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研究

2020-12-29柴晓丽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8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

柴晓丽

摘 要:教育路上从来不单单只有学校教育的孤军奋战,家庭教育也陪伴左右。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则是引导学生迈向成功的前提。只有在教育路上切实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合作,二者才能够在共同教育中承担责任,从方方面面教化孩子,让教育工作顺利进行、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

家庭教育历来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二者不可分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必须深刻认识彼此关系,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合作开辟家校共育新道路,这样才能够迎合教育发展需要、建立新型教育体系,让每一位孩子能够在双向教育中更好受教、更好成长。

一、革新教育理念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从懵懂无知走向一知半解,拨开好奇的帘子看待世界,行为习惯、价值观逐渐养成。在这个时期学生学习与依赖的对象除了老师便是家长,因此家庭和学校都必须充分把握这一阶段家庭和学校自身的教育职责,要确保在落实教育工作中自身责任感能够充分体现。

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学校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认识自身角色。教师不仅仅是教育工作的落实者,也是沟通家庭教育的桥梁。能否联动家长展开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新课改下的家校共育新理念,既要在学校文化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又要正确认识家校共育,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如下工作。

二、开办家长学校

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缺少相对正确且全面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因此教师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方式对家长实施教育,深化家长认知,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首先学校要创建新时期下的家长学校,并且针对家长们具体的教育工作制定相对详细的教育方针,将学校的每项工作都公开在家庭学校中,且及时传递和更新教育理念,鼓励家长们在家庭学校中分享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从而充分发挥家长教育的价值,提升家长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家长能够在参与学校培训活动中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亲子互动

在小学生心中家长是榜样,孩子们学习家长、模仿家长、听从家长。倘若家长不能够在该阶段和孩子平等实现亲子互动,密切沟通,很容易让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隔阂,从而导致孩子存在不良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里所说的亲子沟通包括兩个方面,一方面是家长必须积极参与有关孩子的一切学校活动,如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开学典礼等,这样家长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也能够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如布置相关的亲子互动作业,或者开展学校亲子互动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内容,也能够为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提供机会。

四、完善沟通渠道

家校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如何沟通便成了家长和教师思考的重点。为了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教师应当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首先是面谈式沟通,这种沟通包括学校定期举办的家长会,或者利用家长来接送学生的这段时期,抑或是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发现学生出现部分问题需要进行家访。面谈式的沟通能够让家长和老师面对面地更为全面地进行教育沟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沟通渠道之一。

其次是非面谈式沟通,非面谈式沟通包括电话沟通、线上网络平台沟通、校讯通沟通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线上网络平台的沟通,也是目前时代发展下的新型家校合作沟通方式。教师应当利用常用的微信、QQ等平台建立班级群,在班级群中及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育公众号、传递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在班级群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教育发展新形势下线上网络沟通平台被赋予了新的色彩,各类教学软件的出现也为家长监督学生进行课业学习提供了契机。

五、建立激励机制

目前在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家长和学校老师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家校共育的标准,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学校应当建立新型的评价激励机制,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记录,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素养发展的价值高于成绩达标。同时在建立激励评价制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和家长一同票选“我最喜爱的老师”,从另一方向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引导学校教师进行工作反思和改革;教师还可以针对家长的教育情况选举模范家长,这样相对完善的激励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家校工作的开展,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教学水平。

总之,家校合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从而共享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这样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我们应当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新时期下的小学家校共育,携手打开教育之门,共同营造教育之家。

参考文献:

[1]付旭东.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J].辽宁教育,2019(5).

[2]邢增明.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8(12).

[3]徐长春,翟书芹.家校携手同助力,静待花开香自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9).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小学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