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020-12-29于秋梅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8期
关键词:渗透对策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

于秋梅

摘 要:语文世界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它容纳着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精神,汇集精华展现在学生面前。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其中许多内容与传统文化紧密衔接,如令人惊叹的古诗词、颇具深度的文言文、值得传承的精神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把握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对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载体,而语文教材恰恰能够满足传统文化教育要求,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舞台。初中阶段的语文相较于小学阶段内容更丰富,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也更紧密,值得初中语文教师在剖析语文教材、探索语文世界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以求打开初中语文教学新空间,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展示魅力传统文化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语文教材中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为语文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相对广阔的空间。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会出现两个教学极端,分别为一些语文教师忽略传统文化教育,更重视教材讲解;一些教师虽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但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文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要求,关注语文教材背后的深度内涵,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1.把握古诗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教学内容,占比非常大,也是中考的必考点。教材中所选取的古诗词都是精华,具有一定的内在含义。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根据不同的古诗词创作背景、作者时代来进行讲解,既能够丰富古诗词课堂,也能够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如在开展《水调歌头》教学时,为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凄凉,与作者的内心对接,教师可为学生延伸讲解,该诗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面对一轮明月有感而发。学生既能够理解当时的历史故事,又能够从拓展教学中进一步理解古诗词。

2.把握精神文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非完全以古文、古诗展现,其中的精神源远流长,早已渗透在我们中华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在教材的许多现代文中也有所表现,值得语文教师加以挖掘。

如在开展杨振宁先生笔下的《邓稼先》课文教学时,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精神品质是爱国,是义无反顾、迫不及待的拳拳报国之心;是在工作中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也是我国自古以来所弘扬的高尚品格,如《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二字,如“君子不器”“君子贞而不惊”“无适也,义与之比”等都与邓稼先先生的精神品质不谋而合。

二、以创新教法为关键,加深传统文化教育体验

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同样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辅助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开展,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也决定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求变化语文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

1.采用情景教学法,穿越历史洪流,创设情境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语言、实物等带领学生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回到过去,与古代文人对接。在如临其境中了解时代、感受情怀、加深體验,进而进一步理解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让学生一起在视频的指引下走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绝美意境,进而丰富语文课堂,加深学生学习体验。

2.采用小组合作法,提供沟通舞台,加深理解

小组合作教学法能够给予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问题沟通与交流,学生能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传统文化,能够提高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

三、以课外实践为延伸,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文化需要传承,传承需要实践。要想提高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性绝非依靠教师的课文讲解,它也需要教师扩展语文教学场所,加强文化实践,这样才能在丰富语文课堂、开辟初中语文课堂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精髓的弘扬。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竞赛活动,如针对一些封建思想浓厚的传统文化开展语文口语交际辩论赛;再如针对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弟子规》《论语》等开展名家解读大赛。初中语文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传统文化的搜集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既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更要把握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创新为武器、以传承为目的、以发展为要求,采用有效方法为学生打开异彩纷呈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中感受到千年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化身为文化的继承人,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3).

[2]沈建红.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微[J].学周刊,2018(12).

[3]周文元.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

猜你喜欢

渗透对策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刍议爱国主义思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