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0-12-30周雄祥柯卫东黄新芳朱红莲宗义湘李双梅袁田垚
李 峰,周雄祥,柯卫东,黄新芳,朱红莲,钟 兰,宗义湘,吴 曼,彭 静,李双梅,袁田垚
(1.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武汉 430207;2.湖北省蔬菜办公室,武汉 430070;3.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中国传统的一类水生蔬菜作物,主要包括藕莲、子莲和藕带3 种,全国人工种植面积40 万hm2以上[1],广泛栽培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国外仅东南亚地区有少量栽培,在世界上极具特色。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域内丰富的湿地资源为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些年湖北省莲产业方兴未艾。为摸清湖北省莲产业实际情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 年采用调查问卷和座谈交流的方式,对湖北省荆州市、荆门市、孝感市、宜昌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武汉市、咸宁市、黄冈市、恩施州等市(州)的农业农村部门和经营主体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梳理出湖北省莲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莲产业发展趋势,针对莲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1 莲产业现状与特点
1.1 湖北省莲生产规模居全国首位,优势特色区明显
2019 年,湖北省莲种植面积9.63 万hm2(其中藕莲6.06 万hm2、子莲2.16 万hm2、藕带1.41 万hm2),初级产品产量170 余万吨,产值近60 亿元,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莲种植面积的24%,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6.7%。湖北省莲种植面积、规模和产量均居中国首位,也是湖北省一些地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潜力。
湖北省莲广泛种植在江汉平原及其周边低丘地区,藕莲和子莲在省内主产区基本均有种植,藕带种植地域性强。藕莲以汉川、应城、武汉、洪湖、监利的种植面积最大,是湖北省莲藕优势区,其中汉川也是全国区域性良种(莲藕)繁育基地,武汉市蔡甸区获批中国特色优势农产品(莲藕)优势区;子莲以武汉江夏、黄陂以及洪湖、团风等地种植面积最大,分别形成了武汉城郊的鲜食子莲优势产区和洪湖、团风的铁莲子优势产区;藕带是最具湖北传统特色的一种水生蔬菜,其种植因消费习惯和栽培环境要求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藕带主要种植于江汉平原地区,尤以仙桃、洪湖及武汉蔡甸等地种植面积大,是湖北省藕带优势主产区。另外,在湖北省莲传统种植区现已发展形成沔城莲藕、黄湾贡藕、嘉鱼野藕、巴河藕等耳熟能详的莲藕特色区。湖北省莲产业规模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湖北省莲产业规模总体情况
1.2 莲新品种应用广泛,产量提升明显
湖北省藕莲栽培品种主要为鄂莲系列品种(如鄂莲5 号、鄂莲6 号、鄂莲7 号、鄂莲9 号、鄂莲10号等),这些品种早、中、晚熟配套,外观商品性好、产量高,每667 m2产量2 000 kg 左右,比传统品种提高30%~50%,配合配套栽培技术实现湖北省全年鲜藕上市,其应用面积占产区面积的90% 以上;一些有特色的地方品种(如黄湾藕、沔城藕等)有零星小规模种植。湖北省子莲种植品种多为江西省选育的太空系列品种,其中太空36 号为主栽品种,应用面积约60% 以上,湖北省选育的鄂子莲系列品种和福建选育的建选系列品种也有一定面积种植,特别是鄂子莲1 号主要种植于武汉近郊作为鲜食子莲,较其他品种表现出粒大、口感甜的优势,面积有扩大趋势。湖北省藕带种植品种为地方品种仙桃藕,该品种主要以采收藕带为主,产出的藕带白、脆、嫩,产量一般400~600 kg/667 m2,为湖北省仙洪主产区的主栽品种。
1.3 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应用广泛,科技示范成效显著
近些年,随着中国莲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快速发展,中国相关科研院校集成优化一批莲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等建立综合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培训指导,得到了广泛应用,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有了大幅提高(表2)。“莲藕返青早熟栽培”“藕带-藕”、子莲“一种三收”、“藕-鱼”生态种养等多项实用技术、轮作换茬和生态种养模式,每667 m2增收500~1 000 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化肥减量优化施肥技术,有效降低农药化肥的用量,每667 m2节约成本200 元左右;水生蔬菜采挖、施肥施药等农业机械装备应用,工作效率提升3 倍以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表2 湖北省莲生产主要应用技术与模式
1.4 保鲜加工蓬勃兴起,产业链有效延长
在洪湖、汉川、仙桃等莲主产区,蓬勃兴起了湖北惠致农贸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强农食品有限公司、武汉新辰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五方源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五三农场绿普旺食品有限公司等40 余家莲保鲜加工企业,主要开展莲藕、藕带、莲子等保鲜品、加工品、饮品及休闲食品等产品加工,年加工量约25 万t,产值约50 亿元。莲藕保鲜加工以水洗保鲜藕、清水藕片为主,藕粉、藕夹、藕丸、藕条等产品为辅;藕带加工以泡藕带为主;莲子加工以磨皮莲和月饼馅料为主。加工品除满足省内市场需要外,还大量外销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亦有部分产品出口至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国家。湖北省莲保鲜加工企业的兴起有效拓展了市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1.5 “两标一品”认证加快,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湖北省莲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农业农村部3 个地理标志登记系统中登记或注册地理标志产品商标或标志26 种,其中部分产品在3 个系统中有重复(表3)。在抽样调查的汉川市、洪湖市、监利县和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的5 个莲主产区,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71 万hm2,认证产量17.59 万t,认证面积占湖北省莲种植总面积的17.8%,认证产量占10.2%(表4)。湖北省一些地理标志产品,如汉川莲藕、蔡甸莲藕、洪湖藕带、洪湖莲子、沔城藕、嘉鱼莲藕等,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培育和发展地域主导品牌和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1.6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引领带动作用明显
