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胜美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规律

2020-12-30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鄂博石英砂金矿

刘 伟

(内蒙古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1 区域地质

1.1 区域地质特征

双胜美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凹陷带内,属于白云鄂博褶断束的西缘、石崩区域深大断裂的东侧,该断裂是多期次岩浆热事件活动迭加及金矿化的有利部位[1]。

区域区内出露的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中上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尖山组(Chj)出露于区域北部,呈北东东向展布,倾向南南东,倾角45~55°,岩性为炭质板岩、长石石英砂岩;哈拉霍圪特组(Jxh)出露于区域的中部,出露面积很小,呈俘虏体,该组为泥质页岩-碎屑岩建造;比鲁特岩组(Jxb)出露于区域的中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南东,倾角 45~50°,该组是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也是区内有利的含金层位;白垩系白女羊盘组(K1bn) 出露于区域的中北部,出露面积较大,为一套陆相喷出岩;第三系上新统(N2)分布于区域的北布,岩性为杂色含砾泥岩、砂岩及砂砾岩夹泥质灰岩;第四系中更新统(Qhpal)主要沿大的沟系展布,为冲洪积砂、砾石、砂土层。

矿区位于内蒙古西北部,其大地构造为华北地台、内蒙台隆、阴山断隆。区域性深大断裂为石崩断裂,以其为界划分的两个构造单元具有各自不同的构造特点。该断裂以东为白云鄂博褶断束,区域上海拔在1500m 以上,以西为狼山-渣尔泰山褶断束,区域上海拔在1300m以下。

石崩深断裂:位于区域西南部,出露长二十公里,宽1km,呈东南-西北向展布,倾向北东,两侧岩石破碎呈糜棱岩化。在测区附近糜棱岩产状西倾,走向北西。该断裂是热液事件及成矿作用的有利部位。断层性质为逆断层。

1.2 区域矿产

该区属于狼山-渣尔泰山铅-锌-金-钼-铜-稀土多金属成矿带,已发现的矿种有十二种。矿产地四十处,其中具有工业价值或有远景者八处,即铁一处、金三处、石英岩、萤石及石灰岩各一处。

2 矿区地质

2.1 矿区地质特征

区内地层出露单一,为中上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比鲁特岩组,也是主要含矿地层,岩性特征主要为灰白色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炭质板岩;次为第四系残破积的砂、粘土、砾石等。

矿区内地层总体呈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以北东向、近东西向为主、南北向次之。区内共发育有5条断裂构造。矿区内构造特征一览表见表1。

2.2 矿体特征

区内共圈定金矿体3条编号为Ⅰ、Ⅱ、Ⅲ号矿体。均赋存于中上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比鲁特岩组的变质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压性构造破碎带中。

Ⅰ号矿体位于F1断裂构造中,赋矿围岩为比鲁特岩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砂板岩与花岗岩、闪长岩等,矿石为充填式石英脉。呈北东向展布,区内控制长约1044m,延倾向控制深约672m,倾向340°~0°,倾角为55°~75°,矿体真厚度0.08~7.96m,平均真厚1.10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98%,矿体的品位Au0.84×10-6~ 169.0×10-6之间,平均品位Au12.90×10-6,Ag40.20×10-6~ 5690×10-6之间,平均品位Ag371.61×10-6,品位变化系数138%,矿体受 F1 压性断裂构造控制。延走向和倾向均呈扁豆体状,有膨胀收缩的特点。

Ⅱ号矿体位于F2压性断裂构造中,赋矿围岩为比鲁特岩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砂板岩与花岗岩、闪长岩等,矿石为充填式石英脉。呈北北东向展布,区内控制长约250m,延倾向控制深约50m,倾向315°~325°倾角65°~78°,矿体真厚度0.68-1.16m,平均真厚度0.88m,厚度变化系数22%,矿体的品位0.82×10-6-28.88×10-6之间,平均品位4.15×10-6,品位变化系数98%。

Ⅲ号矿体位于F3压性断裂构造中,赋矿围岩为长石石英砂岩、蚀变花岗岩及构造蚀变岩,矿石为充填式石英脉及含石英细脉的构造蚀变岩,呈近南北向展布,矿体地表控制长约200m,延倾向控制深60m。倾向276°~285°,倾角较陡为60°~80°。矿体真厚度0.37~1.11m,平均真厚度0.78m,厚度变化系数32%,矿体的金品位0.53×10-6~52.71×10-6,平均品位7.54×10-6,品位变化系数211%。

2.3 矿石特征

区内矿石矿物成份简单,Ⅰ号矿体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自然银为;Ⅱ、Ⅲ号矿体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其他金属矿物Ⅰ、Ⅱ、Ⅲ号矿体有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不透明矿物。

