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学具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2020-12-29马晓骋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8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马晓骋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给予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推動着世界的发展。正是由于数学对逻辑思维要求极高,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往往是比较困难的;也正是因为数学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必须从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教师通过应用教学学具,有助于学生将数学具象化,明确数理知识以及数学思想,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学习。从“吸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益于自主学习”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学具操作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具;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解决着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因此,要想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就必须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引出数学问题。数学模具融入课堂教学,使数学课不再抽象化,具有生活的真实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同样也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改变传统课堂,吸引学生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存在较大的好奇心,因而难免对传统课堂教师毫无新意一味专注于讲述的课堂产生厌倦,教学学具这个“小助手”的加入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好奇心,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述“认识钟表”这一课时会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我们如何使用钟表辨别时间,有时口述不清楚会让学生更加疑惑。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为学生展示货真价实的钟表。课前,教师可以拨动钟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辨别钟表所表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问题:时针、分针、秒针每走一格代表什么、三种针每走一格旋转了多少度等,问题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清楚这些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每位组员都有一次拨动钟表的机会,其他组员来辨别时间;之后让每位组员说出一个时间,让其他组员根据所说时间拨动指针。很多学生因为平时看手机得到时间信息,从而忽略了古人通过钟表看时间的智慧,“小小的钟表”是学生了解时、分、秒的重要事物,也是学生培养基础数学思维的重要学具。学生通过“真实的钟表”来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智慧和数学思想。

二、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

众所周知,数学由代数和几何两部分构成,代数主要考查学生对数理的理解,而几何则考验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剖析,即考验学生抽象思维。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创造力十足,但是抽象思维有所欠缺,不能及时反映出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应用学具教学的提出成为必然,有助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学生学习几何部分“角”“简单的基础图形”时,教师应该采用“数形结合”讲课方式,将圆规、三角板、半圆等学具带到班级内为大家展示,教会学生这些教学器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用途:三角板和半圆怎样配合操作可以做出标准的直角,圆规和三角板怎样配合使用可以绘成多种不同条件的平行四边形等。学生在教师操作学具的演示下可以观察到一些基础图形的构成要素:边长、角度如何搭配能够构成一个怎样的图形?这个图形具有哪些性质?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学具的演示会使学生更加明了,将教师所讲的抽象的图形性质具体化,便于理解,加深印象。同时,学生明白基础图形要素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利用学具“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并带进课堂为大家展示自己拼凑图形的思路以及所拼图形的性质。

三、主动权给学生,益于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对知识产生真正的兴趣。”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教学必须想方设法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逐步提高学生“主人公”意识,并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学学具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寻找答案,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掷一掷”这一课之前可以将学生分组,一组学生带硬币,一组学生带骰子,另一组学生带自制转盘(上面可标注奖励机制)。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次抛硬币,并要求学生猜测抛掷结果,而后由学生自己统计结果,总结出“对立事件结果可能性相同”的结论;之后教师要求班级内每位同学掷骰子,让相同数字同学站成一组,学生最终通过统计每一组学生人数可以明白掷骰子的随机性,掷到每一个数字的可能性是均等的;而转转盘会使学生在玩耍中深刻理解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师以让学生自制教学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学生会因为自己动手制作学具,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得出重要结论而倍感骄傲,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运用学具进行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见,数学学具的应用对小学课堂的影响之大。与此同时,学具的应用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其数学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透析事物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操作有效性的探索[J]. 数学教学通讯,2019(4).

[2]何红莲.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55):89.

[3]张国龙.小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8(10).

注:本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立项号为:BY[2019]G123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