目前,湖北省已形成莲藕新型经营主体839 家,其中农业企业42 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8 家)、专业合作社249 家、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548 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拥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完备的生产基础设施和较通畅的销售渠道,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影响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实现规模化种植、企业化运作、集约化经营,而且也是精准扶贫的主力军。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北汉川市志成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保鲜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联结扶持当地农户发展藕带和莲藕种植;武汉市蔡甸区绿色方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湖北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潜江市潜黄湾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别利用“蔡甸莲藕”“黄湾贡藕”“嘉鱼野藕”品牌,以“餐饮酒店或网络销售平台+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形式,联结扶持当地农户发展特色莲藕产业;汉川莲藕长吴专业合作社与专业批发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批发市场+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形式,联结扶持当地农户种植莲藕。
表3 湖北省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产品及其专用标志)名录
表4 湖北省5 个莲主产区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情况
2 莲生产成本与收益
2.1 莲藕(藕莲)规模化种植效益高,特色品种效益突出
湖北省莲藕种植主要以专业大户、合作社、公司为主,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在湖北省莲藕主产区,每667 m2莲藕产量平均1 930 kg,2019 年田头平均批发价格呈上升态势,为2.8 元/kg,每667 m2产值5 404 元;莲藕每667m2种植投入总成本4 159元,其中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肥料(主要为化肥)成本占比较大,分别占总成本的43.3%、22.4% 和16.2%(表5)。由此可以看出,每667 m2莲藕规模化种植利润1 245 元,成本收益率29.94%,莲藕种植效益主要体现于规模化效益。另外,在潜江市王场镇以及嘉鱼县新街镇大力发展当地特色莲藕地方品种“黄湾藕”和“嘉鱼野藕”,虽然其产量仅600~1 000 kg/667 m2,但在栽培过程中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施用量1.0~1.5 t/667 m2,有效提高了莲藕品质,针对国内大中城市酒店等高端市场,销售价格达10~16 元/kg,每667 m2产值近万元,纯利润达3 200~3 600 元/667 m2,利润和成本收益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一般莲藕产区。
2.2 藕带价格稳定,种植比较效益高
湖北省藕带种植以农户为主,单户种植面积一般在1 hm2左右,藕带种植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50%~90%,兼业经营较为普遍。湖北省藕带平均产量465 kg/667 m2,2019 年藕带价格相对稳定,田头平均批发价格为14 元/kg,产值6 473 元/667 m2;每667 m2藕带种植投入总成本4 385 元,其中人工成本、肥料(主要为化肥)成本和土地成本占比亦较大,分别占总成本的45.6%、20.5% 和18.2%。由此可以看出,藕带每667 m2利润2 088 元,成本收益率47.62%,种植效益相对藕莲高(表5)。
2.3 子莲(铁莲子)价格波动大,鲜莲市场前景广阔
湖北省子莲种植多为个体农户小面积种植,鲜有专业生产农户,经营面积1.5~3.5 hm2。近3 年铁莲子市场价格处于下跌趋势,铁莲子田头收购价由22.00 元/kg 下跌到2019 年的12.0 元/kg,每667 m2铁莲子产量平均130 kg,产值仅2 200 元。由于子莲多以家庭为单位种植,劳动力成本低,种植投入成本相对较小,一般1 600 元/667 m2。由此可以看出,铁莲子受市场行情影响,生产利润仅600 元/667 m2,在产区很多种植户改种其他作物或者转为套养鱼虾、主抽藕带等,给湖北省子莲产业造成较大影响。但是,在武汉等城市近郊子莲产区,多采收鲜莲子(青莲蓬)上市,一般每667 m2产青莲蓬675 kg,而且市场行情较好,2019 年青莲蓬批发价格8.0 元/kg,每667 m2产值5 400 元,纯利润达2 410 元,是铁莲子的4 倍,近市郊子莲产区采收青莲蓬上市前景广阔(表5)。
表5 2019 年湖北省莲种植成本与收益
3 莲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结构有待优化,种苗质量良莠不齐
莲的3 个种类中,藕莲、子莲已大面积应用了选育品种,而藕带则多以地方品种为主,目前藕带选育品种尚空白。藕莲、子莲选育品种多以高产为主要特性,缺乏优质、抗病、高产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品种;人们消费习惯、口味多样化,对不同熟性、不同品质和不同加工专用品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现有品种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湖北省特色莲藕地方品种黄湾藕、地理标志品种巴河莲藕等开发利用也有待加强。另外,莲为无性繁殖作物,生产用种苗多自繁自留或生产者间相互引种,由于生产者缺乏良种繁育意识,易出现品种退化、混杂等现象,种苗纯度和质量难以保证。
3.2 施肥指导理论研究落后,存在化肥施用过量现象
