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家校共育策略

2020-12-29刘涛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8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策略

刘涛

摘 要: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在生活习惯、心理健康、学习状况、道德行为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倡导教师加强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寻找针对该类学生的家校共育策略,促进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家校共育;策略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城乡差距迅速扩大,农村地区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离婚率迅速上升,同时因意外事故等导致一些农村山区学生成为单亲孩子。这些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着学习、生活、心理上的一系列困惑,困扰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老师及时行动,加强针对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支持,和家长一起行动,帮助农村单亲学生走出迷茫,健康成长。下面我就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家校共育策略谈谈我的认识。

一、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现状

大部分农村单亲学生的家庭经济重担全压在单身家长一个人身上,单身家长为了生计外出奔波,收入有限,经济条件较差,生活质量跟不上。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教育,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问题。经调查分析,农村单亲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活习惯差

农村单亲学生普遍个人卫生习惯差,不注重饮食卫生,营养状况差,身体素质差。他们不能有序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物品,到处乱扔垃圾,不遵守校纪校规,安全意识淡薄。

(二)学习成绩不良

大部分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不到位,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忙于生计,对他们放任自流,任其自由成长。他们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他们学习习惯差,课前不预习,上课走神,作业潦草,成为班级的学困生。农村单亲学生较差的学习成绩导致受到周围人的歧视,使他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厌学情绪浓厚,对自己信心不够。

(三)心理问题突出

农村单亲家庭学生内心较孤独,缺乏和亲人的沟通和情感交流。他们由于家庭原因,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胆怯、自信心不足。他们缺乏亲人的关爱,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常常有强烈的叛逆心理。

(四)道德行为不良

农村单亲家庭学生常存在一些不良道德行为:说谎、打架、语言粗鲁、缺乏爱心、法制观念淡薄。

二、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教养的特点和类型

(一)溺爱型

部分家长由于单身的缘故,觉得孩子很可怜,有很强的弥补心理,所以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满足,结果导致孩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性格孤傲,眼中没有他人,不懂得感恩和尊重,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二)专制型

部分农村单身家长有浓厚的封建家长思想,对孩子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常通过命令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他们通常不对孩子讲道理,不向孩子表达爱、理解和同情,甚至还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极易使孩子形成懦弱和反叛的性格,形成靠暴力处理事情的思想。

(三)放任型

放任型家庭中的家长认同“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对孩子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单身家长一般都很忙,没时间、没精力去管教小孩。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不学坏,不要做太出格的事就可以了。农村单身家长文化水平低,根本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他们干脆就什么也不管了。这种教养方式漠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内心需要,使孩子逐渐产生不安情绪。

三、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家校共育策略

(一)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生活习惯的家校共育策略

1.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教师要和家长通过家访、家长会积极沟通,首先要明确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包括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安全习惯、运动习惯、劳动习惯、礼貌习惯、消费习惯。其次,家校双方要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科学地制订具体的生活习惯培养计划。

2.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步实施,即每一个月培养一个好习惯。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地重复,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地提醒、纠正。在每一个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家校双方根据计划要有明确的安排,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固化习惯,家长也要在家庭生活中对学生生活习惯进行监督和巩固。家校双方通过一个月的重复,基本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需家校双方根据单亲学生的成长历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每年把前一年培养的习惯进行巩固、提高,在要求上提升一点。

3.榜样示范,抓好落实

教师要和家长保持沟通,协调一致,双方都要做学生的榜样。少年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成人的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家长都是他们行为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在生活习惯方面,老师、家长必须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意识地来影响单亲学生,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教师要定期提醒家长注意改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同时安排单亲学生监督家长的生活行为,让他们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共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严格约束,坚持不懈

家长、教师要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质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生活习惯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坚持不懈地加以培养。

(二)农村单亲家庭学生学习习惯的家校共育策略

1.家校协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家校沟通,使家长明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认真书写、复习归纳、主动学习、积极阅读与写作等。其次,家校双方要根据单亲学生所处的学段制订详细可行的培养计划,包括每日、每周、每月的具体要求。再次,家校双方要抓好落实。教师提醒家长在家庭中尽量营造积极的家庭环境,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提醒家长对学生采取温和、尊重的沟通方式,和教師配合把教师安排的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在家庭中抓好落实。家校双方要做好对学生的约束和监督工作,常抓不懈,严格训练。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一定要从开始就抓紧训练,必须循序渐进,由“扶”到“放”,严格训练以至习惯成自然。最后,家校双方及时反馈,不断修正。教师把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家长也要把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不断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真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Passage Four