自然金、自然银虽然在两种类型的矿石中都存在,但是其存在形式和粒度上是有差别的。石英脉型存在大量的可见金、银,而蚀变岩型则以微细粒或显微粒状为主,肉眼基本无法看到。

(1)颜色:矿石中金的颜色都为金黄色,少量赤金色,银的颜色为银白色。当含银高时其颜色发白。

表1 矿区构造特征一览表

(2)形态 、大小:自然金、自然银、银金矿,常呈不规则几何粒状、团块状、树枝状、虫状、条状,粒度一般在0.0875~0.005mm,最大2~5mm。

(3)嵌布形式:他形粒状,嵌布在黄铁矿、褐铁矿及脉状石英中。

矿石结构有变余粒状结构、砂糖粒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矿石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矿石主要有用有益元素为Au、Ag,其中Au含量一般0.19-36.1×10-6,平均为19.09×10-6;Ag含量一般1.87-819×10-6,平均为334.77×10-6。所以矿石的工业类型Ⅰ号矿体为含金石英脉型银金矿床,Ⅱ、Ⅲ、Ⅳ号矿体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3 矿床成因

中生代早期大范围岩浆岩侵入,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地层被吞噬重熔,只有少数地层以俘虏体的形式存在,受构造应力的影响,在地层中形成一系列有规律的断裂构造,并形成一些岩脉和岩株。早期的构造活动以压扭性为主,构造面较为平直。由于地层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为刚性岩石,所以断裂中构造角砾岩较发育,同时也为成矿提供了空间。后期岩浆活动强烈,富含挥发份、硫化物、金及碳酸盐的硅质热液沿断裂构造运移并充填,形成早期的石英脉型弱金矿化及蚀变岩型金矿化。随着岩体的冷却和地壳运动,早期形成的构造继续继承性发展,形成一系列压扭性断裂构造,进一步为成矿营造了良好的储矿空间。到中生代中后期,燕山运动活动加剧,到白垩纪相继发生火山喷发,形成大面积的火山岩,在火山热液的作用下,周边地质体中的金、银等元素进一步活化迁移,在早期的含矿断裂构造中叠加并沉淀富积,这一期次的成矿作用在该区金矿床的成矿中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其规模不大但形成较富的矿化带。到新生代,随着喜玛拉雅运动的加剧[2]、地壳的交替升降运动的演化,构造运动也有一定程度的活化,富含硅质的溶液在活化的断裂构造中以断面为基底普遍形成相向而生的石英晶簇(马牙状石英脉),进而成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随着地壳运动以抬升活动为主的加剧,地表的风化剥蚀作用也加剧,在水流的作用下,含金重砂被运移至坡面的低凹地段、运距不大在沟谷中富集成砂金矿,同时还有一部分砂金在水动力的作用下,沿压性断裂构造的破碎带、石英晶簇的空隙充填,在浅地表(0~25m)形成次生富集,然后又被钙质胶结,这就是该区很特别的次生成矿作用,在近地表的局部地段有明金颗粒。

综合分析认为:区内金矿床的成因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经火山及次火山热液改造,后又叠加沉积作用富集的矿体,属岩浆热液型银金矿床。

4 找矿标志

(1)地层岩相标志:矿区地处狼山-渣尔泰山铅-锌-金-钼-铜-稀土多金属成矿带上,目前已发现多处岩金矿,如新忽热的太平金矿、石哈河砂金矿及二连沟银矿等。该区具极大的找金银潜力。这些矿床均与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地层有关,可见该层位是金及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层位。

(2)构造标志:区内的断裂构造多为控矿构造,而且与含矿热液的迁移、矿质的活化、富集与沉淀,具有密切的联系。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断裂构造,控制着矿脉和矿体的展布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3)蚀变标志:与所有的金矿床一样,区内金矿床中也具有相同的矿化蚀变作用,以黄铁矿化为特征,伴随共生的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较明显。其中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化蚀变发生在构造带内。

(4)矿物标志:区内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有自然金、自然银、黄铁矿。石英脉中的黄铁矿是找矿的直接标志[3,4]。

(5)脉体标志:区内独特的“马牙状”石英脉是本区非常直观的找矿标志。

5 结论

综上所述:认为双胜美矿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西有太平金矿、东有银矿,且均处于同一成矿区带内,目前已发现的金、银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所以该区及周边具极大的找金、银潜力。

猜你喜欢

鄂博石英砂金矿
诱人的金矿
高温高压下石英砂粒径对油井水泥石性能的影响
鸣律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鄂靖文:“跑龙套”的姑娘终于熬成了女主角
鄂靖文:不放弃的“跑龙套”姑娘,逆袭成为“新喜剧之王”
当代裕固族鄂博祭祀的复兴与变迁
——以肃南县明花乡“小海子”鄂博为例
石英砂岩矿浮选降铁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