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莲养分吸收规律及安全技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莲生产缺少科学施肥理论指导,在湖北省莲产区依然存在过度施用化肥现象。种植户多根据传统种植习惯和经验施肥,如在汉川和仙桃的藕莲和藕带产区,每667 m2施用复合肥、尿素或碳铵等化学肥料达200~300 kg,是理论推荐施肥量的2~3 倍。多年过量化学肥料的施用,不仅造成生产投入成本增加,而且也导致产区水体污染、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3.3 劳动力短缺,莲生产专用化机械装备缺乏
莲是劳动力密集型和高劳动强度产业,尤其是采收环节,劳动力需求量大,劳动强度高。如浠水县种植莲藕,若雇佣农户进行收获,每667 m2人工成本高达1 500 元左右,采挖人工费用占生产成本的30%~50%。尽管目前广泛应用高压水枪采收,效率虽提升了3~4 倍,但依旧需要人下水采挖,作业强度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莲生产的高人工投入与中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老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极大地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3.4 保鲜加工产业滞后
湖北省莲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以鲜销为主,全省保鲜加工整体比例不高,仅约15%。冷链运输应用不广泛,运输过程中易造成产品不新鲜、损耗大。保鲜加工产品主要为初级加工品,如保鲜藕、清水藕片、藕汤、藕粉、莲汁、野藕汁、藕夹、藕丸、泡藕带等,而且加工企业的产品同质化明显,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和功能性产品开发[2,3]。
3.5 莲产业受市场风险冲击大
近3 年,莲藕(藕莲)、铁莲子、青莲蓬年度间市场价格波动明显。莲藕、青莲蓬年度平均田头批发价格呈上升趋势,莲藕上升至2.8 元/kg 左右,增幅25% 左右,青莲蓬上升至8 元/kg,增幅约10%;铁莲子则出现大幅下降,由22 元/kg 下降至12 元/kg,受此价格波动的影响,子莲种植规模出现不同程度减小。
3.6 莲文化价值挖掘开发有待深入推进
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以及洪湖市、孝感市在开发莲文化资源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定期举办荷花节等活动发展乡村旅游,但对于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以莲为主题的文旅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建议省级要加大莲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力度,针对性地开展产区科技服务,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建议各级政府立足当地特色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划,找准特色、优化布局,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莲生产基地,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加大在信贷、税收、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探索政策保险,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4.2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效
围绕莲全产业链技术需求,联合省内从事水生蔬菜研究、推广和生产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技推广部门以及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等,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水生蔬菜协同攻关与服务体系,加强优质、高产、抗病品种以及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加强生态种养、轮作配茬等高效栽培模式以及科学规范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控等实用技术研究,加强采收采挖、施肥施药机械装备研发,集成应用适宜产业需求的安全、优质、高效、生态、省工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莲产品质量和效益,实现莲产业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湖北省莲产业供给侧改革及绿色高质量发展。
4.3 强化精深加工,培育龙头带动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剂。湖北省莲产区涌现了一批有实力、有长远战略目标的保鲜加工企业,如洪湖华贵食品有限公司带动了湖北省藕带产业的快速发展,汉川市惠致有限公司的莲藕加工缓解了市场波动时的莲藕销售问题。这些保鲜加工企业在保证农户产品销路、稳定农户收益、创造就业、扶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显。全省要引导保鲜加工科研单位与生产加工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在技术、政策方面进一步扶持壮大保鲜加工龙头企业,促进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长完善莲产业链。
4.4 强化品牌建设,打造精品名牌
引导各主产区开展莲绿色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发掘各地莲特色资源与文化,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力开发已有地理标志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各产区要联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品牌合力。建立区域品牌准入制度,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连锁超市、酒店、博览会上进行推广,形成高端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5 强化三产融合,促进功能拓展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莲产业发展提供契机。莲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湖北省莲生产历史悠久,承载着湖北独特的地域文化、饮食文化和传统习俗,湖北多地进行了尝试开发利用[4,5]。但还需进一步研究、挖掘和扩展莲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发展集农业体验、采摘、垂钓、游园、餐饮等为主题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打造农旅结合的特色镇、特色村,推动莲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