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2020-12-29贾永良
贾永良
摘 要: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增加、创设一些与生活或者学习有关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进行体验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学到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因此,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较为明显的作用。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缺乏明显的积极性,学习效率较为低下。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就显得较为重要了。分析体验式教学的现状和优越性以及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语文;应用
一、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现状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以老师的个人传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要讲这个知识点,以及为什么这个类型的题目要用这种方式去回答。例如,当老师在讲到古诗文赏析时,试卷题目让分析《马说》中的作者思想。一般情况下,学生很可能会将平时背的东西直接默写上去,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觉得只要背下来、写上去就万事大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去分析作者的想法,忽视了作者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意图所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不愿动脑、只愿死记硬背的问题。
二、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意义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语文学习,能够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和事情融入学习和课堂中来,从而使初中生能够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深有感触,发现语文学习并不只是将书本上的文字死记硬背,而是与自己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让学生进行朗读并观看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学习的含义,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三、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通过体验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课堂体验,让他们有更为深刻和更有价值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的意义。例如,在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那种国土沦丧,不允许再教授法语时的痛苦。同时,老师可以再让学生自行想象一下在中国处于列强侵略的魔爪下时,同样被压迫,同样是国土被瓜分,同样是不能教授本国的语言时,那些爱国学生的心理会是怎样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那个教室里的一位学生,去感受失去家园、失去尊严的悲愤之情,这样,他们就会对《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和他的同学们,以及那些坐在教室后排的人的感受,理解得更加真切。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授课模式,体验式教学拥有更多的优点,对语文教学更有帮助。
其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既然是体验式教学,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肯定是重头戏。只有学生的认同和肯定,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在理解文章和事物时,能够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进行体验。只有亲身的经历和切身的感受,才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将学到的文章和知识点牢牢记在心上,同时还能灵活运用,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最后,创设有趣的教学场景。在体验式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拘泥于课本,而要在更大程度上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融入情境的过程中学习。例如,在讲授《包身工》时,很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包身工的生活环境有多么恶劣,他们并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自然无法感同身受。“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这样短短一句话,就描绘出了包身工生活的地方的拥挤。我们可以换算一下,七尺大概是2.3米,十二尺是4米。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课桌拉开,腾出一块儿长为4米、宽为2.3米的空地,然后让十六七个学生平躺在其中,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包身工生活得是多么的拥挤,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要“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他们作为人的尊严,早已在生活的压榨下消耗殆尽了。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感受到文中包身工的那种困苦,对文中的思想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體验式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通过老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较多的感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为他们创设高效的学习场景。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初中语文的教学和课堂中,也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与语文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滕光华.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22.
[2]徐华.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