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要“火眼金睛”,也要“七十二变”

2020-12-29瞿妍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8期
关键词:火眼金睛数字化设备

瞿妍

数字化教学是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教学时空,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也提升现代中学生使用科技手段有效学习的能力。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因为对于新技术的使用,青少年上手快,即便是低幼人群也能快速掌握方法,他们就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读屏一代”是他们身上的标签之一。据著名咨询机构IDC的最新研究报告,全球互联网网民达32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32%。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数字化班级或是全员数字化教学,尤其是最近国内各大中小学延迟开学,国家提倡“停教不停学”,全国各省市各显神通,纷纷运用数字化远程互动学习。全球多家大学在留学生不能到校的情况下,也选择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可以说,科技让学习跨越时空,解决了人类在特殊时期教学的大难题。

数字化教学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广泛应用,使跨时空教学得以实现,学习变得随时随地。但接踵而来的事实是,通过大量的观察与数据得知,学生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因为认知、情绪、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动存在个体的差异,所以就存在如下差异:完成时间长短的差异、专注度的差异、达成目标质量的差异、利用设备时间管理时自律程度的差异、保管器材安全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如果忽略不计,不采取对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指导、引领、协助和支持等的教育教學策略,不适时采取评估,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在移动数字学习中的行为,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目标不能达成的现象。这种差异的存在,给数字化这种教学方法一度带来质疑声:(1)家长叫停声。数字化教学曾广受家长诟病,他们认为学生在几种形式的学习中存在共性不足:技术支持不通畅,有时会卡顿、掉线;学生以学习为借口,电脑、手机和iPad等终端工具使用时间过长,有大量时间不是用于学习;授课时任务完成快的同学,多余出来的时间被浪费;由于保管不当,设备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甚至形成网瘾;家庭陪护给家长带来压力等。(2)教师叫停声。从传统教学改变为数字化教学势必有更多精力的投入,效果也没有肉眼可见,简直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数字化教学,从初始的表演阶段到表述加影像阶段,再到如今的互联网+阶段,传授方式和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哪种形式的出现,都伴随着褒贬不一和乱象丛生。

针对以上种种弊端,学校、老师可以联合家长先从改变认知和改善硬件入手。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首先澄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技术不能真正改变教学效果,它只是在一个新的载体下的一种教学模式,真正起作用的依然是方法与管理。对于数字化教学认识要厘清,如何通过观察进行管理,并进一步调适引领,很有必要。根据需要,组织召开家长会,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巨大影响,鼓励自己的孩子亲身践行移动学习,普及移动学习基本知识,促使家长、学生对数字化都有进一步认识;优化移动学习环境,合理布置便于移动学习的空间。另外,请专家开设讲座,利用社会专业力量倡导积极的舆论,使中学生认识到掌握移动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改变之后,可以施行具体操控、组织、引领以及教师研修的做法如下:

一、明确各方职责,确保设备安全、使用顺畅

对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有严格的管理,为学生制定了明确的设备管理守则,内容包括BYOD设备需求、学生操作规范及责任。例如,设备类型明确限定为iPad,且还针对这个设备选择给出了详细的原因陈述;关于设备的安全保护问题,明确列出,在课间休息和午餐时间,由学生干部全权负责设备的安全。不仅如此,还给学生的父母及监护人制定了相应的须知守则,需要协助学生承担设备照管和维护的责任,包括确保操作系统及软件的合法性,预防设备遗失或感染病毒,负责电池寿命管理等。除此之外,家长还需承担学生在家或社区中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学校在设备管理流程上也应格外谨慎,要求所有参加BYOD的学生及其监护人必须签署相关的职责协议,以提高家长对学生使用自带设备的责任意识。

二、细心观察过程,做到灵活应变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他们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而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对他们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因此老师在使用设备进行各项教学任务时,自己要研读教材,摸索设备,选择最佳的网络平台,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平台的选择、利用设备的时间长度与难易度,都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相契合。

