临床一线,对临床各科新进展缺乏了解,没有基层卫生服务单位从业经历,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标准缺乏了解;部分兼职教师临床工作任务繁重,缺乏教学技能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2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加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对照2019年职业教育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岗位需求,我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1 转变教育理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结合国家教学标准和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任务,我们确定了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全科医师、乡村医生等职业群,能从事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助理全科医生,全面强调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设置了3个课程平台和2个课程模块,
3个课程平台:(1)公共课程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平台,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除诊断学和内、外、妇、儿科学外新增预防医学)、素质拓展课程(除急诊、传染病学外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集中实践课程(医学综合技术、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3)专业群课程平台,面向健康服务专业群开设的通用课程,主要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综合技术、毕业设计。
2个课程模块:(1)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模块;(2)选修课模块,包括公共选修课(如卫生法律法规、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语文等)和专业拓展选修课(医学护理技术、全科医学、康复医学、皮肤性病学、中医学等)。
2.2 开发教学标准,建设实践教学资源,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开发临床医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6个方面对各课程进行描述,从教学团队和教学条件两方面规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实施。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需要,编写集文本、图片、视频、动画、测试题等于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材料,开发文本、图片、动画、微课4类素材于一体的颗粒化教学资源,重点开发主要知识点视频和技能操作视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反复学习。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建设临床虚拟仿真实训室,购置ECS急救模拟人、综合穿刺模型等先进的实验设备,配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招募和培训一批标准化病人(SP),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践教学按照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SP教学法、虚拟仿真训练法,使学生操作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2.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广信息化教学
多举措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能力。(1)每年开展临床技能教学培训,聘请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考官授课,促进专任教师技能操作标准化、规范化;(2)举办青年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操作技能的提升;(3)建立教师顶岗实践考核制度,规定40岁以下专任教师每年到上级医院、附属医院及基层医疗单位顶岗实践,利用假期时间或教研室轮流安排教师顶岗实践1~3个月;(4)争取国内外各种进修和培训机会,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后以点带面,举行院内交流与汇报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
推广信息化教学,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以团队形式老带新,引领所有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学院引进智慧职教平台,并参加国家教学资源备选库——临床医学专业资源库建设,我院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推广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专业教师积极应用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和资源库的临床思维综合训练系统进行教学。对于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的高职生而言,SPOC能缩小课程规模,有助于提供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2.4 规范实习管理,修订临床实习大纲,创新评价考核机制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和课间见习环节。对接2018年高等职业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在最新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大纲中,适度减少内、外、妇、儿科实习时间,增到急诊科、五官科、感染科等科室的实习时间。
规范实习管理,重视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严格执行临床教学基地认定审核制度,规范临床教学基地动态管理,建立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如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规范,教学查房规范,病案讨论规范,临床技能仿真实训教学规范,临床实习出科考试规范等。严格学生入科培训和出科考核,要求各实习医院通过主任或专家团队的教学查房,开展疑难病例、死亡病例、典型病例讨论。组织临床新进展或临床质量安全等专题讲座,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同时,创新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针对实习生从理论、技能、医德3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分为自我考核、科室考核和医院考核。针对各临床教学基地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7],组织学校、医院、实习学生开展对带教教师、实习科室及实习医院的评价,从而严把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