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2021-01-05张鹏
张 鹏
(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4)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掌握工程建设地的地质环境,避免盲目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的根本保障。因此,不断丰富并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阶段,随着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勘察技术极大的丰富了工程勘察技术内涵,有效提高勘察作业的技术含量,同时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优势,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相关作业制定与实施的科学性,从而完善岩土工程勘察发展的长效机制。当前,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鉴于此,深入分析探讨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简单梳理数字化勘察技术相关内容及方法,为岩土工程勘察中实际应用数字化技术提供有效参考[1]。
1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活动是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对建设场地地质条件、环境特征、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勘察,并通过编制相关文件,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与依据的重要环节,其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有效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作业质量与效率,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方式、技术方法等要素的有效配合,提高勘察效果,为工程建设相关作业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其次,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及时更新勘察设备,并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丰富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内涵,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勘察成果的利用价值,从而为岩土工程勘察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最后,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深入推进数字化技术在工程勘察领域的应用,有效提高勘察结果的可靠性[2-5]。
2 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对质量与效率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程建设发展。通过分析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能够为提高工作开展有效性提供指导。
2.1 勘测资料严重地质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实际勘察过程中,一些岩土工程勘察相关单位采用设备较为陈旧落后,相关勘察技术资料存在较为显著的地质性特征,同时设计工作与勘察工作相互分离,从而造成工程勘察水平降低,随之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含量有所下降。此外,由于勘察资料具有非常强的地质性,并且不够丰富等原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应用价值,影响勘察工作的质量,不利于勘察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2.2 地形图与设计系统间缺乏连通性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地形图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工作内涵的丰富性,提升勘察工作实施的高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岩土工程的设计系统与地形图之间缺乏有效的连通性,导致其作用发挥不明显、不充分,影响勘察效果,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说,一来,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自身在应用中就存在不足,勘察数据获得的准确性不高,不能有效保障勘察工作质量,最终导致地形图与设计系统的连通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影响地形图应用作用,导致设计效果较差,降低勘察精度。二来,如果地形图不能与设计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连通,则会直接导致勘察技术资料的利用率不高,不能满足设计系统科学应用的要求,从而间接的降低了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与效率。
2.3 数字化勘察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数字化程度较低,导致其实际勘察结果的应用价值不高,勘察精度难以达到工程建设要求,勘察作业完成效果不佳。具体来说,第一,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进行相关数据传输过程中,往往采用数据表格或技术图纸形式,其技术含量较低,不能真正发挥数字化技术水平的有效作用。第二,受限于数字化勘察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其在相关数据信息的处理中,以及勘察精度要求等方面的考虑不够全面,在勘察作业中不能有效突出数字化特点,降低了勘察工作水平。
3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概述
3.1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是根据工程建设对地质条件、环境特征等信息的实际要求,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岩土工程条件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勘察、分析、评价等,并根据勘察结果编制勘察作业文件。随着现代工程建设对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效率的要求不断提升,从而对工程建设相关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技术指导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与科学性。现阶段,现代科学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工程勘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其工作实施信息科学技术改良的大趋势。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有效提高其技术水平,降低了勘测难度,并为实施大规模勘测作业提供条件保障。图1显示了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的系统构成。
图1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构成图
3.2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特征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实际应用中,呈现出动态性、安全性、集群性特征。具体特征表现为:动态性,通过对定向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勘察作业的动态监控,并且实现对数据传输的全程跟踪,以便于及时发现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安全性,在实施动态监控的同时,通过设置静态监测程序,可以对系统数据库实施静态监控,从而实现动态与静态监控相结合,全面监测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集群性,借助集群化控制技术,对多功能模式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降低工作难度。
3.3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系统
该技术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具体为感应系统、传输系统、存储系统。
感应系统:感应系统中,通过电子感应器控制系统,完成对感应器工作范围之内的相应调解,并利用职能感应,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从而完成控制工作。
传输系统:通常情况下,数字化系统中传输系统是首段技术系统,以提高信号传输的便利性。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要求具有较高质量的通信网络服务,传输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远程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提高通信网络质量。
存储系统:在岩土工程实际勘察作业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质数据需要进行严格的分类存储,以确保资料的丰富有效性,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数据模型处理,以提高数据使用效率。这就对存储信息与地质数据的条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内容的详实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数据处理后对真是状况的反应,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会保存在存储系统中,从而为数字化处理系统提供工程地质条件与环境特征、土石结构等真是可靠的信息资料,进一步完善勘察数字化技术体系。
4 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针对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勘察作业质量与效率,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则需要深入探讨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4.1 数字表面模型技术
在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技术中,以相应的理论知识为支撑,实现对数字表面模型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相同属性的点位按照规格建立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网状曲面片,实现抽象化的数据信息向形象化的具体图形的转变,将某一区域的地质情况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有效丰富了勘察技术手段。与此同时,通过数字表面模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通过良好的数据处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勘察精确度,从而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增强勘察工作的数字化程度,深化勘察数字化技术水平。基于此,在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技术应用中,应当加强对数字表面模型技术的应用。
4.2 地形建模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地形建模技术,能够对三维地形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丰富勘察技术内涵,提高勘察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具体来说,首先,地形建模技术的应用,能够对获得的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应用整合,并且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区域三维地形状况进行实时分析,有效保证了勘察成果的应用价值最大化,确保适应勘察区域具体情况及勘察要求,充分体现出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应用价值,提高勘察作业完成的质量与效率。其次,地形建模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有效提高正射影像图变换的科学性,同时通过PS软件进行调色处理,能够获得三维图像底图,保证岩土工程勘察保持良好的状况。此外,还可以保证勘察技术水平的发展保持在较高的层面。总之,在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应用中,引入并科学应用地形建模技术,能够保障勘察作业质量与效率,同时对未来勘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6]。
4.3 数据库概念模型技术
数据库概念模型技术引入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技术,是提高对海量数据信息处理及利用效率,实现对数字化系统全面科学应用的重要途径。应用数据库概念模型技术,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岩土工程勘察中,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实际要求,在充分考虑数字化技术功能特性及其应用优势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数据库概念模型技术的利用率,从而为工程勘察作业的实际是时候提供技术保障,有效降低问题发生率。其次,借助数据库概念模型技术,未进一步优化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从而提高勘察数字化程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勘察质量与效率,提高勘察结果的应用价值,为岩土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因此,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应用,应当作为未来工程勘察水平的提升,以及勘察方式优化的主要方向,不断提高工程勘察数字化程度,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丰富勘察技术手段,为工程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