纵观数字化教学模式有三种:师生在学校固定地点面对面的课堂,老师布置线上学习任务不设固定时间完成,利用假期或晚上的固定时间异时空远程授课。在校授课的数字化课堂,根据几十节数字化课堂教学观摩和反思,一些可取的做法如下:首先,科学编排学生座位,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为宜,根据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测和实测,使之形成有梯度的帮扶关系,以及有助于讨论碰撞出火花的关系。这样,完成任务快的不至于无所事事,完成慢的不至于丧失信心。其次,对于特别出众的学生,提供其在全班当小老师的机会,这样可以“兵教兵”,同龄人的示范作用堪比老师。这也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每个人在规定的情境下,最终都能完成目标。再者,表扬和鼓励对学生有增强自信心和激励的作用,对需要肯定的学生作用更大。鼓励和表扬可以强化行为,形成习惯。老师要留心关注每一个有价值的课堂生成,鼓励表扬适宜具体,比如“某同学一点不耽误时间,使用iPad预习得透”“某同学主动帮助他的同桌恢复作业页面”“某同学在同样问题上深入探究,而不是浏览其他网站”“某同学根据主要词条深入挖掘,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表扬越具体,学生越是明白老师对于数字化课堂的评估标准,越是知道数字化课堂上怎么做才是好行为,越是明白怎么学才是高效率,越不会到别的网页去“遛弯”,就越能调适自己的行为。对于实在跟不上的学生,课后老师要个别指导,辅以优秀同学帮助,激发兴趣、提高信心,尽最大可能关注全体。

远程教学,即师生非面对面,学生不在老师眼皮子底下的时候,如何管控与调适?老师单方面的讲与讲完没有终端检测,是远程教学的大忌,这样的数字化教学仅流于形式。只有在整个过程中有适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有本次授课的检测,才能“看见”远程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互动,可以知道学生是否“在线”;有检测或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提交给老师,这可以检测远程学习的专注程度与参与度。对于做得特别好的同学,课后线上立即反馈给家长,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更有积极性完成以后的学习;对于完成糟糕的,一方面可以私下了解原因,切实帮助解决;一方面根据他的参与行为做中肯评价,让其思考是否要继续参与并回答为什么。从效果来看,有互动有检测的视频远程教学、微课、录播,对于自律不够的同学而言,三者效率是递减的。

自由掌握设备完成作业,要规定明确,可以提前通知家长学生需要使用设备以及使用的时长,达成家校共管共识,既不浪费时间,也能起到很好的監管作用。不至于孩子占着设备不学习,趁机网游,学习目标完不成,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

此三种形式都要遵循构建课内外学习框架的原则:(1)学习差异性原则,允许差异存在,分层完成检测目标;(2)自定步调原则:高度自律的孩子可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学习节奏,可给出答案自行对照;(3)小步带动原则:对于应知应会目标,学困生可把目标分成小步骤,逐一完成,放宽完成的时间与空间;(4)适时反馈原则:反馈方向有三个,生生反馈,师生反馈,家庭反馈。当然,强调管理电子产品高效学习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也不是毒蛇猛兽,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孩子认识和联系世界的窗口,也要给他们适当的时间接触,严堵不如疏导,把握一个合理的度就可以。总而言之,老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要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动向,根据班情、学情以及学生身心规律的变化,随时改变策略,切实做好评价体系,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有效,并会适时调整行为,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最大化地提升效率,达成预期目标。

三、老师观念要转换,切莫只是“一头热”

数字化教学情境下师生的关系,与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形式,在数字化教育的情境之下,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过去老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现在可以颠倒过来,师生共同面对问题,学生甚至在某个方面懂得比老师多。那么,是不是研究好学生这一头、做好“一头热”就可以了?由教与学的两者关系,可知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在具体组织中只是看和变,尚不能满足数字化教学需要,颠覆性的课堂,需要老师在背后的投入,它是课堂能够精彩呈现的保证。因此,在观察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老师要适应学生心理与认知,花大量时间与精力研究适合的平台与网络资源,优化资源,与时俱进,更需时时刻刻审视与反思,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基于长期的数字化授课与观察研究,也基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发现文科与理科的平台选择大有不同。比如:数学需要可以瞬间批改形成数据的平台,语文的作文和讨论修改需要便于存档的平台,英语对声控系统要求更高等;多学科融合教学(笔者学校曾经有过英语、历史和地理的融合教学,也有音乐和信息的跨学科同堂教学),让学生耳目一新,全身心投入课堂,受益良多。所以,数字化教学,老师既要观察学生,了解动态变化,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多维度地观察,及时做好评估;也同时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花功夫,摸索规律,形成范式体例,学会“七十二变”,及时做好各项调适。随时引导学生掌握学的方法、方式与行为,也随时调适教的行为、教的形式、教的策略。唯其如此,数字化教学才不会是无用的形式主义,师生方可真正感受科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才可享受灵动活泼、有趣、科技高效的课堂!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自学、自律、合作和应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掌握一门技术,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戴晓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J].语文建设,2019(415).

[2]顾鑫浩.跨媒介:数字时代教学新常态[J].语文建设,2019(415).

猜你喜欢

火眼金睛数字化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数字化制胜
开心大找茬
开心大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