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分析与建议

2020-12-29吴文娟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初中诗歌语文

吴文娟

摘 要:诗歌教学在初中应视为一个重点,且应将之当作推进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价值及当下诗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经验提出几点保障诗歌有效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会将诗歌教学视为“二类”重点,理由是诗歌类题型在应试中所占分值一般,大多是些选择、填空类。而大分值的一般是阅读解析和现代文体写作。但其实,诗歌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远不是几分的问题,需要给予更高的关注并在教学中有效组织。

一、诗歌教学重要性及现状简析

1.诗歌学习的价值

在素养教育目标下,教师应跳出“唯分数论”的应试思维。诗歌学习远不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高分。其一,诗歌可以丰富和建设学生精神世界,诗歌中所体现的精神理念、哲学思想通过特有的表达形态对学生产生远强于其他文体的感染力;其二,诗歌的韵律、节奏、章法、修辞及词句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寫作水平有极大帮助;其三,诗歌,特别是古代诗歌中包含着大量传统文化信息。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信——也就是说,学好诗歌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还可以助力其素养发展。

2.诗歌教学的问题

其一,相较小学,初中的诗歌在难度和目标上出现了进阶变化。小学阶段,诗歌的学习主要是感知和记忆,即对诗歌有感性认知并背诵即可。而初中,则需要学生具有对诗歌的赏析、解读能力。而目前尚有部分教师在深化赏析、解读方面做得不够,仍然以要求学生背诵为主,诗歌的教育价值发挥不出来。

其二,教师对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缺少关注,通常采用硬灌、强背的策略。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其当下学习效率的提高。

其三,初中的诗歌要比小学的复杂一些。诗歌中较大量涉及典故、文言文语法、历史文化习俗等。与小学简单描景、叙事的诗歌相比,需要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而这方面,教师的引导也不到位,影响了学生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二、对初中诗歌教学的几点建议

1.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初中的诗歌已经大多不是“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简单的景物描写,而是会涉及较多、较宽泛的文化、人文、历史、政治等信息。而以初中学生的知识掌握量及生活经验积累来说,理解这些内容就会遇到很多阻力。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注意对知识面的拓展和积累,很难完成对诗歌的深层理解。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具体诗歌在课前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拓展学习,以保证课堂学习能够跟上节奏。比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如果学生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没有了解,那就很难把握曹操在自己霸业发展的转折点上所激发出来的乐观且宏大的理想抱负。因而,教师应建议学生在课前去了解曹操东征乌恒这段历史(最好能再扩展些,就更能从整体上把握曹操的心路)。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对作品的思想理解基本上一点就通。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诗歌难度的增加,诗歌韵律和意味给学生带来的美好体验被冲淡,初中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度明显比小学生要低。如果在情感态度上不进行调理,其学习效率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不仅是小学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积极影响,初中教师仍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而初中学生的心智水平与小学生有差异,所以,在培养兴趣的方法上,也应有所区别。小学那些童趣化的策略,在这个阶段就不合适了。可以利用中学生开始出现的强烈自我意识来施加影响。在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相关知识的比赛、展示活动。如,诗歌历史背景、诗人生平故事、诗歌续写改写、教材外诗歌诵读背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内容。

3.通过情境深度解析

还有一点需要教师注意,初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知识储备少,在理解诗歌意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对诗歌的解读来说,与文言文不同,有些是不适合逐字翻译的(影响诗歌的意味),最好是通过意会的渠道去把握诗歌意境。这也是初中学生掌握诗歌的一个难点。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构建情境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诗歌文字的直观化、情态化,使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去领会诗歌,效果非常不错。比如,刘禹锡的《秋词(其一)》,怎样来让学生体悟作者突破古人“悲秋”的通常心态呢?教师可以从网上找一幅反映秋天开阔视野的照片或图画(最好是调整为较亮丽、疏朗的色调),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用画境把学生带入那种“晴空一鹤、诗情激扬”的情绪当中。

以上,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及初中学生学情,就诗歌教学的重要价值及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经验提出了几点优化、提升初中诗歌教学质效的策略建议。总的来说,教师应充分认知到诗歌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学情采用强化积累、调动兴趣、引导领悟等策略来保证诗歌教学的有效。

参考文献:

[1]朱武英.高效·审美·人文:初中诗歌课堂教学的建构:以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7(2):51-52.

[2]毕淑玲.“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18(23):91-93.

猜你喜欢

初中诗歌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