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科学课学科融合的教学体验及创新

2020-12-29顾海燕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创新教学方法

顾海燕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针对目前初中科学教学中的现存问题,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对科学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初中科学学习随着年段的升高,对逻辑性和思维性的要求明显提高。部分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减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困惑的长期积累,让学生逐渐失去自信,对科学学习产生畏惧,甚至出现厭学的现象,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差

科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该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而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欠缺,运用能力较弱,这些直接导致学生在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出现迷茫。例如,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已经系统地学习过质量的有关知识,也做过质量称量的实验,但部分学生仍不知道一个鸡蛋的质量是50 g还是50 kg。所以,学生必须要学会观察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体验及创新方式

(一)融合信息技术,引入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学习软件的形式多样,都给予学生极大的视觉刺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助力科学课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变化的地形”单元的学习中,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目标,为突破火山、地震的成因这个教学难点,制作好微课视频,视频中利用Flash和实验演示,模拟火山和地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微课视频,指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火山、地震成因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社交软件,让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巩固。通过社交软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后续开展针对性教学。

微课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的诸多限制,方便学生学习,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的优点,在网络平台定期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预习和巩固,也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二)融合生活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科学知识的种类和形式多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笔者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或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准备好观察报告单,其内容包含需要观察的植物种类和具体的观察项目。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先集中指导,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去观察学校里各种植物叶的形态和着生方式,并做好记录以方便小组交流。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发现多数学生不认识校园里的植物,为此,教师在征求学校同意后,又组织学生对学校里的植物进行挂牌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认识校园的植物。

(三)融合德育教学,开设学生研究性科学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同时也能充分培养学生早期科学研究的意识和态度,能让学生体验参与科学研究的乐趣以及艰辛。例如,“探究原子结构发现史”的科学史研究,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贡献,体会到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坚定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实现科学知识与学生德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课题“探究人的生殖发育”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生养之恩,也更加珍爱生命,认可自己。

综上所述,为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效益,教师必须加快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入微课,辅助教学;开展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设学生研究性科学课题,在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林文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科学实验细节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155-156.

[2]吴建军.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74-175.

[3]冯晓君.新课改下初中科学实验的改革与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580(4):116.

[4]毛勇.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27-128.

[5]王飞云.浅谈学科融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J]. 新课程,2018(5):73.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